方劑組成解釋
更蘇膏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 祛風止痛: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例如風寒濕痺、腰腿疼痛、跌打損傷等。
- 活血化瘀: 天南星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瘀血的消散,有助於傷筋損骨、瘀血腫痛的治療。
因此,更蘇膏中加入天南星,可發揮其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更蘇膏方劑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更蘇膏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而半夏能有效化解痰液,疏通氣道,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和胃止嘔:半夏也能和胃止嘔,可有效緩解因痰濕阻滯所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更蘇膏中常配合其他藥物,如生薑、陳皮等,共同發揮和胃止嘔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更蘇膏中包含巴豆,其原因主要有二:
- 破積消癥: 巴豆性峻猛,善於破積消癥,可有效治療痰濕凝滯、積聚成塊所致的各種病症。更蘇膏主治痰核瘰癧,而巴豆正是其中破積消癥的關鍵藥材,可將痰核、瘰癧等病竈消散。
- 引藥入裏: 更蘇膏中其他藥材如海藻、昆布等,性寒滑,善於軟堅散結,但其藥力較弱,難以深入病竈。巴豆性熱,可引導其他藥材深入病竈,發揮更強的療效。
因此,更蘇膏中加入巴豆,可有效破積消癥,並引導其他藥材深入病竈,提高治療效果。但巴豆毒性較強,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更蘇膏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開竅醒神: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更蘇膏主要用於治療中風昏迷、痰迷心竅等症狀,麝香可有效打開閉塞的經絡,使患者恢復意識。
二、 活血化瘀:更蘇膏中常加入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如川芎、紅花等,麝香則可增強藥效,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對於中風後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麝香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病症。
主治功效
更蘇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華氏中藏經》記載,更蘇膏主治「一切不測惡瘡欲垂」。
治療原理分析:
更蘇膏由天南星、半夏、巴豆、麝香等藥物組成。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攻毒排膿:
- 巴豆為峻下之品,具有強烈的瀉下逐水作用,能將惡瘡中的毒邪通過排便的方式排出體外。巴豆也具有祛風解毒的作用,能直接針對病灶,消解瘡毒。
- 天南星、半夏皆具燥溼化痰之效,可以化解瘡瘍局部的痰溼壅滯,促進膿液的排出。
消腫止痛:
- 天南星、半夏除了化痰的作用外,還具有止痛消腫的功效,可以緩解惡瘡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開竅通絡: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的作用,可以促進局部氣血流通,加速瘡瘍的癒合。
綜合上述藥物的作用,更蘇膏通過攻毒排膿、消腫止痛、開竅通絡等途徑,達到治療「一切不測惡瘡欲垂」的目的。
方中用藥特點:
- 方中巴豆用量較大,可見其攻毒之力甚強。
- 配伍天南星、半夏,旨在增強排膿消腫的效果。
- 佐以麝香,則可促進氣血運行,加速瘡瘍的癒合。
使用方法:
- 書中記載兩種用法:一種為水調外敷,另一種為豬脂調膏外敷,兩者皆是將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
總結:
更蘇膏為一首攻毒排膿的有效方劑,其組方精簡,藥力峻猛,針對「一切不測惡瘡欲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此方劑含有巴豆等峻猛有毒之藥,需要根據患者的體質,謹慎使用。 該方劑的藥效強勁,能夠迅速攻擊病灶,促進膿液排出,達到治療惡瘡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南星1個,半夏7個,巴豆5個(去殼),麝香半錢。
上為細末,取臘月豬脂為膏。
令如不痛瘡,先以針刺破,候忍痛處,使以兒乳汁同調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當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更蘇膏, 出處:《中藏經》卷下。 組成:南星1個,半夏7個,巴豆5個(去殼),麝香半錢。 主治:一切不測惡瘡欲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