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香追毒丸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中散寒,解毒止痛: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能溫中散寒,解毒止痛,對於寒邪內侵、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芳香闢穢,消炎止痛: 丁香氣味芳香,能闢穢化濁,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對於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五香追毒丸中加入丁香,可以起到溫中散寒、解毒止痛、芳香闢穢等作用,有助於改善病患的整體狀況。
五香追毒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治療疔瘡、膿腫等症狀,其配方精妙,能有效拔毒消腫。方中含巴豆,乃取其劇烈之性,巴豆味辛、性熱,有毒,歸肝、腎、大腸經,具強烈瀉下與攻毒作用。在方劑中,巴豆能迅速驅散肌膚間之邪氣,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並能減輕紅腫疼痛。然而,巴豆毒性較強,用量需極為謹慎,通常僅使用微量,且必須經過炮製,去油留霜,減低其毒性,增強療效。在五香追毒丸中,巴豆與其他草藥相配伍,如乳香、沒藥等,共同協同作用,達到解毒排膿、活血化瘀之目的,但使用時務必遵醫囑,以免中毒。
五香追毒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解鬱,助藥物下行: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具有行氣解鬱、燥濕止瀉的功效。方中加入木香,有助於疏通氣機,促進藥物下行,更有效地驅除體內毒素。
- 調和脾胃,增強藥力: 木香能健脾和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藥物吸收和轉運,提高藥效。此外,木香還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解毒的目的。
五香追毒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溫中止嘔: 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的功效。五香追毒丸爲解毒、止痛之方,沉香的加入,可助藥力迅速抵達病竈,減輕毒素對脾胃的損傷,緩解疼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 引藥入腎,助腎排毒: 沉香氣味芳香,可引藥入腎,幫助毒素排出體外。沉香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達到解毒止痛的目的。
五香追毒丸中包含血竭,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五香追毒丸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毒蛇咬傷等,血竭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同時減輕疼痛。
- 解毒止痛: 血竭也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生長,減輕毒素對人體的傷害。五香追毒丸中包含血竭,可以增強藥物整體的解毒止痛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香追毒丸中加入硃砂,主要是利用其鎮心安神及解毒的功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鎮心安神,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
同時,硃砂亦具解毒功效,可解蛇毒、蟲毒、藥物中毒等。
五香追毒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內盛、心神不安、神志恍惚、驚恐失眠等症狀,而硃砂的鎮心安神及解毒功效,正好可以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效果。
五香追毒丸中包含蟾酥,乃因其具備以下特性:
1. 解毒止痛: 蟾酥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能有效對抗毒蛇、蟲咬、食物中毒等引起的毒素入侵,達到解毒止痛的目的。
2. 祛風止痙: 蟾酥亦能祛風止痙,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五香追毒丸中加入蟾酥,旨在發揮其解毒、止痛、祛風止痙等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五香追毒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根據古籍記載,五香追毒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癰疽:一種發於肌肉之間的急性化膿性疾患。
- 一切無名腫毒:泛指各種不明原因的紅腫熱痛症狀。
- 疔瘡:一種發於皮肉之間的急性化膿性疾患,常伴有惡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治療原理
五香追毒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原則。方中各味藥物的功效如下:
成分 | 功效 | 在方中的作用 |
---|---|---|
丁香 | 溫胃散寒、止痛殺蟲 | 溫經通絡,輔助祛除寒濕之邪 |
巴豆 | 瀉下逐水、消腫解毒 | 強力瀉下,排出身體積聚的毒素和水濕 |
木香 | 理氣和中、健脾開胃 | 調理氣機,促進氣血運行,幫助藥物吸收和排泄 |
沉香 | 寧心安神、行氣溫經 | 行氣止痛,溫通經絡,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 |
乳香 | 活血行氣、止痛消腫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沒藥 | 活血散瘀、消腫定痛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牛蒡子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 清熱解毒,協助消除腫毒 |
血竭 | 止血化瘀、活血定痛 | 增強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 |
硃砂 | 解熱鎮靜、利尿通便 | 清熱解毒,鎮靜安神,促進毒素從尿液排出 |
蟾酥 | 開竅醒腦、祛風除溼、解毒消腫、止痛 | 強力解毒消腫,迅速緩解疼痛 |
老君須 | 清熱利濕 | 清熱利濕 |
苦丁香 | 瀉下 | 瀉下 |
廣木香 | 理氣和中、健脾開胃 | 類似木香的作用 |
陳蜜 | 調和諸藥、滋潤 | 緩和藥性,保護胃腸,並作為賦形劑 |
紹酒 | 活血通絡、引藥入經 | 增強藥物的活血作用,並作為藥引引導藥物到達病灶 |
綜合來看,五香追毒丸以巴豆、蟾酥為主要攻伐藥物,強力瀉下、消腫解毒,迅速排除體內毒素。再以乳香、沒藥、血竭、沉香、木香、牛蒡子等藥物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疏散風熱,將局部之腫毒加以消散。最後用硃砂、丁香清熱鎮靜、溫經通絡,進一步加強療效。全方合用,可以迅速達到消腫、止痛、排毒的效果,針對癰疽、無名腫毒、疔瘡等症狀,尤其適用於初起且身體壯實的患者。
通過瀉下、活血、解毒等多重作用,五香追毒丸能迅速消除體內的毒邪,消除腫痛,達到治療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乳香(去油) 1錢2分,血竭1錢2分,巴豆霜1錢2分,老君須1錢2分,母丁香1錢2分,連翹1錢2分,沒藥(去油) 1錢2分,沈香1錢2分,廣木香1錢2分,苦丁香1錢2分。
去毒定痛。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朱砂為衣。
每服1丸或2丸,空心、食前酒送下。行2-3次後,冷粥補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破血逐瘀、消腫散結的作用,因此孕婦、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香追毒丸, 出處:《外科方外奇方》卷一。 組成:老君須、母丁香(不見火)、苦丁香(即香瓜蒂)、去油乳香、去油沒藥、巴豆霜、廣木香、炒黑牛蒡子、上沉香、血竭、辰砂、蟾酥(火酒另化)各等分。 主治:去疔瘡毒,定痛。主治:癰疽,一切無名腫毒,初起壯實者。
五香追毒丸, 出處:《瘍醫大全》卷十。 組成:乳香(去油)1錢2分,血竭1錢2分,巴豆霜1錢2分,老君須1錢2分,母丁香1錢2分,連翹1錢2分,沒藥(去油)1錢2分,沉香1錢2分,廣木香1錢2分,苦丁香1錢2分。 主治:去毒定痛。主治:一切無名腫毒,初起有餘之證,及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