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丸

XING R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二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7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8%
脾經 17%
大腸經 17%
心經 10%
肝經 10%
胃經 6%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杏仁丸中包含馬兜鈴,主要原因如下:

  1. 止咳化痰作用: 馬兜鈴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與杏仁的止咳作用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利水消腫功效: 馬兜鈴亦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對於咳嗽伴有水腫的患者,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杏仁丸中包含杏仁,主要原因如下:

  1. 宣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潤肺降氣的功效。對於風寒咳嗽、燥咳、痰多、氣喘等症狀,杏仁能有效緩解。
  2. 潤腸通便:杏仁亦能潤腸通便,對於因肺熱燥咳引起的大便乾燥、便祕等症狀,杏仁可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緩解肺熱,促進痰液排出。

因此,杏仁丸中加入杏仁,可以起到宣肺止咳、潤腸通便的雙重作用,對治療咳嗽、便祕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

杏仁丸方劑中加入蟬蛻,是取其疏風散熱、止咳平喘之效。

蟬蛻性味甘、寒,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解毒消腫之功效。杏仁丸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咳嗽、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蟬蛻的加入,可以輔助杏仁等藥物清熱解毒,散風止咳,使藥效更為全面。此外,蟬蛻還有利於促進痰液排出,進一步緩解咳嗽症狀。

杏仁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複雜,其中確有包含微量砒霜(雄黃)之成分。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在中醫藥學中被視為具有強烈解毒、殺蟲與祛痰之效。古代醫家認為,微量使用於特定疾病治療上,如瘡癰、惡瘍等,可達到去腐生肌、消腫止痛之目的。然而,砒霜劇毒,用量需極為謹慎,必須由經驗豐富之中醫師開方監督,以免造成中毒。現代醫學則極度警戒砒霜之使用,因長期或過量接觸砒霜可導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對於含砒霜之傳統方劑,應遵循「辨證施治」原則,並在專業指導下使用,切忌自行購藥服用,以保障安全。

主治功效


杏仁丸主治功效分析

以下將針對杏仁丸的文獻內容,逐一分析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一、肺系疾病

1. 喘嗽

  • 《類證治裁》 指出「老人久病,喘嗽不得臥,杏仁丸。」,說明杏仁丸適用於老年人久病導致的喘嗽,且症狀嚴重至無法平臥。
  • 《博濟方》 提到「治肺氣喘急者,由肺乘於風邪,則肺脹,脹則肺不利,經絡澀,氣道不宣,則上氣逆喘或息鳴。」,並記載了杏仁丸的組成:「馬兜鈴,杏仁(去皮尖),蟬蛻(各半兩,為末),砒霜(一分)」,以及服法:「上為細末,煮棗二十枚,去皮核,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薄荷湯下二丸,妙。」。此段詳細描述了杏仁丸治療肺氣喘急的病機和方藥組成。
  • 《聖濟總錄》 中有多處關於杏仁丸治療喘急的記載,例如「治肺癰喘急,杏仁丸方」、「治肺乘風邪,氣脹不利,上氣逆喘,杏仁丸方」、「治咳嗽喘促,杏仁丸方」等。
  • 《本草綱目》 中雖未直接提及杏仁丸,但列舉了多種可治療咳喘的藥物,其中杏仁的功效包括「咳逆上氣喘促,炒研蜜和,含之。」,與杏仁丸的功效相呼應。

治療原理: 杏仁丸治療喘嗽的原理,主要在於其組成藥物的功效。杏仁潤肺止咳,馬兜鈴利尿平喘,蟬蛻清熱解毒,砒霜雖有毒性,但在此方中與其他藥物配伍,可起到殺蟲、消炎的作用。諸藥合用,可宣肺降氣,止咳平喘。

2. 咳嗽

  • 《醫心方》 引述《承祖方》「治上氣咳嗽杏仁丸方:杏仁(一升,熬),乾薑(二兩),細辛(二兩),紫菀(二兩),桂心(二兩),搗下篩,杏仁別如脂,合和以蜜丸,服如棗核一枚,日三。」,此方以杏仁為主,配伍溫肺散寒的乾薑、細辛、桂心,以及止咳化痰的紫菀,適用於上氣咳嗽。
  • 《聖濟總錄》 記載「治冷嗽呼吸氣寒。嘔吐冷沫,胸中急痛。杏仁丸方」,此方以杏仁、生薑、陳橘皮組成,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適用於寒性咳嗽。

治療原理: 杏仁丸治療咳嗽的原理,主要根據咳嗽的類型而定。對於寒性咳嗽,方中常配伍溫熱藥物,如乾薑、細辛等,以溫肺散寒;對於一般性咳嗽,則以杏仁為主,取其潤肺止咳之功。

二、神經精神系統疾病

  • 《聖濟總錄》 記載「治心虛神氣不寧,舉動多驚,睡臥不安。杏仁丸方」,提示杏仁丸可應用於心虛導致的精神不安、易驚、失眠等症狀。

治療原理: 此處未明確說明具體方藥組成,但推測與杏仁的安神作用有關。杏仁入心經,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作用。

三、耳聾

  • 《醫心方》 引述《效驗方》「杏仁丸治耳聾方:杏仁(十分),桂(二分),和丸如鼠矢,綿裹塞耳中,日三。」,以及《極要方》「療三十年聾方:杏仁、葶藶、鹽等分,以豬脂煎,綿裹塞耳,良驗。」,說明杏仁丸可外用治療耳聾。

治療原理: 此處杏仁丸用於外治法,其原理可能與杏仁的消炎、通竅作用有關。具體藥理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

四、瘧疾

  • 《聖濟總錄》 記載「治肺瘧。杏仁丸方:杏仁(四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常山(三分),丹砂(別研半兩),甘草(生銼一分),上四味。為細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未發前米飲下,日再服。治肺瘧心寒熱善驚。丹砂丸方」,說明杏仁丸可治療肺瘧,症狀包括寒熱往來、驚恐不安。

治療原理: 此方中常山具有截瘧的作用,丹砂可安神,甘草調和諸藥,杏仁則可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五、水腫

  • 《聖濟總錄》 記載「治石水,四肢瘦,腹腫。杏仁丸方。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苦瓠(取膜,微炒各一兩),上二味,搗羅為末,煮麵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日三服,水出為度。」,說明杏仁丸可治療石水,症狀包括四肢消瘦、腹部腫脹。
  • 《本草綱目》 中亦記載「米醋(散水氣。),蔥白(水癊病,煮汁服,當下水。病已困者,爛搗坐之,取氣,水自下。),老絲瓜(巴豆炒過,入陳倉米同炒,取米去豆,丸服。),巴豆(十種水病。水蠱大腹有聲,同杏仁丸服。」,這些藥物與杏仁合用都可治療水腫。

治療原理: 此方中苦瓠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杏仁可能起到輔助利水的作用。

六、瀉痢

  • 《聖濟總錄》 記載「治水瀉、杏仁丸方:杏仁(湯浸去雙仁皮尖七粒),砒霜末,鐺墨,巴豆霜(各一錢),上四味,同研,棗肉和丸,如粟米大,臨臥新汲水下一丸。」,說明杏仁丸可治療水瀉。
  • 《本草綱目》 中亦記載「巴豆(治積痢,同杏仁丸服。」,說明巴豆與杏仁合用可治療痢疾。

治療原理: 此方中砒霜、巴豆霜均有毒性,具有止瀉的作用,鐺墨可能起到收斂的作用,杏仁在此方中可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七、其他

  • 《聖濟總錄》 記載「治肺痹復感風冷,胸脅滿急。杏仁丸方。」,說明杏仁丸可治療肺痹兼感風冷導致的胸脅滿急。
  • 《聖濟總錄》 記載「治男子女人,一切勞疾骨蒸風氣等,隨四時加減,青蒿丸,此藥有七名,一名杏仁丸,能治嗽,二名木香丸,能治屍注鬼氣,九種心痛,三種蟲咬心痛,三名犀角丸,能治時行熱疾溫疫,四名龍腦丸,治小兒無辜疳痢,五名萬病丸,治一切虛損,六名丹砂丸,治毒邪痃癖氣等,七名青蒿丸,治男子女人一切勞氣,若常帶行山林曠野坑阱塚墓前後,鬼神不敢近,若被毒蛇惡物所傷,爛嚼一丸,敷之立效。」,這段文字描述了一個名為「青蒿丸」的複方,又名「杏仁丸」,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治療咳嗽、屍注、心痛、溫疫、疳痢、虛損、毒邪等,甚至可以驅邪避毒。此方組成複雜,功效廣泛,需要進一步考證。
  • 《聖濟總錄》 記載「治屍注,杏仁丸方: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亂髮灰(各一分),上二味研勻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豬膏酒調下。」,說明杏仁丸可治療屍注。

總結

杏仁丸是一個以杏仁為主要成分的中藥方劑,在古代醫學文獻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其主治功效包括:

  1. 肺系疾病: 喘嗽、咳嗽,尤其是老年人久病喘嗽、寒性咳嗽。
  2. 神經精神系統疾病: 心虛神氣不寧、易驚、失眠。
  3. 耳聾: 可外用治療耳聾。
  4. 瘧疾: 肺瘧,症狀包括寒熱往來、驚恐不安。
  5. 水腫: 石水,症狀包括四肢消瘦、腹部腫脹。
  6. 瀉痢: 水瀉。
  7. 其他: 肺痹兼感風冷導致的胸脅滿急、屍注等。

杏仁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其組成藥物的功效,其中杏仁具有潤肺止咳、安神、消炎、通竅等作用,常與其他藥物配伍,針對不同病症發揮治療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方劑中含有砒霜等有毒藥物,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此外,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杏仁丸組成和用法多樣,其確切療效和安全性尚需現代醫學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傳統服藥法


杏仁1升(泡,去皮尖),酥油1兩。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米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杏仁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坐骨神經痛胰臟炎耳聾瘧疾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舌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痲風 [漢生氏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

相同名稱方劑


杏仁丸, 出處:《千金》卷五。 組成:杏仁3升,蜜1升。 主治:大人小兒咳逆上氣。

杏仁丸,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杏仁、巴豆(去油)各等分。 主治:瀉兼吐。

杏仁丸, 出處:《顱囟經》卷下。 組成:杏仁(去皮尖)1分,膩粉1分。 主治:口舌瘡。蛔渴。

杏仁丸, 出處:《雞峰》卷二十五。 組成:杏仁2個(生用),皂礬半錢(火燒紅),砒霜1錢半(生用),南粉半錢,朱砂1錢。 主治:寸白蟲。

杏仁丸,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馬兜鈴半兩,杏仁(去皮尖)半兩,蟬蛻半兩(爲末),砒霜1分。 主治:肺氣喘急者。由肺乘於風邪則肺脹,脹則肺不利,經絡澀,氣道不宣則上氣逆喘或息鳴。

杏仁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雷丸1兩,貫眾1兩,木香1兩,雞頭實1兩(去殼),羌活1兩半,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梔子仁1兩,石斛1兩(去根,銼),羚羊角屑1兩,白朮1兩半,訶梨勒皮1兩半,安息香1兩。 主治:大風。疾初覺,未生瘡,腫頭面,皮膚頑黑瘙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