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珠散

YU ZH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偏熱 (1.17)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4%
腎經 14%
脾經 14%
肝經 14%
大腸經 14%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珠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硫磺,這是一種具有特殊藥理作用的成分。硫磺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排膿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皮膚病、關節炎及潰瘍等疾病。其獨特的性質使其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從而加速廢物和毒素的排出。此外,硫磺能夠抑制病菌的生長,對於多種由感染引起的皮膚問題有明顯改善效果。

在玉珠散的配方中,硫磺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增強療效,形成了一種解熱、消炎的良好效果。此方劑特別適合用於熱毒內生之症狀,如痤瘡、蕁痺等。由於其療效顯著且副作用相對較小,玉珠散自古以來便被廣泛應用於臨牀實踐。總之,硫磺的添加對提高玉珠散的治療效果、擴大其適用範圍起到了重要作用。

玉珠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解暑止渴: 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暑止渴的功效。玉珠散用於治療暑熱傷津、口渴心煩、小便不利等症,滑石可清熱解暑,利尿排泄,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2. 利石排石,通淋止痛: 滑石具有利石排石的功效,可將體內結石排出體外。玉珠散中亦包含一些具有利尿通淋作用的藥物,滑石可協同這些藥物,促進尿液排出,減輕尿路結石造成的疼痛。

主治功效


玉珠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玉珠散主治中暍,冒悶吐逆,頭痛出冷汗

治療原理分析:

中暍,即中暑的一種,多因暑熱之邪侵襲人體,耗傷津液,阻滯氣機所致。其症狀表現為頭痛、眩暈、胸悶、噁心、嘔吐、身熱、出冷汗等。

玉珠散由硫磺、滑石、凝水石三味藥組成,其治療原理如下:

藥材功效應用於方劑中的作用
硫磺殺菌、消炎、止癢(外用);溫陽(內服)溫陽散寒,可能有助於驅散暑邪,但此處應為外用藥
滑石利尿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斂瘡清熱解暑,利尿排毒,幫助排除體內暑濕之邪。
凝水石清熱瀉火,利竅,消腫協同滑石清熱解暑,並可緩解因暑熱引起的腫脹、不適等症狀。

綜合而言,玉珠散以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為主要治療方向。 方中滑石、凝水石共奏清熱解暑之效,幫助排出體內暑熱之邪。雖然古籍中記載硫磺也有功效, 但此處應是將硫磺與滑石用於外用藥來治療中暑, 硫磺用於溫陽散寒,其功效與滑石、凝水石的清熱解暑作用相輔相成。

不同方劑對比:

《聖濟總錄》中另有兩個治療中暑的方劑:

  1. 凝水石丸方: 由凝水石、乾薑、甘草、甜硝組成。此方以凝水石清熱,乾薑溫中,甘草調和,甜硝軟堅散結。與玉珠散相比,此方更偏向於溫中散寒,適用於暑邪兼寒的證型。
  2. 萬金散方: 由硫磺、蛤粉組成。此方以硫磺溫陽,蛤粉清熱,適用於暑邪兼有表證的證型。但此處的硫磺與蛤粉應是研磨成粉狀,作為外用藥使用。

由此可見,古代醫家在治療中暑時,會根據具體病情,靈活運用不同的藥物組合,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玉珠散則更側重於清熱解暑,適用於暑熱較盛的證型。

傳統服藥法


硫黃(舶上者)1兩,滑石(色白者)1兩,凝水石(燒)1兩。
上為散。
每服2錢匕,艾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玉珠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組成:硫黃(舶上者)1兩,滑石(色白者)1兩,凝水石(燒)1兩。 主治:中暍,冒悶吐逆,頭痛出冷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