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煎硫黃散
RU JIAN LIU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八十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1.00)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25%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乳煎硫黃散中的硫磺,為其主要藥效成分,其作用主要源於其:
- 殺菌止癢: 硫磺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可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生長,並能有效止癢,對於濕疹、疥瘡等皮膚病有顯著療效。
- 燥濕化痰: 硫磺性燥,可燥濕化痰,對於痰多咳嗽、皮膚濕疹等病症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硫磺在乳煎硫黃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針對皮膚病症發揮其殺菌止癢及燥濕化痰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乳煎硫黃散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腳氣久虛緩弱」,屬中醫「腳氣病」範疇。古代所言腳氣,非現代真菌感染之「香港腳」,而多指因氣血虛弱、風濕水濕壅滯,或脾腎陽虛所致之下肢腫脹、麻木、疼痛,甚或萎軟無力之症。此處強調「久虛緩弱」,可知患者長期氣血不足,陽氣衰微,導致下肢功能失調,屬虛中挾濕之證。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硫黃(研如粉)
- 性味:大熱,有毒,歸腎、大腸經。
- 傳統功效:補火助陽、散寒除濕、通便殺蟲。
- 本方作用:硫黃為「火中之精」,可溫補命門真火,驅逐下焦沉寒痼冷。其大熱之性助陽氣通行經脈,化濕濁之邪,改善下肢因陽虛寒凝導致的麻木無力。研粉使用,取其藥力迅捷,直達病所。
黃牛乳
- 性味:甘、微寒,歸心、肺、胃經。
- 傳統功效:補虛羸、益氣血、潤燥解毒。
- 本方作用:
- 制約硫黃毒性:牛乳性潤,能緩和硫黃燥烈之性,防止熱毒傷陰。
- 補益基礎:腳氣久虛需顧護正氣,牛乳甘潤,可滋養氣血,填補臟腑之虛,尤其適合虛弱體質。
- 載藥下行:牛乳為液態,煎煮後質地黏稠,能載硫黃之藥力下行至下肢病位。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溫陽與補虛並行
硫黃溫腎陽、散寒濕,針對「腳氣」之根本陽虛寒濕;牛乳補益氣血,扶助正氣,二者一溫一補,標本兼顧。煎服法之深意
- 先煎牛乳至半,濃縮其精華,增強補益之效。
- 臨服時調入硫黃粉,避免久煎藥性揮發,保持硫黃峻烈之性。
- 「厚衣被覆臥取汗」:藉汗法開泄腠理,使濕邪隨汗外透,符合中醫「邪在表者,汗而發之」之理,亦助硫黃溫通之力布達全身。
時辰與劑量調控
- 「午時日晡各再服」:午時(陽氣最盛)、日晡(申時,陽氣漸收),此時服藥可順應人體陽氣消長,增強溫陽效果。
- 「得汗不用再服」:中病即止,防過汗傷正,亦避硫黃蓄積之毒。
四、總析
此方以硫黃之熱力破陰回陽,牛乳之潤養緩沖毒性,通過溫補下焦、發汗祛濕、補益氣血三途,改善下肢陽虛濕困之證。其組方簡峻,體現「峻藥緩用」之智,適合虛寒性腳氣之久治不癒者,然須精準辨證為陽虛寒濕方可投用。
傳統服藥法
黃牛乳3升,硫黃(研如粉)1兩。
先將牛乳煎令減半,每服以乳5合,入流黃末2錢,調和服之。服畢宜以厚衣被覆臥取汗,勿令見風,午時日晡,各再1服,得汗不用再服,若病未痊,3-5日可更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乳煎硫黃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一。 組成:黃牛乳3升,硫黃(研如粉)1兩。 主治:腳氣久虛緩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