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賊骨湯

WU ZEI G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孕集》下篇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2%
脾經 19%
心經 15%
腎經 12%
肺經 8%
大腸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4%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烏賊骨湯方劑中包含海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藥性互補: 海螵蛸性寒、味鹹,具有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烏賊骨則性平、味甘鹹,具止血、斂瘡、定痛之效。兩者藥性相輔相成,互相加強藥效,共同發揮止血、止痛、消炎等功效。
  2. 臨牀應用: 海螵蛸與烏賊骨皆是常用的止血藥,可治療各種出血症狀,例如胃出血、肺出血、鼻出血等。同時,海螵蛸還具有制酸止痛作用,對於胃痛、胃潰瘍等疾病也有療效。烏賊骨則擅長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將兩者配伍,更能全面地解決臨牀上的各種出血及疼痛問題。

烏賊骨湯中加入桃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有助於烏賊骨的藥效發揮。烏賊骨本身具有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與桃仁搭配可以增強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更有益。
  2. 潤腸通便:桃仁亦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毒素,促進新陳代謝。對於一些因瘀血阻滯導致的便祕情況,桃仁可以起到改善作用,輔助烏賊骨發揮其消腫止痛的效果。

烏賊骨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當歸,主要是因為當歸具有活血補血的功能,能夠有效調和血液,促進血液循環。在中醫理論中,血液的充盈與氣的運行密切相關,當歸能夠增強身體的氣血,對於改善因血虛引起的虛弱、疲勞、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此外,當歸還被廣泛應用於調理女性的身體狀況,特別是與月經相關的問題。若患者有因為烏賊骨湯所針對的症狀如體虛、乏力等,當歸的添加可以起到更好的助效。當歸還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揮發油、當歸酸等,這些成分不僅有助於增強藥效,同時也能改善湯品的口感,增強患者的食慾,因此在烏賊骨湯中加入當歸是十分合適的選擇。

烏賊骨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烏賊骨性寒,善於收斂止血,但其偏於寒涼,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川芎性溫,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可溫通氣血,協調烏賊骨的寒性,避免其寒凝血瘀,使藥效更加溫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此外,川芎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血瘀阻滯所引起的疼痛,與烏賊骨合用,可更有效地止血止痛。

烏賊骨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烏賊骨的燥性:烏賊骨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鎮驚安神之效。但其寒性較強,易傷脾胃。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其酸味可緩解烏賊骨的燥性,避免過度寒涼損傷脾胃。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白芍與烏賊骨搭配,可相互協調,發揮更好的療效。白芍的柔肝作用可緩解烏賊骨的收斂之性,避免過度收縮,更易於止血。同時,白芍的養血作用也能配合烏賊骨的鎮驚安神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烏賊骨湯中加入阿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滋陰補血,固腎澀精:阿膠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固腎澀精之功效。烏賊骨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補腎固精之效。二者合用,相輔相成,既能補益肝腎,又能收斂止血,對於腎虛精虧、滑精遺尿、婦女崩漏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
  2. 緩解藥性,增強功效:烏賊骨性寒,若單獨使用,可能對脾胃有所損傷。阿膠則能緩解烏賊骨的寒性,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同時還能增強烏賊骨的補腎固精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烏賊骨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烏賊骨溫補腎陽: 烏賊骨性寒,擅長收斂止血,但容易損傷陽氣。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腎壯陽的功效。加入肉桂可溫煦腎陽,使烏賊骨的收斂止血作用得以更好地發揮,避免寒涼之性傷及陽氣。
  2. 活血化瘀,促進烏賊骨止血效果: 肉桂能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瘀滯,進一步促進烏賊骨的止血效果。同時,肉桂還能溫通經絡,減輕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提高療效。

烏賊骨湯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與烏賊骨的止血收斂作用相輔相成,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2. 止痛止痙: 五靈脂還有止痛止痙的作用,能緩解因瘀血導致的疼痛及痙攣。烏賊骨湯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腰腿疼痛等疾病,加入五靈脂可以增強止痛效果,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烏賊骨湯主治功效分析

烏賊骨湯,出自《產孕集》,主治產後敗血不下,成塊作痛,俗稱兒枕痛

分析治療原理:

此方以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產後惡露不盡,瘀血內阻,不通則痛,故見腹痛有塊。方中:

  • **海螵蛸(烏賊骨)**為主藥,具有止血、消炎之功,用於收斂止血,消除產後子宮內的殘留物。
  • 桃仁活血化瘀,促進瘀血排出。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既能補充產後失血,又能協助化瘀。
  • 川芎行氣活血,增強活血化瘀之力。
  • 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防止活血藥物過於耗傷陰血。
  • 阿膠滋陰補血,止血安胎,可滋養產後虛弱的身體,並輔助止血。
  • 肉桂溫經散寒,通血脈,有助於溫通經絡,消散瘀血。
  • 五靈脂活血散瘀,止痛,加強止痛效果。

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溫經止痛之效,使瘀血得化,新血得生,經脈通暢,則疼痛自除。

古文內容佐證:

《產孕集》原文提到“產後發熱...腹內痛,有塊者,瘀也...烏賊骨湯治之。” 表明此方主要針對產後瘀血內阻所致的腹痛。文中又列舉了烏賊骨湯的具體組成,與現代功效分析相符。

傳統服藥法


烏賊骨3錢,桃仁2錢,當歸1錢5分,芎藭1錢5分,芍藥1錢5分,阿膠1錢5分,肉桂5分,五靈脂1錢。
作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烏賊骨湯, 出處:《産孕集》下篇。 組成:烏賊骨3錢,桃仁2錢,當歸1錢5分,川芎1錢5分,芍藥1錢5分,阿膠1錢5分,肉桂5分,五靈脂1錢。 主治:産後敗血不下,成塊作痛,俗稱兒枕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