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經湯

DING J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傅青主女科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7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20%
腎經 15%
心經 12%
肺經 11%
三焦經 4%
心包經 4%
膽經 4%
胃經 3%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定經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月經不規則等問題。在其中,菟蕬子(又稱菟蕬、菟蕬籽)作為其一個重要成分,具有調理經期、舒筋活絡的作用。

菟蕬子性味甘、苦,具有補益肝腎、調和氣血的功能。根據中醫理論,肝主疏泄,腎主藏精,兩者的協調對於月經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當肝腎功能不佳時,可能導致月經不調、經痛等症狀,菟蕬子能有效調理此類問題。此外,菟蕬子還有助於緩解焦慮和壓力,進一步平衡身體的生理狀態,對改善女性的情緒狀況和生理健康也有正面影響。

綜合而言,菟蕬子在定經湯中的應用不僅有助於調理經期,同時也兼顧了女性的整體健康,故而被廣泛運用。

定經湯是傳統中醫用於調理月經不調的方劑,其中白芍是一個重要的組成成分。白芍具有養血柔肝、調經止痛的功效。在女性生理週期中,血液的虛弱和肝氣的鬱結常常導致經期不順或經痛。白芍能夠補充血液,改善血虛狀態,從而幫助調節月經。此外,白芍含有的抗炎成分可以緩解經期的不適,減少疼痛感。

此外,白芍還可以與其他藥材 synergistically 作用,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它能夠調和方中其他藥物的性味,使整體配方更加和諧。因此,在定經湯中添加白芍,不僅能有效改善女性的經期問題,還有助於維持體內的陰陽平衡,促進整體健康。這些因素均使得白芍成為定經湯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定經湯是一種源於中醫的經典方劑,主要用於調理女性的月經不調。當歸是該方劑的主要藥材之一,其功效對於調理月經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當歸具備補血的特性,能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因血虛所引起的月經不順有緩解效果。其次,當歸含有多種活性成分,能調節體內的荷爾蒙平衡,進一步改善月經週期。此外,當歸對於緩解經期不適,尤其是痛經有良好的效果,這有助於提高女性的整體生活質量。

再者,當歸中的揮發油和黃酮成分能促進子宮的健康,增強子宮的功能,對於腎精和肝血的調和也有正面的影響。因此,當歸作為定經湯的組成部分,是因其在促進血液循環、補血調經及改善婦女生理狀態上的多重貢獻,對達到治療效果至關重要。

定經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補血滋陰,調經止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能滋補肝腎陰血,對於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經期延遲、量少色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2. 固腎止崩: 熟地黃能補腎固精,對於腎虛引起的崩漏、月經量多等症狀,也有顯著的療效。

熟地黃能有效改善因血虛、腎虛所致的各種經期問題,故成為定經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定經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益精,固本培元: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滋陰養血的作用。女性月經不調往往與腎氣不足、精血虧虛有關,山藥可以補益腎氣,固本培元,從根本上改善月經失調的症狀。
  2. 健脾益氣,調和脾胃:山藥還有健脾益氣、養胃生津的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虛弱也會導致月經失調。山藥可以健脾益氣,調理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從而改善月經不調的症狀。

定經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健脾利濕,調和衝任: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女性月經不調,多因脾虛濕盛,衝任失調所致。茯苓可健脾利濕,使脾運化正常,水濕代謝平衡,從而調節衝任,達到止血調經之效。

二、與其他藥材相配,增強療效:定經湯中,茯苓與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白芍等相配,共同起到活血化瘀、補益氣血、調經止痛的作用。茯苓能健脾利濕,使其他藥材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從而提高藥效。

定經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荊芥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效。對於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常因寒邪凝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所致,荊芥可疏散寒邪,改善經絡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調和營衛,活血化瘀:荊芥具有調和營衛、活血化瘀之功效。對於因氣血失調、瘀血阻滯而引起的月經不調,荊芥可調節營衛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改善月經週期和經量。

綜上所述,定經湯中加入荊芥,可有效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並調和營衛、活血化瘀,達到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的效果。

定經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功效,可以調節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使經血運行通暢,達到定經止痛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定經湯中其他藥物如當歸、白芍等,主要針對滋陰養血、調經止痛,而柴胡則可以配合這些藥物,共同發揮疏肝解鬱、調和氣血的作用,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主治功效


定經湯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定經湯主治婦人經來斷續,或前或後無定期,即現代醫學所稱的月經不調,表現為月經週期紊亂,經期提前或延後,經量或多或少,經期延長或縮短等症狀。

治療原理

中醫認為,月經的規律來潮與肝、腎兩臟的功能密切相關。肝主疏泄,調暢氣機,主藏血;腎主藏精,精化為血,為月經生成的物質基礎。若肝氣鬱結,疏泄失常,或腎精虧虛,精血不足,均可導致月經失調。

定經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方中柴胡、荊芥疏肝解鬱,調暢氣機,使肝氣條達,氣血運行通暢。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與柴胡相配,一散一收,使肝氣疏而不傷陰血。正如《辨證奇聞》和《辨證錄》所言:「舒腎肝氣,非通經藥。」《女科仙方》也指出:「治法應舒肝之鬱,以開腎之鬱。」

  2. 補益肝腎,調補精血:方中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補腎之要藥。當歸活血調經,養血補肝;山藥益氣養陰,健脾補胃,脾胃健運則氣血生化有源。菟絲子補腎益精,固精縮尿,與熟地黃、山藥相配,增強補益肝腎精血之力。此即《辨證錄》所言:「補肝腎之津。」

  3. 利水滲濕,健脾安神:方中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可助山藥健運脾胃,並能安神定志,有助於調節情志,穩定月經週期。

  4. 綜合作用:諸藥合用,既能疏肝解鬱,又能補益肝腎,標本兼治,使肝氣條達,腎精充足,氣血調和,沖任得養,則月經自能按期來潮。正如《傅青主女科歌括》所言:「肝腎之鬱既開,而經水自有一定之期矣。」

總結

定經湯以疏肝解鬱、補益肝腎為主要治法,通過調節肝腎功能,使精血充足,氣機暢達,從而達到調經定期的目的。此方組方嚴謹,配伍精當,既能治標,又能治本,是治療肝腎虧虛,氣機鬱滯所致月經不調的有效方劑。各古籍醫書均強調了定經湯「舒肝腎之氣」、「補肝腎之津」的作用,並指出服用此方「二劑而經水淨,四劑而經期定矣」的良好療效。

傳統服藥法


菟絲子1兩(酒炒),白芍1兩(酒炒),當歸1兩(酒洗),大熟地5錢(9蒸),山藥5錢(炒),白茯苓3錢,芥穗2錢(炒黑),柴胡5分。
舒肝腎之氣,補肝腎之精。
水煎服。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月經不調月經前脹乳

相同名稱方劑


定經湯,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上。 組成:菟絲子1兩(酒炒),白芍1兩(酒炒),當歸1兩(酒洗),大熟地5錢(9蒸),山藥5錢(炒),白茯苓3錢,芥穗2錢(炒黑),柴胡5分。 主治:舒肝腎之氣,補肝腎之精。主治:婦人經來斷續,或前或後無定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