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痰氣俱安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化痰: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燥濕的功效。痰氣俱安湯旨在治療痰氣交阻,肺氣不宣之症,陳皮可疏通氣機,化解痰濁,使肺氣宣降,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和胃降逆:陳皮亦有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緩解因痰氣阻滯而引起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痰氣俱安湯中常配伍其他理氣化痰藥物,如半夏、茯苓等,陳皮的加入可協同這些藥物,共同達到和胃降逆、止咳化痰的目的。
痰氣俱安湯中加入半夏,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 燥濕化痰: 半夏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痰氣俱安湯主治痰氣交阻,症見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半夏可有效化解痰液,使氣道通暢。
二、 降逆止嘔: 半夏還能降逆止嘔,對於痰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痰氣俱安湯中加入天南星,主要考量其 化痰止咳、開竅醒神 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苦,歸肺、脾經,能燥濕化痰,開竅醒神,對於痰濕阻肺、痰迷心竅所致的咳嗽、痰多、神志不清等症狀有較佳療效。
此外,天南星亦具有祛風止痛 的作用,可以輔助治療痰氣阻滯所引起的胸痛、頭疼等症狀。因此,在痰氣俱安湯中加入天南星,可有效改善痰多、咳嗽、神志不清等症狀,達到止咳化痰、安神開竅的效果。
痰氣俱安湯中加入白芥子,主要有以下原因:
- 化痰止咳:白芥子性溫辛,入肺經,具有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肺散寒,並能促進痰液的排出,有助於治療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 行氣止痛:白芥子除了化痰止咳外,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其辛散之性可疏通氣機,緩解胸悶、疼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治療痰氣交阻所致的胸痛、呼吸不暢等病症。
痰氣俱安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消痰止咳: 澤瀉味甘淡,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化痰之功。痰氣俱安湯主治痰多咳嗽、胸悶氣喘,而澤瀉可幫助利水消腫,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從而減少痰液產生,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 健脾益氣,助脾化濕: 澤瀉亦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對於痰濕內阻所致的咳嗽痰多,也能起到一定緩解作用。
總之,澤瀉在痰氣俱安湯中,通過利水滲濕、消痰止咳,以及健脾益氣、助脾化濕等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痰氣壅塞、咳嗽喘促的目的。
痰氣俱安湯中加入木通,主要考慮其利水通淋和清熱解毒的功效。
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能利水通淋,對於痰濕阻滯,氣機不利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具有化痰利水,宣肺止咳之效。
同時,木通亦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盛,導致的痰熱內盛、咳嗽痰黃等症狀,能起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
因此,痰氣俱安湯中加入木通,能兼顧利水化痰、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緩解痰濕阻滯、熱毒壅盛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主治功效
「痰氣俱安湯」是由陳皮、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澤瀉、木通六味中藥組成,主要用於治療癲癇。
陳皮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痰氣俱安湯」中,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白芥子溫補陽氣、溫化寒痰,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諸藥合用,共奏息風止痙、化痰祛濕之效。
「痰氣俱安湯」主治癲癇,由於氣逆痰滯,塞住心竅,壅塞經絡,四肢僵硬、抽搐,四肢僵直、昏迷不醒。本方具有息風止痙、化痰祛濕之效,可以緩解癲癇發作時的症狀。
「痰氣俱安湯」對癲癇有一定的療效,但由於癲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病因尚不明確,因此治療癲癇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傳統服藥法
陳皮(去白)2-3錢,半夏2錢,膽星1-2錢,海石2錢,白芥子(炒,研)7分,澤瀉1錢3分,木通1錢3分。
如大便閉結而火不下者,加大黃,不應加芒消;如痰盛,火不降者,加童便;如舌黃,小水不利者,加梔子;如口渴喜冷者,加生石膏;如胸脹痛者,加青皮;如痰因風鼓,加鈎藤鈎、薑蠶;如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痰氣俱安湯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在服用前應該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痰氣俱安湯, 出處:《會約》卷十二。 組成:陳皮(去白)2-3錢,半夏2錢,膽星1-2錢,海石2錢,白芥子(炒,研)7分,澤瀉1錢3分,木通1錢3分。 主治:癲。因氣逆痰滯,塞心竅,壅經絡,僵僕搐搦,強直昏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