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氣俱安湯

TAN QI JU 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十二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熱 (1.2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22%
胃經 9%
肝經 9%
腎經 9%
膀胱經 9%
心經 4%
小腸經 4%
心包經 4%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痰氣俱安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痰: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燥濕的功效。痰氣俱安湯旨在治療痰氣交阻,肺氣不宣之症,陳皮可疏通氣機,化解痰濁,使肺氣宣降,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和胃降逆:陳皮亦有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緩解因痰氣阻滯而引起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痰氣俱安湯中常配伍其他理氣化痰藥物,如半夏、茯苓等,陳皮的加入可協同這些藥物,共同達到和胃降逆、止咳化痰的目的。

痰氣俱安湯中加入半夏,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 燥濕化痰: 半夏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痰氣俱安湯主治痰氣交阻,症見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半夏可有效化解痰液,使氣道通暢。

二、 降逆止嘔: 半夏還能降逆止嘔,對於痰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痰氣俱安湯中加入天南星,主要考量其 化痰止咳、開竅醒神 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苦,歸肺、脾經,能燥濕化痰,開竅醒神,對於痰濕阻肺、痰迷心竅所致的咳嗽、痰多、神志不清等症狀有較佳療效。

此外,天南星亦具有祛風止痛 的作用,可以輔助治療痰氣阻滯所引起的胸痛、頭疼等症狀。因此,在痰氣俱安湯中加入天南星,可有效改善痰多、咳嗽、神志不清等症狀,達到止咳化痰、安神開竅的效果。

痰氣俱安湯中加入白芥子,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化痰止咳:白芥子性溫辛,入肺經,具有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肺散寒,並能促進痰液的排出,有助於治療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2. 行氣止痛:白芥子除了化痰止咳外,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其辛散之性可疏通氣機,緩解胸悶、疼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治療痰氣交阻所致的胸痛、呼吸不暢等病症。

痰氣俱安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消痰止咳: 澤瀉味甘淡,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化痰之功。痰氣俱安湯主治痰多咳嗽、胸悶氣喘,而澤瀉可幫助利水消腫,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從而減少痰液產生,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2. 健脾益氣,助脾化濕: 澤瀉亦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對於痰濕內阻所致的咳嗽痰多,也能起到一定緩解作用。

總之,澤瀉在痰氣俱安湯中,通過利水滲濕、消痰止咳,以及健脾益氣、助脾化濕等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痰氣壅塞、咳嗽喘促的目的。

痰氣俱安湯中加入木通,主要考慮其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

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能利水通淋,對於痰濕阻滯,氣機不利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具有化痰利水,宣肺止咳之效。

同時,木通亦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盛,導致的痰熱內盛、咳嗽痰黃等症狀,能起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

因此,痰氣俱安湯中加入木通,能兼顧利水化痰、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緩解痰濕阻滯、熱毒壅盛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痰氣俱安湯」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出處與原文

本方出自《羅氏會約醫鏡》,作者羅國綱。原文內容論述了癲、狂、癇三種病症,並指出「痰氣俱安湯」主治癲證,由氣逆痰滯所引起。原文節錄如下:

經曰:「重陽者狂,重陰者癲。」又曰:「陽虛陰實則癲,陰虛陽實則狂。」而其證亦異。癲病之來,忽然僵仆,或歌或泣,如醉如癡,常昏多倦,多屬不足,此心血之虧也。狂病之來,一發猖暴,或詈罵,或憤怒,登高逾垣,不知畏忌,多屬有餘,此痰火之盛也。由此觀之,其陰陽寒熱,迥然不同,不得概謂癲狂悉屬熱也。

至於癇病,即癲病也。觀《內經》所言癲證甚詳,而癇則無言,即此可知。而後世有風癇、牛癇、豬癇之多種者,此不過因其聲之相似,遂立此名,徒滋惑亂,無足憑也。

痰氣俱安湯(新),治癲因氣逆痰滯,塞心竅,壅經絡,僵仆搐搦,強直香迷。至於火之有無,宜察其脈證而加減之。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原文,「痰氣俱安湯」主治癲證,其病因為氣逆痰滯,塞心竅,壅經絡。具體症狀表現為:僵仆搐搦,強直昏迷

治療原理分析

中醫認為,癲證的發生與氣機逆亂、痰濁阻滯密切相關。「痰氣俱安湯」正是針對這一病機而設。方中各藥的功效如下: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陳皮能疏理氣機,使氣行則痰消。
  • **半夏:**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燥濕化痰。半夏降逆化痰,可消除痰濁阻滯。
  • **天南星:**祛風解表、燥溼化痰、平喘定咳。天南星強力燥濕化痰,並可祛風解痙。
  • **白芥子:**溫肺化痰、利水消腫、活血止痛。白芥子溫化寒痰,使痰易於排出。
  • **澤瀉:**利尿消脹、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澤瀉利水滲濕,導痰濁下行。
  • **木通:**利尿通淋、清心除煩、調經止帶。木通可清心火,引熱下行,間接輔助化痰。

綜合以上各藥,全方共奏理氣降逆、燥濕化痰、通竅活絡之功。通過調理氣機,消除痰濁,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治療癲證的目的。

簡而言之,本方通過「理氣」和「化痰」兩個方面,針對癲證的病因病機進行治療。理氣可以使氣機順暢,化痰可以清除痰濁阻滯,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原文也提到「至於火之有無,宜察其脈證而加減之」。這意味著,在應用「痰氣俱安湯」時,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脈象和症狀,判斷是否有火熱之象,並根據情況加減藥物,以達到更精準的治療。

傳統服藥法


陳皮(去白)2-3錢,半夏2錢,膽星1-2錢,海石2錢,白芥子(炒,研)7分,澤瀉1錢3分,木通1錢3分。
如大便閉結而火不下者,加大黃,不應加芒消;如痰盛,火不降者,加童便;如舌黃,小水不利者,加梔子;如口渴喜冷者,加生石膏;如胸脹痛者,加青皮;如痰因風鼓,加鈎藤鈎、薑蠶;如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痰氣俱安湯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在服用前應該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多痰癡呆智能低下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痰氣俱安湯, 出處:《會約》卷十二。 組成:陳皮(去白)2-3錢,半夏2錢,膽星1-2錢,海石2錢,白芥子(炒,研)7分,澤瀉1錢3分,木通1錢3分。 主治:癲。因氣逆痰滯,塞心竅,壅經絡,僵僕搐搦,強直昏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