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皮湯
BAI YANG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白楊皮湯中包含白楊樹皮,乃因其藥性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白楊樹皮性寒,味苦,入肺經,能清熱解毒,對於外感熱邪所致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此外,白楊樹皮亦可消腫止痛,對於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狀亦有治療作用。
白楊皮湯中以白楊樹皮為主藥,搭配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是治療外感熱邪、瘡瘍腫毒等症狀的常用方劑。
白楊皮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地骨皮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痛的功效。與白楊皮同用,可加強清熱解毒之力,並可涼血止血,緩解因熱毒上炎引起的皮膚紅腫、潰瘍、出血等症狀。
- 相輔相成,提高療效: 白楊皮性平,味苦,歸肺、大腸經,善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地骨皮則更偏於涼血止血,二者合用,一清熱解毒,一涼血止血,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治療由熱毒所致的皮膚病。
白楊皮湯中加入防風,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祛風止痛之效。白楊皮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容易傷陽氣。加入防風可以溫陽散寒,緩解白楊皮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陽氣,同時增強其止痛的效果。
- 調和藥性: 防風性微溫,可調和白楊皮的寒性,使其藥性更為平和,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引起脾胃虛寒等副作用。
白楊皮湯中加入蔓荊子,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
白楊皮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但對於外感風熱,兼有頭目昏脹、鼻塞流涕等症狀的患者,僅依靠白楊皮不足以完全解決。
而蔓荊子性味辛涼,歸肝、膽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解痙的功效。其加入白楊皮湯,可增強方劑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作用,幫助患者更有效地解除風熱之邪,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楊皮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白楊皮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寒涼之性可能導致寒邪入侵,細辛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以中和白楊皮的寒性,防止寒邪入侵,並緩解因寒邪引起的疼痛和瘙癢。
- 助白楊皮宣肺止咳: 細辛辛散溫通,可以助白楊皮宣肺止咳。白楊皮具有宣肺止咳的功效,但其止咳效果可能不足,細辛的辛散溫通作用可以促進白楊皮的宣肺止咳作用,達到更好的止咳效果。
白楊皮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杏仁味苦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白楊皮性寒,善於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兩者配伍,可協同宣肺止咳,對於風寒犯肺、痰多咳嗽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 利水消腫:杏仁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助白楊皮利水消腫,尤其適用於水腫伴有咳嗽、痰多等症狀的患者。
總之,白楊皮湯中加入杏仁,旨在加強其宣肺止咳、利水消腫之功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楊皮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涼血:白楊皮性寒,善於清熱解毒,而生地黃亦屬寒涼之品,能清熱涼血,二者相合,可加強清熱涼血之效,適用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症狀。
- 滋陰潤燥:白楊皮燥性較強,易傷陰津,生地黃則以滋陰潤燥見長,可緩解白楊皮燥性,避免傷陰,並促進血液循環,使藥效更佳,更易於滲透肌膚,發揮清熱解毒作用。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白楊皮湯中,既能協同清熱涼血,又能滋陰潤燥,使藥效更佳,更利於治療。
主治功效
白楊皮湯
白楊皮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涼血、解毒透疹的功效。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內傷陰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
組成
- 白楊樹皮:清熱涼血、解毒透疹。
- 地骨皮: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
- 細辛:散風寒、溫肺化痰,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主治
- 牙齒暴露在外。
用法用量
- 將本品放入鍋中,加水煎煮30分鐘,取汁飲用。 -每日1劑,連續服用3-4天。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禁用。
- 服用本品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用本品後,如有不適,請立即停止服用並就醫。
總結
白楊皮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涼血、解毒透疹的功效。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內傷陰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楊皮(銼)1握, 地骨皮1兩,蜀椒(去閉口者並目,炒出汗)30粒,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分, 蒼耳子1分, 高良薑(炒)半兩, 生乾地黃(切,焙)半兩, 細辛(去苗葉)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5錢匕,水2盞,煎10余沸,去滓,熱含冷吐。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楊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組成:白楊皮1握,地骨皮1兩,防風(去叉)半兩,蔓荊實1兩,細辛(去苗葉)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生用)30枚,生乾地黃(焙)2兩。 主治:牙齒宣露。
白楊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白楊皮(銼)1握,地骨皮1兩,蜀椒(去閉口者并目,炒出汗)30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分,蒼耳子1分,高良薑(炒)半兩,生乾地黃(切,焙)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 主治:小兒急疳,蝕唇口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