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龍花蕊散中包含升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升麻性微寒,味甘苦,具有疏散風熱、宣肺止咳之效。龍花蕊散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咳嗽氣喘等症,升麻可幫助散發外邪,宣通肺氣,緩解咳嗽症狀。
- 昇陽舉陷,託毒外出: 升麻具有昇陽舉陷之功效,可將鬱結於內之邪氣向上疏散,使之透發而出。龍花蕊散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升麻能促進毒邪排出體外,減輕病情。
龍花蕊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功效。龍花蕊散主治熱毒壅盛,咽喉腫痛,齒齦腫爛等症,生地黃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痛,輔助治療。
- 滋陰生津: 生地黃還具有滋陰生津的作用,可緩解熱毒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龍花蕊散中加入生地黃,可以滋陰潤燥,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龍花蕊散中包含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效。龍花蕊散多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地骨皮可清熱解毒,緩解這些症狀,起到輔助作用。
- 滋陰潤燥: 地骨皮能滋陰潤燥,與龍花蕊散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緩解因肺熱引起的乾咳、口乾舌燥等症狀,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總而言之,地骨皮在龍花蕊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是方劑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龍花蕊散方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白蒺藜性平,味苦,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功效。龍花蕊散多用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疼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白蒺藜的加入能幫助疏通肝氣,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白蒺藜亦具活血化瘀之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腫脹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白蒺藜的加入可有效地協同龍花蕊散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龍花蕊散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宣肺止咳:杏仁味苦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之效。龍花蕊散主治肺熱咳嗽,杏仁可疏散肺熱,化解痰液,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二、潤腸通便:杏仁亦有潤腸通便之功效,可以緩解因肺熱引起的便祕症狀。龍花蕊散中加入杏仁,既可宣肺止咳,又能潤腸通便,相輔相成,更能提高療效。
龍花蕊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肺化痰: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之效。對於寒邪客肺、肺氣不宣、痰濕壅肺等症狀,細辛可以溫肺散寒,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 通竅止痛: 細辛亦可通鼻竅,對於鼻塞、頭疼等症狀,細辛能起到通竅止痛的作用。龍花蕊散可能針對一些鼻塞、頭疼伴隨咳嗽的症狀,加入細辛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龍花蕊散中添加冰片,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味辛,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龍花蕊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而冰片可以清熱解毒,消散局部炎症,緩解疼痛。
- 開竅醒神: 冰片亦具開竅醒神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供血,有助於加快炎症消退。同時,冰片能清利頭目,對於熱毒上攻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綜上,龍花蕊散中添加冰片,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及開竅醒神的功效,達到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的效果。
龍花蕊散方中包含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通利血脈: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對於心神昏迷、中風不語、跌打損傷等症狀,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龍花蕊散本身也具備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加入麝香可以增強藥效,加速血脈流通,幫助患者恢復意識。
- 引藥入藥,增強療效: 麝香氣味芳香,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能夠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提高藥效。在龍花蕊散中,麝香可以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肌肉、筋骨、關節等部位,發揮更佳的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花蕊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齒黃黑」,乃古代針對齒齦色澤異常、牙齒表面黃黑汙垢所設。其用法強調先以柳枝潔齒、鹽花摩擦齦齒,再以藥末貼敷,顯示其應用聚焦於「潔齒去垢」與「局部清熱解毒」的雙重目的,推測適用於因熱毒上炎或口腔不潔導致的牙齒色澤黯沉問題。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清熱解毒為主軸
- 龍花蕊、升麻、黃藍:三藥皆具清熱瀉火之效。龍花蕊(疑為「龍葵」或「龍膽」之別稱)性寒,清熱解毒;升麻升散透熱,善治口齒浮熱;吳藍(大青葉類)清熱涼血,共解上焦熱毒。
- 黃芩、地骨皮:黃芩瀉肺胃火,地骨皮涼血退虛熱,針對熱鬱齒齦導致的色黯或腫痛。
去腐生新與局部刺激性
- 白蒺藜、鬱李仁根:白蒺藜炒後減其辛散,增祛風止癢之效;鬱李仁根刮皮後取其苦澀,可能具輕度腐蝕或收斂作用,協助清除齒面垢膩。
- 地柏(或為側柏葉)炙用:側柏葉炒炭後止血收斂,可能有助牙齦止血固齦。
芳香開竅助藥透達
- 龍腦(冰片)、麝香:兩者辛香走竄,能引藥透入齒齦縫隙,兼有消炎鎮痛之效。冰片性涼可緩解熱痛,麝香活血散結,或可改善局部氣血瘀滯所致的色黯。
配伍思維與作用層次
全方以「清熱瀉火」為本,佐以「去腐潔齒」與「芳香滲透」。先以清熱藥消除內在熱毒(如黃芩、地骨皮),再以局部摩擦與藥末貼敷(白蒺藜、鬱李仁根)物理性清除汙垢,最後借冰片、麝香之穿透力,使藥效深入齒齦。此設計符合古代「內熱外發」致齒黃的病因觀,亦反映外治法的直達病所思維。
推測延伸功效
除改善齒色外,此方或兼緩解牙齦腫痛、出血等熱毒症狀,因方中清熱與活血成分並存,可能透過減輕炎症間接改善口腔環境。然其效強弱依賴於局部用藥的頻率與患者體質熱毒程度。
傳統服藥法
龍花蕊2兩,升麻1兩,黃芩1兩(去黑心),白蒺藜1兩(炒),鬱李仁根1兩(刮去皮,切),地柏1兩(炙,切),地骨皮1兩(銼碎,微炒),吳藍(去根)1兩,龍腦(別研)半錢,麝香(別研)半錢。
上藥除腦, 麝外,搗羅為散,次入腦、麝細研。每
上藥除腦,麝外,搗羅為散,次入腦、麝細研。每欲貼時,先以柳枝揩齒,以新汲水漱口,更以鹽花於齒齦內外揩之,有涎唾即吐,不要漱口,便取白薄紙剪作片子,闊如薤時,以水蘸紙,摻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龍花蕊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龍花蕊2兩(出安南者),川升麻1兩,鬱李根1兩(切),生乾地黃1兩,地骨皮1兩,白蒺藜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1兩,細辛半兩,龍腦半錢(細研),麝香半錢(細研)。 主治:齒黃黑。
龍花蕊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組成:龍花蕊2兩,升麻1兩,黃芩1兩(去黑心),白蒺藜1兩(炒),鬱李仁根1兩(刮去皮,切),地柏1兩(炙,切),地骨皮1兩(銼碎,微炒),吳藍(去根)1兩,龍腦(别研)半錢,麝香(别研)半錢。 主治:齒黃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