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紫雪散方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肺止咳:沉香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止咳化痰之效。紫雪散主治寒飲客肺、咳嗽痰多,而沉香可溫肺散寒,有助於驅散寒邪,緩解咳嗽。
- 行氣止痛:沉香氣味芳香,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紫雪散中加入沉香,不僅能溫肺止咳,還能緩解因寒飲客肺所引起的胸痛、腹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沉香在紫雪散中發揮溫肺止咳、行氣止痛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寒飲客肺引起的咳嗽、胸痛等症狀。
紫雪散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之效:犀角性寒,味苦鹹,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古代醫學認為,犀角能解一切熱毒,尤其對熱毒熾盛、神昏譫語、發熱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 鎮驚止痙之效:犀角具有鎮驚止痙的作用,能平息肝陽上亢,治療熱病驚癇、神志不清等症狀。古代醫家認為,犀角能安神定志,使人神志清醒,故將其列為紫雪散組成之一。
然而,由於犀牛瀕臨滅絕,現今已禁用犀角入藥,可使用其他藥材替代其功效,如水牛角、羚羊角等。
紫雪散中加入羚羊角,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鎮驚熄風的功效。
羚羊角性寒,味苦鹹,入心、肝經,能清熱解毒,尤其善於治療熱毒入血、神昏譫妄、驚厥抽搐等症。紫雪散作為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妄、高熱驚厥的急救方劑,加入羚羊角能有效清熱解毒,熄風止痙,迅速控制病情,起到急救作用。同時,羚羊角也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痛苦。
紫雪散中包含玄參,主要由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解毒: 玄參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紫雪散主治肺熱壅盛、熱毒熾盛等症,玄參可清解肺熱,並消解熱毒,達到清熱解毒之目的。
- 滋陰潤燥: 玄參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紫雪散中常搭配其他滋陰潤燥藥材,如麥冬、生地等,共同發揮滋陰潤肺之效,緩解肺熱所致的口乾舌燥、咳嗽等症狀。
綜上所述,玄參在紫雪散中發揮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肺熱咳嗽等病症的效果。
紫雪散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紫雪散以清熱解毒為主,寒水石可有效抑制熱毒的蔓延,並消散體內積聚的熱邪。
- 止血生肌: 寒水石亦能收斂止血,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紫雪散治療外傷感染、燒傷燙傷等疾病。其收斂作用可減少傷口滲出,而生肌作用則促進傷口組織再生,加速癒合。
紫雪散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紫雪散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癰疽疔瘡、喉痹、丹毒等症,芒硝可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
- 引藥入裡:芒硝具有引藥入裡的作用,可將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增強藥效。紫雪散中多為苦寒之藥,芒硝的加入可促進藥物深入病竈,加速病症的消退。
紫雪散是傳統中醫中一種重要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高熱驚厥、癲癇等症狀。在其組成中,硃砂(即硃砂)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硃砂的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有清熱安神、解毒鎮驚的功效。由於其寒涼性質,能有效對抗因熱盛引起的癲癇與驚厥,從而穩定患者的神經系統。此外,硃砂也常用於各類中藥方劑中以增強其安神的作用。由於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遵循中醫的用量原則。紫雪散的組成不僅依賴於各種藥材的協同效應,更是基於傳統醫學對於陰陽平衡和五行理論的深刻理解,硃砂的存在使得方劑在治療過程中具備了更為明顯的療效。正因如此,紫雪散在臨牀上受到廣泛應用,成為研究驚厥及熱病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
紫雪散中加入燈心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燈心草性寒,味甘,入心、小腸經,具有清心瀉火、利尿通淋的功效。紫雪散以清熱解毒為主,燈心草能協助清熱瀉火,消解熱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
2. 利尿通淋: 燈心草能利尿通淋,促進體內濕熱排出。紫雪散用於治療熱毒壅滯、尿路感染等疾病,燈心草的利尿作用可以幫助排泄毒素,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疾病康復。
紫雪散中添加淡竹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清熱解毒: 淡竹葉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紫雪散主治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淡竹葉可清熱解毒,緩解熱毒對咽喉的侵襲,並促進毒素排出。
- 利水消腫: 淡竹葉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幫助排泄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咽喉腫脹,利於炎症消退。紫雪散中加入淡竹葉,可以更好地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咽喉腫痛等症。
主治功效
紫雪散主治功效分析
紫雪散,又名紫雪、紫雪丹,為中醫傳統名方,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鎮痙熄風之功效。根據古代醫籍記載,紫雪散主治症狀廣泛,涵蓋多種熱毒熾盛所致的危急重症。
主治分析
1. 丹毒、赤遊風、遊風:
- 《驗方新編》指出:「治丹毒入里,腹痛音啞,煩熱狂叫」。
- 《外科正宗》、《瘍醫大全》、《外科大成》均記載紫雪散可治小兒赤遊丹毒,症見「毒氣入里,腹脹堅硬不乳」。
- 《外科大成》提及「遊風」為「肌膚倏然焮赤腫痛,遊走無定」,且與「丹毒」不同,但亦提及內熱甚者,可用紫雪散下之。 這些文獻均顯示,紫雪散可治療以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的皮膚疾患,尤其是伴有內熱症狀者。
2. 熱毒內攻,腹脹不乳:
- 《外科正宗》、《瘍醫大全》、《外科大成》皆提及紫雪散可用於治療小兒丹毒,因「毒氣入里,腹脹堅硬不乳」。這表明紫雪散可以緩解熱毒內攻所致的消化系統症狀。
3. 傷寒熱躁發狂、煩躁口乾:
- 《瘍醫大全》、《外科大成》皆提及紫雪散可治「傷寒熱躁發狂」以及「外科一切蓄毒在內,煩躁口乾,恍惚不寧」等症。說明紫雪散可以治療熱病過程中出現的精神神志異常。
4. 重舌、重齶、舌疔、咽喉腫痛:
- 《外科心法要訣》指出「重舌」為「心、脾蘊熱,循經上衝舌本」,可用紫雪散搽之;「重齶」為「心、脾有熱,以致上齶生瘡」,可服黃連解毒湯加桔梗,不時用紫雪散噙化;「舌疔」為「心脾火毒,舌生紫疱」,可服黃連解毒湯,兼搽紫雪散,及徐徐咽之即愈。
- 《重樓玉鑰》亦記載紫雪散可治「重舌重齶舌疔」及「一切咽喉腫痛」。
- 《外科心法要訣》載有「酒毒喉閉」一症,亦可用紫雪散吹之。
- 《醫碥》曰:「便燥者,煉過豬油、白蜜各半,挑服二匙,日三五次。腫,吹紫雪散;腐,吹八寶珍珠散,此治腎水虛火炎者。」 這些文獻表明,紫雪散對於口腔、咽喉部位的熱毒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5. 木舌:
- 《聖濟總錄》記載紫雪散可用於「治小兒木舌」,並有不同用法。
6. 其他:
- 《外臺秘要》記載紫雪散可療「腳氣毒遍內外煩熱,口中生瘡,狂易叫走,及解諸石草藥毒發邪熱猝黃等,瘴疫毒癘,猝死溫瘧,五屍五注,心腹諸疾,腋緩刺切痛,蠱毒鬼魅,野道熱毒,小兒驚癇,百病方。」
- 《太平聖惠方》提及「治乳石發熱。身體微腫。頭面瘡出。宜服紫雪散方。」
- 《醫學綱目》提到紫雪散與白虎人參湯、阿膠大青龍湯合用,可治發斑。
- 《醫碥》指出紫雪散可「治煩熱狂躁,兼解諸熱藥毒,及小兒驚癇等證。」 這些記載進一步擴展了紫雪散的應用範圍,表明其可應用於多種熱毒、熱病以及小兒驚癇等症。
治療原理
紫雪散由沉香、犀角、羚羊角、玄參、寒水石、芒硝、硃砂、燈心草、淡竹葉等多味藥物組成。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 清熱解毒:方中犀角、羚羊角、玄參、寒水石、芒硝等藥物均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犀角、羚羊角可清心肝之火,涼血解毒;玄參滋陰降火,解毒散結;寒水石清熱瀉火;芒硝瀉下通便,軟堅散結。這些藥物合用,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
- 瀉下通腑:芒硝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可將體內熱毒從大便排出,從而減輕熱毒對機體的損害。
- 鎮靜安神:硃砂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緩解熱毒所致的煩躁不安、狂躁等症狀。
- 清心開竅:方中犀角、羚羊角、硃砂等藥物均具有清心開竅的作用,可使神志清醒,恢復正常。
- 熄風止痙:羚羊角具有平肝熄風的作用,可緩解熱毒所致的抽搐、驚癇等症狀。
- 行氣止痛:沉香具有行氣止痛,溫肺化痰的作用。
總結
紫雪散是一首清熱解毒、開竅醒神、鎮痙熄風的有效方劑。其主治症狀廣泛,主要針對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危急重症,包括丹毒、赤遊風、熱毒內攻、傷寒熱躁發狂、重舌、重齶、舌疔、咽喉腫痛、木舌、小兒驚癇等。其治療原理主要通過清熱解毒、瀉下通腑、鎮靜安神、清心開竅、熄風止痙等多重作用來實現。紫雪散在古代醫籍中應用廣泛,療效顯著,是中醫臨床中一首重要的急救方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適用於疔證,火毒積熱極甚,喉痛等症狀。但本方含有硃砂,有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雪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組成:紫雪(細研)1分,竹瀝。 主治:小兒木舌。
紫雪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紫雪3兩,川升麻1兩,犀角屑1兩,玄參1兩,葳蕤1兩,甘草半兩(生,銼),梔子仁半兩(一方去玄參,加黃芩)。 主治:乳石發熱,身體微腫,頭面瘡出。
紫雪散, 出處:《青囊全集》卷下。 組成:真沉香1錢,犀角1錢,羚羊角1錢,元參2錢,上四六片2分,寒水石5分,草節5分,朴消1錢,朱砂5分,燈心(燒灰)5分,淡竹葉1錢。 主治:疔證,火毒積熱極甚,喉痛。
紫雪散,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升麻1兩,寒水石1兩,石膏1兩,犀角1兩,羚羊角1兩,元參2兩,沉香5錢,木香5錢,甘草8錢。 主治:小兒赤遊丹毒,甚者肚腹膨脹,氣急不乳,傷寒熱躁發狂,及外科一切蓄毒在內,煩躁口乾,恍惚不寧。重齶,舌疔,及小兒赤遊丹失治,毒氣入裏,腹脹堅硬,聲音嘶啞,吮乳不下咽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