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葶藶湯

TIAN TING L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6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膀胱經 18%
心經 18%
肝經 9%
胃經 9%
脾經 9%
大腸經 9%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甜葶藶湯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消腫:葶藶子味辛性寒,入肺、腎經,具有瀉肺利水、消腫降氣之效。對於水腫、喘咳等病症,能有效促進水分代謝,緩解症狀。
  2. 通便潤腸:葶藶子能潤腸通便,對於便祕、腹脹等症狀也有幫助。

甜葶藶湯中加入葶藶子,旨在通過利水消腫和通便潤腸的功效,治療水腫、喘咳、便祕等病症。

甜葶藶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作用。此方主要治療肺熱咳嗽,杏仁能清熱化痰,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2. 宣肺利水:杏仁亦具有宣肺利水之功,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對於肺熱咳嗽所伴隨的痰多、胸悶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甜葶藶湯中加入杏仁,能夠發揮潤肺止咳、宣肺利水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肺熱咳嗽,達到清熱化痰、平喘止咳的效果。

甜葶藶湯的組成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散寒,止咳平喘: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之效。對於寒邪客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麻黃能有效發揮疏風解表、開宣肺氣的作用,配合葶藶子、杏仁等藥物,達到止咳平喘的功效。
  2. 配合葶藶子利水消腫:麻黃可促進汗液分泌,有助於利水消腫,配合葶藶子等利水藥物,可以加強利水消腫的作用,對於水腫、喘咳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總之,麻黃在甜葶藶湯中發揮宣肺散寒、止咳平喘、利水消腫的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甜葶藶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甜葶藶(炒)
  • 杏仁(炒)
  • 麻黃

主治:

小兒傷寒,咳嗽,胸膈痰壅,喉中呀呷聲。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文內容可知,「甜葶藶湯」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傷寒兼有咳嗽、痰壅等症狀。方中三味藥物協同作用,針對病因病機發揮療效:

  1. 傷寒: 小兒傷寒,通常指感受風寒之邪所致的外感病。麻黃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可疏散風寒,解除表證。
  2. 咳嗽,胸膈痰壅,喉中呀呷聲: 這些症狀提示有痰熱壅肺,肺氣不宣的情況。
    • 甜葶藶,雖未在原文中特別說明其性味,但從其炒用以及與杏仁、麻黃同用治療咳嗽的用法來看,應具有降氣化痰的功效,用於宣肺降氣,清除肺中痰熱。
    • 杏仁,苦,微溫,有降氣止咳平喘之功,能降肺氣,止咳化痰。
    • 麻黃,雖主要作用是發汗解表,但也兼有宣肺平喘的功效,可協助葶藶子和杏仁,加強宣降肺氣、止咳平喘的作用。

綜合分析:

甜葶藶湯以宣降肺氣、化痰止咳為主要治療原則。方中麻黃解表散寒,葶藶子與杏仁降氣化痰,三藥合用,共奏解表化痰、止咳平喘之效。適用於小兒傷寒兼有肺氣不宣、痰熱壅盛之證。

傳統服藥法


甜葶藶(炒)、杏仁(炒)、麻黃各等分。
上為粗末。
每服2錢,水1盞,煎5分,溫溫分減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2.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不宜在感冒發熱、體溫較高時服用。
  3. 本方有宣肺平喘的作用,不宜在氣喘發作時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咳嗽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甜葶藶湯, 出處:《傷寒總病論》卷五。 組成:甜葶藶(炒)、杏仁(炒)、麻黃各等分。 主治:小兒傷寒,咳嗽,胸膈痰壅,喉中呀呷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