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花丸

鹽花丸

YAN HU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3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22%
肝經 12%
胃經 12%
膀胱經 12%
脾經 9%
大腸經 9%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鹽花丸方劑中含有葶藶子,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多餘水分,對於水腫、痰飲等症狀有較佳療效。
  2. 潤肺止咳: 葶藶子亦有潤肺止咳之效,能改善肺部濕熱,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因此,鹽花丸方劑中加入葶藶子,可以發揮其利水消腫、潤肺止咳的功效,幫助治療相關疾病。

鹽花丸中添加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杏仁味苦甘,性微溫,入肺經。其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鹽花丸多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杏仁的潤肺止咳作用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提升療效。
  2. 清熱解毒:杏仁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清除體內積熱,降低炎症反應。此作用在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時尤為重要。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鹽花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兩耳腫痛,或耳中常有哄哄者」,屬耳部濕熱壅滯之證。古代醫家認為耳竅腫痛、耳鳴如哄,多因風熱上擾、濕濁停聚,或水濕上泛所致。

  • 腫痛:反映氣血壅滯,或濕熱蘊結局部。
  • 耳鳴哄哄:或因水濕停聚耳竅,氣機受阻,虛實夾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甜葶藶(君藥)

  • 性味功效:辛、苦、大寒,歸肺、膀胱經,具瀉肺平喘、利水消腫之效。
  • 方中作用
    • 瀉肺行水:肺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若肺氣壅滯,水濕上泛耳竅,可致耳腫。葶藶通過瀉肺利水,導濕下行,緩解耳部濕腫。
    • 長流水洗淨、微火熬製:減其寒烈之性,專攻水濕之邪。

2. 山杏仁(臣藥)

  • 性味功效:苦、微溫,歸肺、大腸經,能宣肺降氣、潤燥通竅。
  • 方中作用
    • 協助葶藶宣降肺氣,助水濕下行。
    • 去皮後減其毒性,兼能潤燥,防葶藶過於燥烈傷津。

3. 鹽花(佐藥)

  • 性味功效:鹹、寒,歸腎、胃、大腸經,具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之效。
  • 方中作用
    • 鹹寒軟堅,助葶藶化解耳中濕熱結聚。
    • 鹽性滲透,引藥直達耳竅深部,增強局部藥效。

4. 臘月豬脂(使藥)

  • 性味功效:甘、微寒,具潤燥、解毒、賦形之功。
  • 方中作用
    • 調和諸藥,使丸劑軟硬適中,便於納耳。
    • 滋潤耳竅黏膜,防燥藥傷陰,兼緩解腫痛。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瀉肺利水、滲濕消腫」為核心:

  1. 治肺為本:肺為水之上源,通過瀉肺氣(葶藶、杏仁)調節水道,使濕濁不致上攻耳竅。
  2. 局部滲透:鹽花引藥入耳,豬脂為載體,使藥物持續作用於患處,化解濕熱停聚。
  3. 排邪反應:用藥後耳痛、出惡水,為濕熱外泄之象,符合「給邪出路」之治療邏輯。

結論

鹽花丸針對耳竅濕熱壅滯之證,通過上瀉肺水、下滲濕濁,結合局部滲透之法,達到消腫止痛、通竅止鳴之效。其組方簡練,體現古代外用方「標本兼顧、內外並治」之巧思。

傳統服藥法


甜葶藶1兩(長流水洗淨,微火熬,搗令細),山杏仁半兩(湯浸,去皮),鹽花2錢。
上為細末,更入臘月豬脂一錢,和搗如泥,看硬軟得所,丸如棗核大。
每用1丸,綿裹,納耳中,2日1換。初安藥三二日,耳痛,出惡水,四體不安,勿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鹽花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甜葶藶1兩(長流水洗淨,微火熬,搗令細),山杏仁半兩(湯浸,去皮),鹽花2錢。 主治:兩耳腫痛,或耳中常有哄哄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