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大丸

TING LI D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心經 20%
肝經 20%
胃經 20%
膀胱經 20%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葶藶大丸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瀉肺降氣、利水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水腫、喘咳等症。
  2. 通便瀉下: 葶藶子能通利腸道,促進排便,對於便祕、腹脹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葶藶大丸中包含葶藶子,正是利用其利水消腫、通便瀉下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葶藶大丸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記載,葶藶大丸主治「腫滿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澀濁」之症。方劑組成簡潔,僅以葶藶子與薺菜根等分為藥,製成蜜丸服用。 此方劑之功效,可從其組成藥物之藥理作用及臨牀表現推論:

一、藥物功效及作用機理:

方中僅提及葶藶子,並重複列出其多種功效,這些功效描述雖略顯冗餘,但可歸納出其核心作用:利水消腫,通利水道

葶藶子味辛、苦,性寒,歸肺、膀胱經。其具有顯著的利尿作用,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排出過多的水分,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腫滿腹大」正是水液瀦留的表現,葶藶子的利尿作用能直接針對此症狀。

此外,古方中加入薺菜根,雖然未明確說明其作用,但根據其性味功能推測,薺菜根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與葶藶子寒性相配,可能起到緩和葶藶子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其過度耗傷正氣。同時,薺菜根可能也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輔助葶藶子達到更佳的療效。

二、治療原理:

「腫滿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澀濁」此症候羣,臨牀上常與水腫、腎功能不全等病症相關。 方中葶藶子的利尿作用,能有效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緩解水腫,使「腫滿腹大」得以改善。 「小便澀濁」則暗示了排尿功能受阻,葶藶子利水通淋,可以促進尿液排出,改善排尿不暢。 至於「四肢枯瘦」,可能是由於水腫導致營養不良,或是underlying腎臟疾病等導致的營養吸收不良。 葶藶大丸並非直接針對營養不良,而是著重於改善水液代謝,為身體營造一個較好的內環境,以利於其他治療手段的介入或身體自愈。

三、劑型及服用方法的考量:

方劑製成蜜丸,方便服用,蜜糖亦可緩解藥物的苦味,提高患者依從性。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記載「每服一丸,陳皮湯嚼下」,說明陳皮湯有助於藥物吸收或減輕藥物刺激。陳皮味辛、苦,性溫,行氣健脾,可佐助葶藶子利水消腫,同時緩解葶藶子寒性可能對脾胃造成的損傷。

總結:

葶藶大丸通過葶藶子的利尿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薺菜根輔助利尿、保護脾胃作用,來治療「腫滿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澀濁」等症狀。其治療原理是著重於改善水液代謝,從而緩解水腫、改善排尿功能,為身體創造更好的內環境,並非直接針對營養不良或根本病因。 藥物配伍簡潔,劑型服用方便,體現了古代中醫簡潔有效的治療理念。 但需注意,此方劑僅適用於特定症候羣,對於其他病因引起的類似症狀,應謹慎使用,並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甜葶藶(隔紙炒)、薺菜根各等分。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陳皮湯嚼下。只3丸,小便清;數丸,腹當依舊。
葶藶丸(《醫學綱目》卷二十四)、小葶藶丸(《赤水玄珠》卷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葶藶大丸, 出處:《三因》卷十四。 組成:甜葶藶(隔紙炒)、薺菜根各等分。 主治:腫滿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澀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