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桃杏膏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對於因肺燥引起的咳嗽、痰少、咽乾等症狀,杏仁可以起到滋潤肺部、化解痰液的作用。
- 清熱解毒: 杏仁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以輔助桃仁、杏仁等藥材清熱解毒,減輕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桃杏膏中加入杏仁,可以發揮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桃杏膏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潤肺止咳、通便的療效。其中桃仁是其主要成分之一,對於方劑的功效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桃仁,作為一種具有潤腸通便特性的中藥材,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其含有的脂肪油和有機酸成分,能夠幫助潤滑腸道,從而減輕便祕症狀。此外,桃仁還具有行血活血的功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血行不暢而引起的各種問題。
在肺部健康方面,桃仁的潤肺作用也不容忽視。它能夠幫助滋潤肺燥,減輕因乾燥氣候或空氣污染引起的咳嗽。因此,將桃仁納入桃杏膏的組成中,既能發揮其潤腸通便的效果,也能增強方劑對肺部的保護能力,形成協同效應,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在中醫理論中,桃仁的這些特性充分體現了和諧藥性與綜合調理的理念。
桃杏膏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止嘔: 桃杏膏主要用於止咳化痰、潤肺止渴,但其性偏寒涼,可能造成脾胃虛寒,引起嘔吐。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和中降逆,避免寒涼藥性刺激胃腸,減輕嘔吐反應。
- 增強藥效: 生薑具有解表散寒、化痰止咳、溫肺止喘的功效,與桃仁、杏仁等藥材相配伍,可以增強藥效,更好地發揮止咳化痰、潤肺止渴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桃杏膏(或稱桃杏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見載於古代文獻,主療「咳嗽」。其證當屬肺氣不宣、痰阻氣逆所致,尤適於咳嗽聲重、痰黏難咯或久咳不愈者。蓋咳嗽一症,外感內傷皆可致之,而本方藥性平和,以潤肺降氣、溫化痰飲為長,推測多用於虛實夾雜或慢性咳嗽之調理。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杏仁(苦杏仁):
- 性味苦溫,歸肺、大腸經,為降氣止咳要藥。
- 所含苦杏仁苷能宣降肺氣,化痰止咳,傳統用於「上氣喘咳」(《神農本草經》)。然其有小毒,經煉蜜製丸可緩和毒性。
核桃仁(胡桃肉):
- 甘溫潤補,歸肺、腎經,古稱能「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本草綱目》)。
- 富含油脂,可潤肺納氣,凡久咳肺腎兩虛、氣逆不降者宜之,與杏仁相配,一降一潤,標本兼顧。
生薑:
- 辛溫解表,化痰止嘔,其辛散之性助杏仁宣肺,溫中之力協核桃化痰。
- 生薑湯送服,既可增強辛開肺氣之效,又能制衡杏仁之小毒,兼和胃氣。
煉蜜為丸:
- 蜂蜜甘緩,能潤肺止咳、調和藥性,丸劑服之使藥效徐緩釋放,適合咳嗽需長期調理者。
- 以「彈子大」丸劑型,便於控制劑量,細嚼後以薑湯送下,取其「散收並用」之理。
三、方劑配伍特點
全方以「潤降為主,溫宣為輔」,杏仁降氣止咳為君,核桃潤肺補虛為臣,生薑辛散化痰為佐,蜂蜜和中緩急為使。適用於肺氣上逆兼痰濕內阻,而無明顯熱象之咳嗽。其組方簡練,體現古人「治咳重肺氣,潤燥兼行」之思路,尤宜素體偏寒或年老咳嗽痰黏者。
附註:方名考證
原方製法為「研膏煉蜜為丸」,故當以「丸」劑為正名(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慣例)。古籍載錄或有筆誤,然「膏」「丸」之異不影響其藥理運用。
傳統服藥法
杏仁、核桃仁、生薑各等分。
研為膏,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細嚼生薑湯送下。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桃杏丸」 。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桃杏膏,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杏仁、核桃仁、生薑各等分。 主治: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