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靈散
TAO L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梅氏驗方新編》卷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6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桃靈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之效。桃靈散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等症,白礬可收斂止血,抑制出血。
2. 清熱解毒:白礬亦具清熱解毒功效,能清熱燥濕,解毒止痛。桃靈散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白礬能增強清熱解毒之效,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白礬在桃靈散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起到收斂止血和清熱解毒的功效,為治療血熱妄行出血症提供了有效支持。
「桃靈散」方中使用「五靈脂」的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止痛: 五靈脂性溫,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桃靈散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五靈脂能有效化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 消腫止血: 五靈脂還有消腫止血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引起的出血、腫脹,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桃靈散中加入五靈脂,能加強其止血消腫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桃靈散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肝、心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桃靈散主要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桃靈散中包含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乳香與這些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桃靈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白礬:五分
- 五靈脂:一錢
- 乳香:八分(去淨油)
主治
胃氣痛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驗方新編》記載,桃靈散主治「胃氣痛,百發百中」。方中三味藥物,皆具活血止痛之效。
- 五靈脂:味甘、溫,入肝經。其主要功效為活血化瘀、止痛,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瘀血疼痛。《本草綱目》記載其「通利血脈,散瘀血,止疼痛」。在本方中,五靈脂為君藥,能活血散瘀,疏通經絡,以緩解胃脘疼痛。
- 乳香:味辛、苦,性溫。歸心、肝、脾經。其主要功效為活血行氣、消腫止痛。《本草綱目》記載其「消癰疽諸毒,托裡護心,活血定痛」。在本方中,乳香為臣藥,能加強五靈脂活血止痛之效,並能消腫散結,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胃脘疼痛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白礬:味酸、澀,性寒。歸肺、脾、胃、大腸經。其主要功效為消痰、燥濕、止血、解毒、殺蟲。《本草綱目》記載其「吐下痰涎飲澼,燥濕殺蟲,止血定痛」。在本方中,白礬為佐使藥,能收斂止血,並有一定程度的解毒消炎作用,可以輔助五靈脂和乳香,緩解胃脘疼痛。
綜上所述,桃靈散三藥合用,以五靈脂活血化瘀為君,乳香行氣止痛為臣,白礬收斂止血為佐使,共奏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因此能有效治療胃氣痛,尤其是因氣滯血瘀所致者。方中採用燒酒送服,酒能行氣活血,可增強藥效。
傳統服藥法
桃仁(去皮尖,水研,瀝乾,用紵布包好,乾灰中壓一夜)3兩,五靈脂(生用,酒拌,曬乾)2兩,延胡索(酒拌,曬乾)2兩,廣木香(生研)1兩,廣陳皮1兩,滴乳香5錢,陳香圓(炒)2兩,沒藥5錢。
通行氣血。
上為末。
每服3錢,淡鹽湯調下,重者2服。
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收斂作用,陰虛內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桃靈散,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二。 組成:白礬5分,五靈脂1錢,乳香(去淨油)8分。 主治:胃氣痛。
桃靈散, 出處:《痧證匯要》卷一。 組成:桃仁(去皮尖,水研,瀝乾,用纻布包好,乾灰中壓1夜)3兩,五靈脂(生用,酒拌,曬乾)2兩,延胡索(酒拌,曬乾)2兩,廣木香(生研)1兩,廣陳皮1兩,滴乳香5錢,陳香圓(炒)2兩,沒藥5錢。 主治:通行氣血。主治:痧脹腹痛,手足拘攣,俗稱蛣蛛蜘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