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勝金丸方劑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消積導滯: 皁莢味苦,性寒,具有消積導滯的功效。其能有效治療食積、腹脹、便祕等症狀,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排除宿食積滯。
- 殺蟲止癢: 皁莢亦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其外用可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癬瘡等症狀,內服亦能驅除腸道寄生蟲。
勝金丸方劑中加入皁莢,可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勝金丸中加入薄荷,主要考量其清熱解表、疏風散熱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能清熱解表,疏散風熱,對於因風熱上襲導致的頭痛、鼻塞、咽痛、咳嗽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勝金丸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暑熱傷津、口渴咽痛、小兒驚風等病症,而薄荷的清熱解表、疏風散熱功效正好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勝金丸中加入藜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藜蘆性寒,味苦辛,入肺、胃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痰濕壅肺、咳喘氣促等症狀,能起到疏風解表、化痰止咳的作用。
- 瀉火解毒: 藜蘆還具有一定的瀉火解毒作用,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熱毒熾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勝金丸中加入藜蘆,是為了更好地達到燥濕化痰、瀉火解毒的治療目的。
勝金丸方劑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勝金丸為治療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的方劑,硃砂的鎮心安神作用可以幫助緩解患者的症狀。
- 清熱解毒: 硃砂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用於治療熱病煩躁、神志不清等症。勝金丸中加入硃砂,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幫助患者消除病邪,恢復健康。
主治功效
勝金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勝金丸作為一個古老的中藥方劑,在眾多醫書中均有記載,其應用廣泛,功效多樣。根據所提供的古文內容,可將勝金丸的主治功效歸納為以下幾類,並分析其治療原理:
一、瘧疾
多篇文獻提及勝金丸可治療瘧疾,包括:
- 《本草綱目》:「治一切瘧,胸膈停痰,發不愈者。」,並記載其方劑組成包含「常山(酒浸蒸焙)」、「檳榔」,以及「三稜,莪朮,神麯,麥芽,桃仁,杏仁,巴豆,砒霜」等。
- 《仁齋直指方論》:「治一切瘧。寒熱不一,嘔惡頭疼,煩渴喘息,痰聚中滿。」,方中含「雞心檳榔」、「川常山」。
- 《世醫得效方》:記載其可治「夏月冒暑,瘧痢俱作」,並提出與「香連丸」、「五苓散」、「消暑丸」、「清脾湯」等方劑合用。
治療原理: 瘧疾多由痰濕阻滯、氣機不暢所致。勝金丸中,常山、檳榔為主要抗瘧成分,具有截瘧、祛痰、消積的功效。其他成分如三稜、莪朮、神麯、麥芽等,則能消食導滯、行氣破血,有助於消除瘧母,防止瘧疾復發。
二、消化系統疾病
勝金丸對於多種消化系統問題均有療效,包括:
- 《聖濟總錄》:「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化積滯,消酒食。」;「治脾胃冷熱氣不和,不思飲食,或腹痛㽲刺。」;「治臟寒下痢,臍腹撮痛,腸鳴脹滿,裡急後重,不思飲食。日漸羸瘦。」
- 《博濟方》:「治一切氣不和及女人血氣腫,化積滯,消酒食。」;「治冷熱氣不和,不思飲食,或腹痛癘刺。」
- 《奇效良方》:記載其可治「腸風下血,溺血不止,及臟毒或便血。」
治療原理: 脾胃虛寒、氣機不和是導致消化不良、腹痛、下痢等症的常見原因。勝金丸中,烏頭、硇砂、巴豆等成分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此外,方中還包含消食導滯、化積的成分,如《博濟方》中提到的「芫花,大戟,甘遂,牽牛,荊三稜,乾漆,青皮,陳皮」等,有助於消除宿食積滯。
三、婦科疾病
多篇文獻將勝金丸列為婦科要藥,主治:
- 《聖濟總錄》:「治婦人血積心腹㽲痛,氣刺少腹攻築,或經候不行,肢節煩疼,痰逆癖塊。」
- 《仁齋直指方論》:「治婦人諸虛不足,心腹疼痛。」;「治婦人久虛無子,產前產後一切病患,兼療男子下虛無力。此藥能安胎催生,妊娠臨月服五七丸,產時減痛。婦人無子是子宮冷,如服二十丸,男女自至。又治積年血風,腳手麻痹,半身不遂,赤白帶下,血如山崩,及治產後腹中結痛,吐逆心痛,子死腹中,繞臍痛,氣滿煩悶。」
- 《証治準繩‧女科》:詳細記載了勝金丸對婦人多種病症的療效,包括「積年血風,腳手麻痹,半身不遂,赤白帶下,血如山崩」,以及「產後腹中結痛,吐逆心痛,子死腹中,繞臍痛,氣滿煩悶,失蓋汗不出,月水不通,四肢浮腫無力,血勞虛勞,小便不禁,中風不語口噤,產後痢疾,消渴,眼前見鬼迷暈,敗血上衝,寒熱頭痛,面色痿黃,淋瀝諸疾,血下無度,血痢不止,飲食無味,產後傷寒虛煩勞悶,產後血癖,產後羸瘦。」
- 《奇效良方》:亦詳細記載勝金丸用於治療婦人諸疾,並指出其「安胎催生」之效。
治療原理: 婦科疾病多與氣血失調、瘀血阻滯有關。勝金丸中,當歸、川芎、牡丹皮、桂心、白芷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婦女的氣血運行,緩解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此外,方中還包含補益氣血、溫宮散寒的成分,可治療產後虛弱、子宮虛冷等問題。
四、心痛
- 《聖濟總錄》:「治心氣痛。」;「治蟲動心痛,不可忍。」
治療原理: 心痛的病因多樣,勝金丸針對氣滯血瘀和蟲積兩種病因,分別採用行氣活血和驅蟲止痛的治法。
五、其他
- 《祖劑》:記載勝金丸用於治療「中風忽然昏醉,形體昏悶,四肢不收,風涎潮于上膈,氣閉不通。」,並指出其「以吐為度」。
- 《聖濟總錄》:提及勝金丸可「治小兒疳蟲痛,取效。」
- 《史載之方》:提出「萆薢勝金丸」可用於治療「腎水之寒」導致的「溏泄」。
治療原理: 針對中風,勝金丸可能通過催吐祛除風痰,開竅醒神。對於小兒疳蟲痛,方中的驅蟲成分發揮作用。而「萆薢勝金丸」則著重於溫補脾腎,治療寒濕所致的泄瀉。
總結
綜上所述,勝金丸是一個功效廣泛的中藥方劑,其主治涵蓋了瘧疾、消化系統疾病、婦科疾病、心痛等多個方面。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祛痰、消積、行氣、活血、溫中散寒、驅蟲等,通過調節人體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來達到治療目的。不同醫書中記載的勝金丸組成略有差異,反映了其在應用過程中的靈活性和針對性。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古文記載的內容,現代人使用需要經過專業中醫師的指導,根據具體病情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龍骨、遠志、牡蠣灰、川大黃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3-5丸,米飲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不可過大。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勝金丸,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胡椒10粒。 主治:吐不止。
勝金丸,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小梔子、川烏頭各等分。 主治:冷熱氣不和,不思飲食,或腹痛。
勝金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五。 組成:常山4兩(好酒浸1宿,曬乾),檳榔2兩,蒼朮2兩(米泔浸1宿,曬乾),草果2兩。 主治:一切寒熱瘧疾,胸膈停痰。
勝金丸, 出處:《本事》卷一。 組成:豬牙皂角2兩(捶碎,水1升,同生薄荷一處搗取汁,慢火熬成膏),生薄荷半斤瓜蒂末1兩,黎蘆末1兩,朱砂半兩。 主治:取吐痰涎。主治:中風忽然昏醉,形體昏悶,四肢不收,風涎潮於上膈,氣閉不通。
勝金丸,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芫花半兩,大戟半兩,甘遂半兩,牽牛半兩,荊三棱半兩,乾漆半兩,青皮半兩,陳皮(去白)半兩,巴豆半兩,硇砂1分,膽礬1分。 主治:化積滯,消酒食。主治:一切氣不和及女人血氣腫;脾胃虛寒,宿食不消。
勝金丸, 出處:《婦人良方》卷二。 組成:白芍藥、藁本、石脂、川芎(不見火)、牡丹皮、當歸、白茯苓、人參、白薇、白芷、桂心、延胡索、白朮、沒藥、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安胎催生。主治:婦人久虛無子,産前産後一切病患;男子下虛無力,積年血風,腳手麻痹,半身不遂;赤白帶下,血如山崩;産後腹中結痛,吐逆心痛;子死腹中,繞臍痛;氣滿煩悶,失蓋汗不出;月水不通,四肢浮腫無力;血勞虛勞,小便不禁;中風不語,口噤;産後痢疾,消渴,眼前見鬼,迷運,敗血上衝,寒熱頭痛,面色萎黃,淋澀諸疾,血下無度,血痢不止,欲食無味;産後傷寒,虛煩勞悶;産後血癖,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