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皁莢煎丸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是利用其獨特的藥性。
皁莢味苦、辛,性寒,具有消積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其皁苷成分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腸胃蠕動,有助於消食化積;同時,皁莢也能疏散寒邪,止咳化痰。
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腹脹腹痛、痰多咳嗽等症狀,皁莢煎丸中的皁莢能起到顯著的治療作用。
皁莢煎丸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威靈仙性辛溫,入肝經,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皁莢煎丸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痺痛、關節疼痛等症,而威靈仙的藥性正好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 配合皁莢,增強療效: 皁莢性寒,善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威靈仙的溫性可以中和皁莢的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同時也能增強皁莢的止痛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皁莢煎丸方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毒: 薄荷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之效。皁莢煎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薄荷可以清熱解毒,輔助皁莢清熱消腫,增強療效。
二、 疏散風熱: 薄荷能疏散風熱,並可緩解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皁莢煎丸常伴隨風熱症狀,薄荷的疏散風熱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臨牀表現,提升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皁莢煎丸」
中藥方劑「皁莢煎丸」,主要成分包括皁莢、威靈仙、薄荷,具有治療風邪引起的痰飲,疏通臟腑,使之通暢的功效。
薄荷:
- 性辛涼,入肺、肝經。
- 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 薄荷發汗解表疏散風邪,清利咽喉透達表邪;止血化瘀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血管張力;降氣疏風散寒宣肺利咽清熱解毒使氣機暢通調和氣機平衡;透疹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汗腺分泌抑制病原微生物;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清涼疏風散熱抑制細菌和病毒生長促進分泌物排出減少泡沫痰形成改善咽喉腫痛等不適。
威靈仙:
- 味甘、辛,性溫,歸腎、膀胱經。
- 具有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清熱解毒、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用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關節炎、腮腺炎、扁桃體炎、骨哽咽喉、肢體疼痛等症狀。
- 但威靈仙毒性較大,使用時應謹慎,切勿過量或長期服用。
皁莢:
- 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
- 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 可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
- 皁莢的主要成分為皁角甙、莢苷,具有溫熱身體、抗炎、鎮痛、抗菌、殺蟲等作用。
總結:
中藥方劑「皁莢煎丸」由皁莢、威靈仙、薄荷三味藥組成,具有治療風邪引起的痰飲,疏通臟腑,使之通暢的功效。皁莢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威靈仙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清熱解毒、活絡止痛;薄荷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三藥合用,相輔相成,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皂莢1斤(細銼,去乾,用水7升,揉絞取汁,於銀鍋內煎熬如膏),天南星2兩(炮裂),防風2兩(去蘆頭),天麻2兩,旋覆花2兩,薄荷3兩(乾者)。
上為細末,人前煎中,拌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辛散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皂莢煎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皂莢1斤(細銼,去乾,用水7升,揉絞取汁,于銀鍋內煎熬如膏),天南星2兩(炮裂),防風2兩(去蘆頭),天麻2兩,旋覆花2兩,薄荷3兩(乾者)。 主治:婦人風痰。
皂莢煎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 組成:皂莢1斤(肥好、不蛀者,以水洗去其塵,用河水5升煮令軟,挼濾取汁,入銀鍋內熬成膏),威靈仙(暖水浸過,削取其背,不用其根,冷水掏3-5度令淨,曬乾,搗細羅取末)4兩,薄荷(乾杵細羅取末)1兩。 主治:治風墜痰,疏利臟腑。
皂莢煎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皂莢1斤(不蛀者,捶碎,以淡漿水2升,挼濾取汁,慢火熬成膏),烏蛇肉3兩(酒浸,炙微黃),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防風1兩(去蘆頭),苦參1兩(銼),牛蒡子1兩(微炒),天麻1兩,荊芥1兩。 主治:頭面風,搔癢如蟲行,上焦痰滯,臟腑壅塞。
皂莢煎丸, 出處:《聖惠》卷六。 組成:皂莢2斤(不蛀、肥好者,用1斤生搗碎,以水1鬭浸1宿,揉取汁),梨10個,生薄荷1斤,生荊芥1斤,上3味,入于皂莢水內,用揉洗令極爛,以生絹絞取汁煎。皂莢1斤(刮去黑皮,以酥3兩薄塗,慢火炙令黃焦,酥盡爲度),防風(去蘆頭)2兩,威靈仙2兩,獨活2兩,羌活2兩,甘菊花2兩。 主治:積年肺臟風毒,遍身生瘡,大腸壅滯,心神煩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