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一枝春」中包含「桂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桂枝性溫,味辛,歸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脈止痛之效。一枝春方劑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寒邪凝滯所致的經絡不通、四肢厥冷、腰膝痠痛等症狀,桂枝在此起到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 調和營衛:桂枝具有調和營衛之功效,能使營氣和衛氣相互協調,共同維持人體的正常機能。一枝春方劑中常搭配其他藥物,如白芍、當歸等,共同發揮調和氣血、改善循環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一枝春」方劑中包含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一枝春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薄荷的清熱解表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疏風散熱: 薄荷辛涼通透,能疏散風邪,清利頭目,並能促進汗液排出,散發體內熱氣。一枝春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疏風散熱、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一枝春」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 疏風散寒,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之功效。一枝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白芷能有效疏通鼻竅,改善鼻塞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 止痛消腫,生肌斂瘡:白芷還具有止痛消腫、生肌斂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一枝春方劑中,白芷的加入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減輕病患的痛苦。
一枝春方劑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濕止痛: 威靈仙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通絡的功效。一枝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痺痛、關節疼痛等症,威靈仙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
- 活血化瘀: 威靈仙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威靈仙能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的作用,進一步提升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枝春」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載於《醫方集解》,主治「傷濕一身盡痛」。濕邪侵襲肌表經絡,阻遏氣血運行,導致周身肌肉、關節沉重疼痛,或伴惡寒發熱、頭身困重等表證。
「一枝春」以辛溫解表、祛風除濕為核心,針對濕邪偏寒、表証明顯者,尤適風寒濕邪初客肌腠之證。「桂枝溫能解表,故曰一枝春」一語,點明其效如春陽溫煦,驅散陰濕,使氣血暢通而痛止。
二、組成藥物的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組方結構
君藥:桂枝
辛甘溫,入肺、心、膀胱經,發汗解肌、溫通經脈。《本草備要》言其「溫經通脈,發汗解肌」,既能散表寒,又能通陽化氣以助濕邪消散。臣藥:白芷、薄荷
- 白芷:辛溫芳香,祛風燥濕、散寒止痛,《本草綱目》稱其「治風寒濕痹,痛癢」。其性上行頭目,下行腸胃,外達肌膚,助桂枝解表除濕。
- 薄荷:辛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與溫性藥相配,可制約全方過燥,並宜通表邪鬱熱(若濕邪微化熱者)。
佐使藥:威靈仙
辛鹹溫,通行十二經絡,《開寶本草》謂其「主諸風,宣通五臟,去腹內冷滯,心膈痰水」。祛風濕、通絡止痛,助君臣藥解除濕邪阻滯之痛。
2. 輔助用劑(水酒同煎)
水一鐘、酒一鐘同煎,取酒性辛熱溫通,增強全方行氣活血、通經達表之力,尤助威靈仙透達關節濕濁。
3. 全方配伍思維
此方以「溫散透表」為主軸,結合「辛香走竄」與「通絡止痛」:
- 解表祛濕:桂枝、白芷發汗開腠理,使濕從表出。
- 通絡止痛:威靈仙透達經絡,薄荷輕清宣散,共解氣血痹阻。
- 表裡兼顧:酒煎助藥力內外通行,既散表濕,又化裡滯。
4. 潛在應用推衍
全方偏辛溫,適於風寒濕邪所致之痛症,若見頭痛、肢體拘緊、苔白膩、脈浮緊者,可辨證加減。若濕鬱化熱明顯(如舌紅苔黃),薄荷量可增,或酌加黃芩等清熱藥。
總結
「一枝春」以解表溫通為長,通過辛溫藥物配伍與酒的行散特性,針對濕邪困表、經絡不暢之痛證,體現「風能勝濕」「溫可化氣」的中醫治則。其方名意象生動,喻示如春風解凍,使氣血復甦而痛除。
傳統服藥法
桂枝4錢,薄荷4錢,白芷4錢,威靈仙4錢。
水1鐘,酒1鐘,煎8分,溫服。
桂枝溫能解表,故曰一枝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一枝春, 出處:《增補內經拾遺》卷三引《經驗良方》。 組成:桂枝4錢,薄荷4錢,白芷4錢,威靈仙4錢。 主治:傷濕一身盡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