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煎丸

皂角煎丸

ZAO JIAO JI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寒 (0.6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腎經 20%
肝經 20%
胃經 10%
心經 10%
大腸經 8%
肺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皁角煎丸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皁莢之性味功用:皁莢味苦,性寒,歸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之效。其皁苷成分能促進腸道蠕動,潤腸通便,亦可解毒化瘀,消炎止痛。

二、方劑主治:皁角煎丸主治熱毒蘊結,腸胃濕熱所致的腹痛、腹瀉、痢疾等病症。皁莢在此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皁角煎丸方中包含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烏髮黑鬚: 何首烏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精血、烏髮黑鬚的功效。皁角煎丸旨在治療腎虛所致的鬚髮早白、腰膝痠軟等症狀,而何首烏能補腎益精,從根本上解決腎虛問題,達到烏髮黑鬚的效果。
  2. 滋陰潤燥,緩解便祕: 何首烏亦有滋陰潤燥、滑腸通便的功效。皁角煎丸中可能含有其他燥性藥物,加入何首烏能起到平衡藥性、滋陰潤燥的作用,避免燥性藥物對腸道的刺激,緩解便祕。

皁角煎丸方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滋陰降火: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功效。皁角煎丸方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病症,玄參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並滋陰降火,保護津液。
  2. 配伍增效,協調藥性: 玄參與其他藥材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玄參與皁角、連翹等清熱解毒藥材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與生地黃、麥冬等滋陰藥材配伍,可增強滋陰生津之力。因此,玄參的加入,有助於皁角煎丸方中藥效的全面發揮。

皁角煎丸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利咽止痛之效。皁角煎丸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狀,薄荷的加入可增強方劑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
  2. 清利頭目,醒腦提神:薄荷可清利頭目,醒腦提神,對於因風熱上擾而導致的頭痛、頭暈、鼻塞等症狀,薄荷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在皁角煎丸中加入薄荷,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皂角煎丸」主治「風毒瘰癧」,此處「風毒」指外感風邪鬱久化毒,或風熱濕毒蘊結肌膚;「瘰癧」即淋巴結結核或慢性炎症,多發於頸項,中醫認為與痰凝、氣滯、血瘀相關。本方以解毒散結、化痰消瘀為核心,配合外治法(熏洗)疏通腠理。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攻毒祛痰組(主藥)

    • 皂角(醋炙):辛咸性溫,醋炙增其軟堅散結之效,《本草綱目》謂其「通肺及大腸氣,破堅癥」,能滌痰通竅,開泄風毒。
    • 刺蝟皮(炙黃):苦平入血分,炙後增強收斂散結之力,主治「癰疽惡瘡」(《名醫別錄》),破血消腫,針對瘰癧痰瘀互結。
    • 白礬(煅):煅後燥濕化痰、解毒殺蟲,《神農本草經》載其「主惡瘡」,助皂角化解痰核。
  2. 活血散結組(輔藥)

    • 豬後蹄垂甲(燒存性):燒存性後轉為炭藥,性涩偏散,《本草備要》提及「治癰疽瘡癬」,取其活血消癥之效。
    • 桃仁(去皮尖):活血祛瘀,潤腸通便,與川芎同用,改善局部氣血壅滯;川芎辛溫,為血中氣藥,行氣活血以助散結。
  3. 宣肺透邪組(佐使藥)

    • 桔梗:載藥上行,宣肺排膿,《傷寒論》用於開泄肺氣,此處引藥至頸項(肺所主部位)。
    • 葶藶子(炒焦):瀉肺行水,炒焦緩其峻性,與桑白皮煎湯送服呼應,共瀉肺中痰熱。
    • 薏苡仁、白芷:薏苡仁利濕排膿,白芷辛散風邪,《本草求真》稱其「能排膿散腫」,助主藥透達表裏。

【外治法協同原理】

  • 桑白皮煎湯送服:桑白皮甘寒瀉肺,引藥入肺經(頸項為肺經所過),同時清解熱毒。
  • 藩籬草根熏洗:古代「藩籬草」可能指土牛膝或籬欄類植物(如葎草),具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之效,熏洗直接作用患處,疏通經絡氣血。

綜觀全方,以「痰瘀並治」為核心,內服側重化痰散結、活血透毒,外治強化局部氣血流通,體現中醫「內外合治」與「肺主皮毛」的理論框架。

傳統服藥法


滿尺皂角3錠(去弦核,醋炙),刺蝟皮1兩(炙黃),白礬(煅)1兩,豬後蹄垂甲10個(燒存性),桃仁(浸,去皮尖)半兩,川芎半兩,北桔梗半兩,甘葶藶(炒焦)半兩,薏苡1分,白芷1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桑白皮煎湯送下,仍以藩籬草根煎湯熏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忽冷忽熱

相同名稱方劑


皂角煎丸, 出處:《赤水玄珠》卷三十。 組成:皂角(不蛀者)30條(內10條泡黑,10條酥炙,10條水煮軟,揉汁熬膏),何首烏4兩,玄參4兩,薄荷葉4兩。 主治:風毒瘰癧。

皂角煎丸, 出處:《直指》卷二十三。 組成:滿尺皂角3錠(去弦核,醋炙),刺猬皮1兩(炙黃),白礬(煅)1兩,豬後蹄垂甲10個(燒存性),桃仁(浸,去皮尖)半兩,川芎半兩,北桔梗半兩,甘葶藶(炒焦)半兩,薏苡1分,白芷1分。 主治:內痔,腸頭裏面生核,寒熱往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