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明丸

YU M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大腸經 16%
腎經 16%
肝經 16%
胃經 8%
膀胱經 8%
心經 8%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遇明丸方劑中包含皁莢,其主要原因為:

  1. 驅蟲止痛:皁莢性苦寒,入脾、胃經,具有驅蟲止痛之功效。遇明丸主治蟲積腹痛,皁莢能驅除腸道寄生蟲,並減輕腹痛症狀。
  2. 消積化滯:皁莢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化食物,消積化滯。遇明丸中常配伍其他消食化積藥物,共同作用,增強療效。

皁莢藥性較烈,需謹慎使用,並配合其他藥材,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遇明丸」方劑中含有何首烏,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肝腎,烏髮生髮:何首烏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其具有補益肝腎、養血滋陰、烏髮生髮的功效。此方以何首烏為君藥,用以治療肝腎不足,頭髮早白或脫髮等症,可起到滋養髮根,促進頭髮生長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遇明丸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熟地黃等,亦具有補血養血、活血通經、滋陰補腎等功效。何首烏與之配合,可相互協同,發揮更強的滋補肝腎、烏髮生髮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遇明丸中包含牽牛子,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1. 瀉下通便: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之效。遇明丸作為治療便祕的方劑,牽牛子能幫助清除腸道積滯,促進排便,達到通便的效果。
  2. 消腫散結:牽牛子除了瀉下通便,還具有消腫散結的作用。對於因濕熱瘀阻導致的腹脹、積塊等症狀,牽牛子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遇明丸中加入牽牛子,是基於其瀉下通便和消腫散結的藥性,以達到治療便祕等症狀的目的。

遇明丸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清熱解表、疏散風熱、止痛止癢等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能清散風熱,尤其擅長治療風熱感冒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症狀。遇明丸多用於治療風熱邪毒引起的目赤腫痛、眼瞼紅腫、視物模糊等眼疾,薄荷的清熱解表之效,能有效驅散風熱邪毒,改善眼部炎症。

此外,薄荷亦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滲透至眼部,更有效地發揮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遇明丸 」

中藥方劑「遇明丸」,主要成分包括:皁莢、何首烏、牽牛子、薄荷,具有風痰、頭目昏眩、視物模糊、目荒、目見黑花飛蠅等主治功效。

  •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 何首烏味甘、澀、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益氣血、烏須黑髮、強筋壯骨、益精固腎等功效。

  • 牽牛子味苦、性寒,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薄荷味辛、性涼,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風痰 風邪侵襲人體,阻滯經絡,痰濕凝滯,引起頭昏目眩、視物不清的症狀。

頭目昏眩 頭部昏沉,眩暈。

視物(目荒) 視物模糊不清。

目荒 視力模糊不清。

目見黑花飛蠅 眼前出現黑點、飛蚊症。

**總結:**中藥方劑「遇明丸」以皁莢、何首烏、牽牛子、薄荷四味中藥組成,具有風痰、頭目昏眩、視物模糊、目荒、目見黑花飛蠅等主治功效,在中醫臨牀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服藥法


皂角3斤(2斤燒成灰,裝在新瓷罐內,用瓷碟蓋口,不令出煙,不用碟子後,用紙2張,水濕過,蓋罐口,紙於罐冷為度),何首烏(去粗皮)6兩,牽牛頭末3兩(黑白各半),薄荷葉(去土)3兩。
清神水,行滯氣,下流飲。
上為細末,後用皂角1斤,熱水浸軟,去皮弦子,用瓤,以酒2升,搓揉成濃汁,用新布濾去滓,入面一匙,同熬成膏子,入上四味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20丸。食後煎生薑湯送下,漸加至30丸,1日1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多痰眼睛模糊

相同名稱方劑


遇明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皂角3斤(2斤燒成灰,裝在新瓷罐內,用瓷碟蓋口,不令出煙,不用碟子後,用紙2張,水濕過,蓋罐口,紙乾罐冷爲度),何首烏(去粗皮)6兩,牽牛頭末3兩(黑白各半),薄荷葉(去土)3兩。 主治:清神水,行滯氣,下流飲。主治:風痰,頭目昏眩,視物(目荒)(目荒),目見黑花飛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