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皂角膏丸
ZAO JIAO G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一八○引《瘡科精義》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8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皁角膏丸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消積化滯: 皁莢味辛甘,性溫,具有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大便不通等症狀,皁莢能有效促進消化,緩解腸胃不適。
- 驅蟲止癢: 皁莢還具有驅蟲止癢的作用。對於寄生蟲引起的腹痛、腹瀉,以及皮膚瘙癢等症狀,皁莢能起到驅蟲止癢的功效。
因此,皁角膏丸中加入皁莢,能夠有效地治療消化不良、積食腹脹、腸道寄生蟲等疾病,達到消積化滯、驅蟲止癢的功效。
皁角膏丸方劑中添加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的功效。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逐水、消腫散結之效。在皁角膏丸中,牽牛子可與皁角、甘草等藥材協同作用,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同時也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泄毒素,達到治療濕熱內蘊、腸胃積滯、便祕等症的效果。
皁角膏丸中加入威靈仙,主要是考慮其舒筋活絡、散寒除濕的功效。
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與皁角膏丸中其他藥材配合,能加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對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病症有較好的療效。
皁角膏丸中加入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烏髮: 何首烏性味甘苦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精血、烏髮養顏之效。皁角膏丸本身也具有潤腸通便、消積化食的功效,與何首烏相輔相成,可以更好地改善因腎虛引起的頭髮早白、脫髮等問題,達到補腎烏髮的目的。
- 改善血虛: 何首烏還具有活血化瘀、滋陰補血的功效。皁角膏丸常用於治療血虛所致的腸燥便祕、頭暈目眩等症狀,加入何首烏可以增強補血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皁角膏丸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解表止痛: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皁角膏丸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而荊芥的加入能有效助其宣肺解表,緩解風寒之邪對人體的影響,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 祛風止癢,消腫止痛: 皁角膏丸亦可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荊芥除了疏散風寒外,還有祛風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幫助減輕皮膚病的瘙癢、腫痛等症狀,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皂角膏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皂角膏丸」主用於治療「風毒瘰疬」。
「瘰疬」為中醫病名,指頸部或腋下淋巴結結核腫大之症,多因風熱毒邪蘊結、痰濕瘀滯所致。古醫籍認為,此病與肝鬱氣滯、痰火凝結相關,亦可能因外感風熱毒邪,內傳經絡,積聚成核。「風毒」則指外感風邪夾雜熱毒,侵襲人體,導致氣血壅滯、痰瘀互結,形成癧核。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皂角為君藥,配合牽牛、威靈仙、何首烏、荊芥穗,共奏祛風解毒、化痰散結、通絡消腫之效。以下分析各藥配伍意義:
皂角(君藥)
- 性味辛咸溫,具強烈祛痰開竅、散結消腫之力。
- 「酒煮熬膏」後,辛烈之性稍緩,但仍能通行經絡、軟堅化痰,針對瘰疬之痰核凝聚。
- 古代多用於治療癰疽、瘰疬、痰壅氣閉之證。
牽牛(頭末,臣藥)
- 性味苦寒,瀉下逐水、通利二便,兼能消痰散結。
- 「頭末」為牽牛子之細粉,其藥力較峻,可導痰濕從二便而出,助皂角疏通壅滯。
威靈仙(佐藥)
- 性辛溫,善祛風濕、通經絡、消痰涎。
- 針對「風毒」之邪,能散風濕、化結滯,助解散瘰疬腫硬。
何首烏(佐藥)
- 性味甘澀微溫,補益肝腎、養血潤燥。
- 本方用之一為制約皂角、牽牛之峻烈,防止耗傷陰血;二為調和氣血,助痰結消散。
荊芥穗(使藥)
- 性味辛微溫,輕揚升散,祛風透邪。
- 引藥上行,兼散頭頸部風熱,助諸藥直達病所。
三、組方思路與可能功效
本方以「袪風解毒、化痰散結」為核心:
- 皂角膏為主體,搭配牽牛、威靈仙加強化痰通絡、攻逐痰濕之力。
- 何首烏緩和峻烈之性兼扶正,荊芥穗引藥上行。
- 全方側重「攻邪」,通過化痰、祛風、通絡、散結,促使瘰疬癧核漸消。
四、適用病機推論
此方適用於「風痰毒邪壅滯經絡」之實證瘰疬,常見:
- 頸部結核腫硬、按之不痛或微痛。
- 可能伴隨痰多黏稠、胸悶氣阻等痰濕蘊結之象。
- 舌苔厚膩,脈弦滑或滑數。
總結:「皂角膏丸」以峻藥緩攻為特點,針對風毒痰結之瘰疬,通過化痰、通絡、散結三法並行,達到消腫散癧之效。然需辨證屬實證痰凝者方宜,虛弱體質者慎用。
傳統服藥法
皂角1斤(去皮弦子,捶碎,酒煮,去滓,熬膏),牽牛(頭末)2兩,威靈仙(去末)2兩,何首烏1兩,荊芥穗半兩。
上為細末,與前膏子同煉蜜為丸,如豌豆大。
每服30-40丸,食後溫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過量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皂角膏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八○引《瘡科精義》。 組成:皂角1斤(去皮弦子,捶碎,酒煮,去滓,熬膏),牽牛(頭末)2兩,威靈仙(去末)2兩,何首烏1兩,荊芥穗半兩。 主治:風毒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