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拭體湯

MA HUANG SHI T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4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胃經 17%
肝經 13%
脾經 12%
心經 9%
膀胱經 8%
膽經 4%
小腸經 4%
大腸經 4%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拭體湯中含有麻黃,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麻黃拭體湯常用於風寒感冒,症見發熱惡寒、頭痛鼻塞、無汗等,麻黃能促進汗液分泌,驅散外邪,達到解表散寒之效。
  2. 通鼻竅: 麻黃亦能通鼻竅,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不通,具有較好的療效。麻黃拭體湯通過麻黃的發汗解表及通鼻竅作用,達到治療風寒感冒的功效。

麻黃拭體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肌發汗,祛風散寒: 麻黃為發汗解表之要藥,葛根則具有解肌發表,升陽散寒之功效,兩者合用,可增強發汗之力,促進汗出,驅散外感風寒之邪。
  2. 疏通經絡,消腫止痛: 葛根能解肌通絡,活血化瘀,對於外感風寒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與麻黃協同,可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病症。

麻黃拭體湯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麻黃為解表藥,能散寒發汗,而鬱金則具備解表止痛之功效。兩者合用,能更有效地疏散風寒,緩解因風寒引起的表證症狀,如頭痛、身痛、發熱等。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鬱金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麻黃所致的血管擴張,預防和治療麻黃使用後可能出現的皮膚過敏反應,提高藥效安全性。

麻黃拭體湯中加入蛇蛻,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止癢的功效。

蛇蛻,又名蛇衣、龍衣,是蛇類蛻下的外皮,性平、味甘,入肺經。其具有疏風通絡、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麻痺不仁、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有很好的療效。

在麻黃拭體湯中,麻黃具有發汗解表之功,而蛇蛻則能祛風止癢,兩者配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麻木等症。

麻黃拭體湯中加入雷丸,主要是考慮其驅風散寒解毒消腫的功效。

雷丸性溫,味苦,入肺、脾經,具有祛風解表、消腫止痛的功效,尤其對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身痛、發熱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麻黃拭體湯主要用於風寒感冒,而雷丸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使風寒之邪更快地排出體外。

此外,雷丸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有效地緩解麻黃拭體湯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例如發汗過多引起的虛脫等。因此,雷丸的加入可以使麻黃拭體湯更加安全有效。

麻黃拭體湯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表:麻黃拭體湯主治風熱感冒,石膏性寒,能清熱解表,與麻黃、桂枝等藥材配合,能有效消除外感風熱,緩解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
  2. 涼血止血:石膏亦有涼血止血之效,若患者伴有口鼻出血、咽喉腫痛等症狀,石膏能清熱涼血,幫助止血止痛,增強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主要論述了小兒驚癇的各種症狀及對應的治療方劑。

主治病症: 小兒驚癇,表現為四肢抽搐、身體反張、眼睛上翻、面色青紫、大聲哭叫、聲音嘶啞、不省人事、迷悶、嚼舌等。

治療方劑及原理:

古文列舉了多個治療小兒驚癇的方劑,這些方劑的組方思路和治療原理主要體現了以下幾方面:

  1. 清熱瀉火,鎮驚安神:

    • 寒水石散鐵粉石膏牡蠣粉黃丹散 等方劑中,都使用了寒水石、石膏等藥物。這些藥物性味寒涼,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驚癇發作時的內熱症狀。
    • 龍齒、貝齒等具有重鎮安神的作用,可以幫助控制抽搐等症狀。
  2. 平肝熄風,開竅醒神:

    • 牛黃 具有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止痙的功效,是治療小兒驚癇的要藥。
    • 虎睛 傳統認為具有鎮驚、明目的作用。
    • 熊膽 具有清熱解毒、息風止痙、明目的功效。
  3. 扶正固本,滋養心神:

    • 雞子黃 具有滋陰潤燥、養血息風的功效,可以滋養心神,緩解驚癇發作。
  4. 特殊療法:

    • 白犬血 在古代被認為具有驅邪、鎮驚的作用。
    • 水銀 具有鎮驚、解毒的作用,但其毒性較大,現代已禁用。
    • 蛇黃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麻黃拭體湯:

古文最後提到了「麻黃拭體湯」,但並未給出具體的藥物組成。根據方劑名稱推測,該方可能以麻黃為主藥,通過擦拭身體的方式來治療小兒驚癇。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外用擦拭可能通過刺激皮膚、促進血液循環來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由於缺乏具體組成和用法,其確切的治療原理和效果尚需進一步考證。

總結:

古代醫家對於小兒驚癇的治療,主要採用清熱瀉火、鎮驚安神、平肝熄風、開竅醒神等方法。選用的藥物多具有寒涼、重鎮的特性。同時,也注重扶正固本,滋養心神。這些治療方法和思路,對於現代中醫治療小兒驚癇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拭體湯,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麻黃3兩(去根節),葛根半兩,鬱金1兩,蛇蛻皮1條,雷丸3兩,石膏5兩(末)。 主治:小兒驚癇,連發不醒,體羸反張,不堪服藥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