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鬱金湯
GE GEN YU J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1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葛根鬱金湯中包含葛根,主要原因如下:
- 解肌退熱:葛根具有解肌發表、生津止渴之效,能疏解風邪,退熱解表,緩解因風寒入侵而導致的發熱、頭痛、惡寒等症狀。
- 疏肝理氣:葛根能疏通肝氣,調和氣血,與鬱金、柴胡等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情緒不暢等症狀。
葛根在葛根鬱金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解肌退熱、疏肝理氣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風寒感冒、肝氣鬱結等病症的功效。
葛根鬱金湯中包含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鬱金味辛、苦,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葛根性涼,可清熱解毒,二者合用,可有效緩解肝氣鬱結、氣血不通所致的疼痛,如胸脇疼痛、脘腹脹痛、肢體麻木等。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鬱金還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熱毒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葛根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對於熱毒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有協同作用。
葛根鬱金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是為了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葛根解肌退熱,鬱金行氣活血,二者合用可疏肝理氣,清熱解毒,但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的情況,單靠葛根鬱金可能不足。石膏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抑制熱毒,並防止血熱妄行,起到輔助葛根鬱金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
葛根鬱金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葛根鬱金湯本身以葛根、鬱金等藥物清熱解毒,而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透疹解毒的功效。加入荊芥,可加強方劑疏散風熱之效,對於風熱感冒、麻疹等症,能起到更好的治療作用。
二、配合葛根,通絡止痛。 葛根具有解肌發表、升陽解表、通經活絡的功效,而荊芥則能疏散風熱,通暢經絡。兩者相配,可加強葛根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等症,能起到良好的緩解效果。
葛根鬱金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 葛根性涼,鬱金性苦寒,甘草性甘溫,加入甘草能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寒,減輕對脾胃的刺激。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緩解疼痛、解毒、抗炎等功效,與葛根、鬱金協同作用,能加強疏肝解鬱、清熱利濕的功效,進一步緩解肝鬱氣滯、濕熱蘊結所導致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葛根鬱金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來源: 《聖濟總錄》
組成: 葛根、鬱金、石膏、荊芥、甘草。
原文主治: 傷寒熱氣熏蒸臟腑,煩渴,飲水不休。
分析:
《聖濟總錄》中明確指出,葛根鬱金湯主治“傷寒熱氣熏蒸臟腑,煩渴,飲水不休”。此症狀描述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傷寒熱氣: 指外感風寒之邪入裏化熱,熱邪內盛,導致機體陰陽失衡。這種熱邪不僅停留於表,更深入臟腑,故稱“熏蒸”。
煩渴: 熱邪傷津耗液,導致津液不足,產生口渴、煩躁等症狀。
飲水不休: 由於體內津液大量損耗,患者渴望飲水,且飲水後仍難以解渴,形成“飲水不休”的現象。
治療原理分析:
葛根鬱金湯的組成,針對以上病機,具有以下治療原理:
- 清熱生津: 方中石膏為君藥,其性大寒,擅長清熱瀉火,且可除濕。葛根在此則有助於解肌退熱,並可生津止渴,與石膏合用,加強清熱生津的效果。針對“熱氣熏蒸”和“煩渴”的病機。
- 活血行氣: 鬱金為臣藥,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其可疏通氣機,使熱邪不致壅塞,同時亦可促進津液的生成和輸布,可緩解因熱而氣滯的問題。
- 解表透邪: 荊芥為佐藥,具有發汗解表、透疹消風的作用。在此,其可輔助葛根,將體內之邪從表而解,並減少熱邪內陷的可能,使熱邪由表而解。
- 調和諸藥: 甘草為使藥,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作用。它既可調和方中各藥的藥性,又可緩解藥物峻烈的副作用,使整個方劑更為平和。
綜合而言, 葛根鬱金湯通過清熱生津、活血行氣、解表透邪等途徑,以達到治療“傷寒熱氣熏蒸臟腑,煩渴,飲水不休”的病症。其配伍思路清晰,針對性強,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本方著重於清解內熱,兼顧解表,並以活血行氣為輔助,使熱邪得以清除,津液得以恢復,從而達到治癒病症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葛根(銼)1分,鬱金(銼)1分,石膏(碎)1分,荊芥穗1分,甘草(炙)1錢。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葛根鬱金湯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渴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寒、氣虛體弱者,不宜服用葛根鬱金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葛根鬱金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組成:葛根(銼)1分,鬱金(銼)1分,石膏(碎)1分,荊芥穗1分,甘草(炙)1錢。 主治:傷寒熱氣熏蒸臟腑,煩渴,飲水不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