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湯證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麻杏石甘湯之組成
麻杏石甘湯之組成是:麻黃四(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
古法服用麻杏石甘湯的程序,是將這四味藥拿依照程序煎煮,麻黃必須先煮去除泡沫,而後再與其他3味藥一起煎煮。
本方是麻黃湯移除去桂枝,加上石膏而成,在劑量上與麻黃湯有差異。例如:麻黃增至四兩,杏仁減為五十個,炙甘草增至二兩,加石膏者為半斤,所以用法與麻黃湯不同。
麻杏石甘湯證之《傷寒論》原文主要內容與解釋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63)
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 若汗出而喘,無大熱 者,可與麻黃 杏子甘草石膏 (162)
太陽病如果是「桂枝湯證」,表證依然在的話可以繼續服用桂枝湯,如果不是的話,就要換成其他的方劑。當主證是「汗出而喘,無大熱」時,就是 麻杏石甘湯證。
此證是外感傷寒發汗後,外邪進入體內化熱,造成肺熱熾盛,氣逆發喘,所以又被稱為「太陽熱邪迫肺」。這是由於「肺主皮毛」,肺熱將使體內津液向外走,因此會流汗而氣喘。
這裡所謂的「無大熱」,是表面上無大熱,而熱壅滯在裡造成肺熱 ,並非熱勢不強烈。在實務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咳嗽有喘、口乾口渴、煩躁、便秘、尿黃、痰黃稠、苔薄黃,脈浮數為主。
本方的麻黃量比麻黃湯還要多,不是用來發散風寒,而是在「宣肺平喘」。然而麻黃性辛溫,不利於肺熱不利,所以加上大寒的石膏,達到相輔相成的目的。 加上杏仁宣降肺氣,治療咳嗽與氣喘,炙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
麻杏石甘湯證與其他類似方證辨別
本證以「氣喘」為主症,與麻黃湯證、小青龍湯證、桂枝加厚朴杏子湯證通常會一起比較討論。麻黃湯證之氣喘,屬於「表實無汗」,伴隨全身痛、腰痛、骨節疼痛。
小青龍湯證之氣喘,也是具備「表實無汗」特徵,而有水飲內停,沒有裡熱。桂枝加厚朴杏子湯證之氣喘,屬於汗出,沒有內熱。因此「內熱」是運用本方的關鍵辨別下手處。
現代中醫運用麻杏石甘湯之相關疾病
- 內科呼吸系統:此方大量運用在各種急性感冒及肺炎,效果顯著!諸如:風熱型感冒、肺心病、肺炎、支氣管炎與哮喘、嗜酸細胞增多性肺炎、夏季發熱、咽喉炎、小兒肺炎。臨床上治療小兒肺炎,在退熱、平喘、止咳、消羅音等方面均較西藥組為快。
- 消化系統:慢性結腸炎、口瘡。
- 泌尿系統:膀胱炎、夜間遺尿。
- 皮膚病:風疹塊(風熱型)、蕁麻疹、皮膚搔癢、幼兒風疹、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臨床療效佳
- 肛腸排泄系統:痔瘡、混合痔、內痔、內痔脫出便血、炎性外痔、血栓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肛旁膿腫、痔瘡後尿渚留。
現代實驗室對麻杏石甘湯之研究
- 改善心肺功能:經觀察,本方對心動過速、肺型P波、順鐘向轉位、左室流出道寬度、左室內徑以及pH、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都具有顯著的療效,表明本方具有改善呼吸功能、調節酸鹼平衡和緩解心臟病變等作用。
- 清熱解毒作用:實驗發現麻杏石甘湯對於解熱抗炎、解痙平喘、降低血清鉀、降低血粘度的效應明顯,對於傷寒與副傷寒三聯菌苗所致動物體溫升高有顯著降低作用,對於雞胚流感病毒有抑製作用。麻杏石甘湯不能明顯地降低肺炎病毒感染小鼠肺升高的指數,卻能顯著降低鼠肺病毒所致小鼠的死亡率。能明顯改善病毒性肺炎小鼠症狀,減輕肺水腫,
- 解熱抗炎作用:實驗室觀察麻杏石甘湯不論湯劑或散劑,均有解熱抗炎作用。發現對發熱大鼠有較好的退熱作用。對於小鼠耳部炎症均有明顯抑製作用。
- 對於甲型流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影響:實驗室發現,此方藥煎劑具有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其組成單味中藥中以麻黃煎劑抗病毒作用最強,甘草煎劑亦顯示了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而杏仁和石膏煎劑均未顯示出抗病毒作用。
- 鎮靜作用:日木學者研究發現,此該起止咳作用的主要藥物是麻黃,按古方配制的標準煎劑,效果與作用時間都是最佳的。諸藥合煎比分煎時增高了麻黃鹼的提取率,杏仁、甘草、石膏並非為減輕麻黃鹼之毒性而設。由此可見,中藥復方的作用不僅是中藥原有藥理作用相加減的結果,而且是這些藥理作用的複雜結合以及相互作用的結果。
- 增強免疫功能:實驗研究發現,此方能提高小白鼠血清溶酶體含量,增強小白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明顯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率,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造成麻杏石甘湯證的1種主要原因
麻杏石甘湯證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脈相
麻杏石甘湯證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麻杏石甘湯證的相關證型
改善麻杏石甘湯證的常用方劑
改善麻杏石甘湯證的常用穴道
麻杏石甘湯證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探討「麻杏石甘湯證」的經絡型態之前,必須先理解「有汗」與「無汗」的判斷方法,請先閱讀本文(點選閱讀)。
「麻杏石甘湯證」的經絡型態,常見於「腳部陽虛」及「手三陽實證」之相關經絡體質現象,列舉幾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