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經脈翼

《靈樞經脈翼》,這部由明代醫家夏英編撰並繪圖的經脈學著作,又名《靈樞經脈翼圖》,約成書於十五世紀末的弘治年間。如書中序言所述,人體內的經脈脈絡流注深藏不見,「非聖人莫能知」,惟古代聖賢如《靈樞》的作者能洞察其理並著書立說,為後學開啟醫道之門。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古籍文字深奧難解,甚至存在錯漏,這使得後人難以準確把握其真義。許昌滑壽的《十四經發揮》因此應運而生,對《靈樞》中的十四經脈進行了闡發。在此基礎上,仁和醫家夏英有感於醫道關係人命,深知若不能透徹了解脈絡經穴,便無法準確診斷疾病的感受之因,更遑論施針用藥。他認為,若僅憑經驗或耳目妄為,猶如「傷胸捫足」,極易誤人害命。

基於此,夏英匯集其「祖遺諸秘」以及前賢學說中對《靈樞》經脈有助益的內容,特別參考了竇太師等家的韻語,並在滑壽《十四經發揮》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演繹、整理與潤飾。他的目標是使經脈理論更加清晰昭明,便於初學者記誦與掌握。這部著作被命名為《靈樞經脈翼》,意在表明其對《靈樞》經脈理論起到了輔助和闡發的作用,使其內容得以「羽翼」,更加完善。正如序言作者古郯徐伯齡所評價,夏英的工作不僅繼承了滑壽的努力,更是「揚其濤於後」,對醫道具有重要貢獻。

《靈樞經脈翼》的核心內容體現在其結構和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上。全書分為三卷。上卷包含五臟的側面圖以及經脈流註的圖說。這些圖解直觀地展示了五臟的位置與經脈的關聯,並輔以文字說明氣血在體內的流布規律。中、下卷則是全書的重點,分繪了十二正經以及任、督二脈的循經經穴圖,共計十四幅。每一幅圖都詳細標示了該經脈的循行路線和沿途的重要腧穴。

在圖後,書中為每一條經脈配備了詳盡的介紹,主要包括該經脈的循行路線、所屬腧穴、主治病症等項目的歌訣及其註文。歌訣多採用韻文形式,易於記誦,概括了經脈循行和主要穴位。註文部分則是對歌訣和經脈原文的進一步解釋和闡述。

根據凡例的介紹,《靈樞經脈翼》在內容編排和資料選取上有明確的原則。首先,全書「一本靈樞經脈之者」,以《靈樞》為基礎,並參考了《素問》等其他經典。十二經脈的排列順序嚴格遵循其氣血流注的次第,從手太陰肺經開始,至足厥陰肝經結束,最後附上任脈和督脈這兩條奇經中具有專屬穴位的經脈。

歌訣方面,夏英採集了竇太師及諸家對《靈樞》經脈有益的說法,將其大書列出。註文則是在疏理《靈樞》經文原文後,將滑壽《十四經發揮》的註釋附於其後,並加以標示區別。對於經脈循行過程中與其他經脈的交會、過脈之處,書中也特別註明。在經脈流注的文字描述上,書中根據原文用語,如「歷」、「循」、「至」、「抵」來描述本經循行,用「會」、「過」、「行」來描述交會之處。

腧穴的闡述是《靈樞經脈翼》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書中將穴位編入歌訣中,並隨分截開具行列,詳細釋明。對於穴位的取法,書中參考了《靈樞》、《素問》、《滑壽十四經發揮》以及《針經集要》等書,並附註了取穴時需要注意的姿態,如「屈伸偃仰坐臥跪彈」等,強調精確取穴的重要性。作者偶爾也會在註釋中加入自己的見解,但總體而言,其角色更多是整理者而非理論創新者。書末附有總歌,匯集諸家之言,並附作者按語,對一經的始末進行總結。

凡例中也提到,夏英對諸家歌訣與經文分截不符之處進行了調整,以求「斷章求義,理平順不乖其義」。對於諸家對經穴位置或流注次第的記載有顛倒互釋之處,夏英也力求改正,使其不矛盾。當《靈樞》原文和滑壽註釋有詳略或差異時,書中「一以靈樞為主」,並辨證滑氏之異。奇經八脈方面,書中將任督二脈列圖附於十二經之後,而陰陽維脈、陰陽蹺脈、沖脈、帶脈等六脈則另行編列,並著明其所發之穴,以備參考。

《靈樞經脈翼》所包含的經脈概念,遵循了當時的主流認識,即經脈是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道。書中系統地介紹了中醫經絡學說的主要組成部分,雖然重點闡述十二正經和任督二脈,但也提及奇經八脈和十二經別。十二正經被視為人體的主要經脈,分布於四肢、軀幹和頭面部,構成氣血循環的主體。任督二脈則是奇經八脈中對人體氣血運行有重要影響、且有自身專屬穴位的經脈。書中對於經脈循行和氣血流注的描述極為詳細,例如在手太陰肺經的圖說中,不僅描述了經脈從中焦開始、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等循行路徑,更引用了《靈樞》原文並結合滑壽註釋進行解釋,澄清了「中焦」、「肺系」、「胃口」、「膈」等重要術語的概念。

更為難得的是,《靈樞經脈翼》繼承並闡釋了《靈樞》中關於人體氣血運行與自然節律相應的精微理論。如書中上卷「手太陰肺起寅之圖」所述,人體氣血周流全身,與天地運行相合。天以三百六十五又四分度之一為一周天,終一晝夜;人體榮衛之氣則以五十度周於身,終一晝夜。書中詳細計算了一晝夜內的呼吸次數(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丈數(八百一十丈),以及氣血在體內循環的周次(五十周),並將這些數字與漏刻、時辰相對應,說明氣血如何在特定時間循行至特定經脈。例如,氣常以平旦(寅時)始,從中焦注手太陰肺經,並詳細計算了每刻、每時、每晝夜的呼吸數和脈行距離。這種將人體生命活動與宇宙節律、時間、數字緊密聯繫的觀點,是中醫整體觀的重要體現,也顯示了《靈樞經脈翼》在理論闡述上的深度。

總的來說,《靈樞經脈翼》是一部集大成的經脈學著作。它不僅匯集了《靈樞》、《素問》、滑壽《十四經發揮》以及諸家歌訣等前代經典文獻的精華,更通過夏英的精心編排、梳理、註釋和繪圖,將原本分散、深奧的經脈知識系統化、形象化和實用化。書中的圖解清晰直觀,歌訣朗朗上口易於記憶,註釋詳盡解釋名詞和循行,使其內容對於學習和研究經絡學說,特別是對於欲以經脈理論指導臨床實踐的醫者而言,具有極高的價值。儘管作者本人在理論上無重大創新發揮,但他卓越的整理、編輯和闡釋工作,使得這部書成為連接古代經典與後世醫學實踐的重要橋樑,對後世的經絡學說教學和臨床應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是研究經絡學說、追溯其發展脈絡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