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

《靈樞經脈翼》~ 卷中 (3)

回本書目錄

卷中 (3)

1. 足太陰脾經歌

足太陰脾之經足走腹而腹走胸是經多氣少血起於隱白止於大包計二十一穴左右共四十二穴脾廣三寸長五寸掩乎太倉附著於脊之第十一椎

白話文:

足少陰脾經從足部走腹部,從腹部走胸部;這條經脈多氣少血,起於隱白穴,止於大包穴,共二十一穴,左右總共四十二穴;脾廣三寸,長五寸,覆蓋著胃,附著在脊椎的第十一節椎骨。

足太陰經解隱白太都太白同其直公孫別走足陽明商丘踝下微前覓上踝三寸三陰交靈樞第十篇云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內側白肉際過覈骨後上內踝前廉○滑氏曰覈骨一作核骨俗云孤拐骨是也足跟後兩旁起骨為踝骨足太陰起大指之端隱白穴受足陽之交也由是循大指內側白肉際大都穴過核骨歷太白公孫商丘上內踝前廉之三陰交也

白話文:

足太陰經的解剖路徑:隱白、太都、太白、同其直、公孫穴,另有足陽明的商丘,在踝下微向前尋找,踝上三寸處是三陰交穴。《靈樞》第十篇說:足太陰經的脈絡起於大腳趾內側白肉際,經過覈骨,向上到內踝的前緣。說明:滑氏說:「覈骨」一作「核骨」,俗稱「孤拐骨」。足跟後面的兩側突起的骨頭是踝骨,足太陰經從大腳趾尖端的隱白穴開始,接受足陽經的交會,由此沿著大腳趾內側的白肉際,經過大都穴,超過覈骨,再經過太白穴、公孫穴和商丘穴,到達內踝前緣的三陰交穴。

商丘,在足內踝下微前陷中

三陰交,在內踝上三寸骨下陷中

上腨循行漏谷超厥陰前有地機穴陰陵泉在膝之坳靈樞第十篇云上腨內循䯒骨後交出厥陰之前○滑氏曰腨腓腸也由三陰交上腨內循䯒骨後之漏谷上行二寸交出足厥陰經之前至地機陰陵泉

白話文:

上腨的經絡循行,經過漏谷之後,超出張厥陰經的前面,有地機穴和陰陵泉穴。在膝窩處。《靈樞》第十篇說,上腨的經絡在內部循行的路線是,沿著腨骨往後交出,位於足厥陰經的前面。滑氏說,腨就是腓腸肌。從足三陰交向上循著腨骨的內側,再向上走二寸,交出足厥陰經的前面,到達地機穴和陰陵泉穴。

漏谷,在內踝上六寸骨下陷中

地機,在膝下五寸太陰之郄

陰陵泉,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伸足取曲膝亦得之

上循膝股號血海箕門越筋陰股內上行入腹至衝門府舍橫行中極會關元任脈三陰還又循腸腹結在經歸大橫臍直下脘太陰任脈腹哀行腹哀在下日月是足太陽少陽訪陽維三會上期門直乳三陰屬脾臟循行中脘下脘回屬脾絡胃無猜疑此經本自腹哀起別腹還循膈上來

白話文:

從膝蓋、股骨和號血海箕門開始,經絡越過筋脈,沿著陰股內側向上運行,進入腹腔,到達衝門府舍。經絡從那裡橫向運行,在中極穴會合任脈和三陰經。然後,經絡沿著腸道和腹腔結合成一條經絡,在大橫臍的正下方直入胃脘部。經絡沿著太陰任脈在腹中運行,向下到達日月穴,這是足太陽經、少陽經和陽維經的三個會合點。經絡再向上運行,到達期門穴,與三陰經相屬。經絡沿著中脘和下脘穴運行,然後返回脾絡,與胃經相連。這條經絡本自腹哀穴開始,然後從腹部分支出來,沿著膈肌向上運行。

靈樞第十篇云上循膝服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滑氏曰髀內為股臍上下為腹自陰陵泉上循膝股內前廉之血海箕門迤邐入腹經衝門府舍會中樞關元復循腹結大橫會下脘歷腹哀過日月期門之分循本經之裡下至中脘下脘之際以屬脾絡骨也○中極關元並見任脈皆足三陰任脈之會下脘見任脈足太陰任脈之會日月見足少陽經足太陰少陽陽維之會期門見足厥陰經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也

白話文:

靈樞第十篇說:向上循著膝蓋骨的內側,進入腹部,與脾臟相絡屬,與胃相滑利。滑氏說:大腿內側為股臍,上下為腹部,從陰陵泉穴向上循著膝蓋骨的內側,進入血海穴、箕門穴,迤邐進入腹部,經過衝門穴、府舍穴,會合在中樞穴、關元穴,再循著腹部,結屬於大橫穴,會合在下脘穴,歷經腹哀穴,經過日月穴、期門穴的分界線,循著本經的裡側,向下到達中脘穴,在中脘穴的位置與脾臟相絡屬。

中極穴和關元穴都在任脈上,都是足三陰和任脈的會合之處。下脘穴在任脈上,是足太陰和任脈的會合之處。日月穴在足少陽經上,是足太陰、少陽和陽維的會合之處。期門穴在足厥陰經上,是足太陰、厥陰和陰維的會合之處。

血海,在膝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中

箕門,在魚腹上越筋間陰股內動脈中

衝門,去大橫五寸在府舍下橫骨端約中動脈厥陰之會

府舍,在腹結下三寸太陰郄厥陰陰維之交會

腹結,在大橫下一寸三分

大橫,在腹哀下三寸五分直臍旁

腹哀,在日月下一寸五分自衝門起至腹哀止去腹中行各四寸五分日月見足少陽經

斜上本經食竇穴舉臂可取天溪接仰取寸六是胸鄉更上周榮回下脅大包布脅九肋間手足太陰中府攢斜行竟上人迎位夾喉連舌散何難

白話文:

斜向上走本經食竇穴,舉起手臂可以找到天溪穴。接續仰頭找到寸六穴,就是胸鄉穴。再往上找到周榮穴,回頭找到下脅穴。大包穴佈滿脅部,九肋間這些穴位手足太陰經的穴位交錯排列。中府穴在側面斜行,一直向上到人迎穴。這個穴位緊鄰著喉嚨,與舌頭相連,難道散結會很困難嗎?

靈樞第十篇云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滑氏曰咽所以咽物居喉之前至胃長一尺六寸為胃系也舌本舌根也由腹哀上膈循食竇天溪胸鄉周榮由周榮外曲折向下至大包又自大包外,曲折向上會中府上行人迎之裡挾咽連舌本散舌下而絡焉○中府見手太陰經足太陰之會人迎見足陽明經

白話文:

《靈樞》第十篇說,「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滑氏」說:「咽喉是負責吞嚥食物的器官,位於喉嚨之前,一直到胃,長一尺六寸,是胃的系統。舌本是舌頭的根部,從腹部哀上膈膜,沿著食竇天溪、胸鄉和周榮,由周榮向外彎曲向下到達大包,又從大包向外,彎曲向上會閤中府穴,再向上行人迎穴的裡面,挾著咽喉連接著舌根,並分佈在舌下。」「中府穴」在手太陰經和足太陰經的交會處。

食竇,在天溪下一寸六分舉臂取之

天溪,在胸鄉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

胸鄉,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周榮,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中府見手太陰經

大包,在淵腋下三寸淵腋見足少陽經

別支又從腹哀去再歷胃經中脘外上注膻中穴里終兩手少陰心經起

靈樞第十篇云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滑氏曰此支由腹哀別行再從胃部中脘穴之外上膈注於膻中之裡心之分以交於手少陰○中脘膻中並見任脈

白話文:

靈樞第十篇中說:「(任脈的)支脈從胃部分出,向上經過膈膜,注流到心臟。」

滑氏說:「這條支脈從腹部分出,第二次從胃部的中脘穴之外,向上經過膈膜,注流到膻中裡面屬於心臟的部分,與手少陰經相交。中脘穴和膻中穴都位於任脈上。

總歌曰

指端側內方由踝股脛崎嶇氣脈通入腹屬脾並絡胃俠咽連舌注胸中

愚按足太陰脾之脈起於足大趾內側終於俠咽散舌下別支又自腹哀歷胃經注膻中之裡心之分交於手少陰心經故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上肺橫出腋下極泉始也

白話文:

依據我的看法,足太陰脾經的脈絡起於足部大拇指內側,終於喉嚨和舌頭下方。另一支脈絡從腹部向上經過胃經,散佈在膻中內側和心臟中,並與手少陰心經交會。因此手少陰心經的脈絡起於心臟,往上經過肺部,橫向出來在腋下,極泉穴是其起始點。

穴歌曰

足中太陰脾經偏隱白太都太白先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衝門近府舍腹結大橫連腹哀食竇天溪去胸鄉周榮大包全

白話文:

  • 足中太陰脾經:脾經是足三陰經之一,起於足大趾內側,沿著足內側向上,經過小腿、大腿,進入腹部,與胃經相連。

  • 偏隱白:位於足大趾內側,距趾甲角約0.1寸。

  • 太都:位於足大趾內側,距趾甲角約0.3寸。

  • 太白:位於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距趾甲角約0.5寸。

  • 先公孫:位於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距趾甲角約0.8寸。

  • 商丘:位於足內踝尖上約8寸,當脛骨內側緣。

  • 三陰交:位於足內踝尖上約3寸,當脛骨內側緣。

  • 漏谷:位於足內踝尖上約2寸,當脛骨內側緣。

  • 地機:位於足內踝尖上約1寸,當脛骨內側緣。

  • 陰陵泉:位於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緣,距內踝尖約8寸。

  • 血海:位於膝內側,當股四頭肌內側肌腱的內緣。

  • 箕門:位於大腿內側,當股四頭肌內側肌腱的下方。

  • 衝門:位於大腿內側,當閉孔肌的下方。

  • 近府:位於腹部,當臍中上約4寸。

  • 舍腹結:位於腹部,當臍中上約2寸。

  • 大橫:位於腹部,當臍中上約1寸。

  • 連腹哀:位於腹部,當臍中下約2寸。

  • 食竇:位於腹部,當臍中下約4寸。

  • 天溪:位於腹部,當臍中下約6寸。

  • 去胸鄉:位於胸部,當膻中穴旁約2寸。

  • 周榮:位於胸部,當膻中穴旁約4寸。

  • 大包:位於胸部,當膻中穴旁約6寸。

  • 全:位於胸部,當膻中穴旁約8寸。

是動所生歌曰

此經氣盛而血衰是動其病氣所為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體痛難移腹脹善噫舌本強得後與氣快然衰所生病者舌亦痛體重不食亦如之煩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瘧隨不臥強立股膝腫疽發身黃大指痿

白話文:

  • 此經:指肝經。

  • 氣盛而血衰:肝氣亢盛,血虛。

  • 動其病氣:指肝氣鬱結。

  • 所為食入即吐:吃了東西就吐。

  • 胃脘痛:胃脘疼痛。

  • 更兼身體痛難移:全身疼痛,難以移動。

  • 腹脹善噫:腹脹,愛打嗝。

  • 舌本強:舌根僵硬。

  • 得後與氣快然衰:治療後,肝氣很快的衰退。

  • 所生病者:指由肝經病變引起的疾病。

  • 舌亦痛:舌頭也疼痛。

  • 體重不食亦如之:身體沉重,不想吃東西,也會有這種情況。

  • 煩心心下仍急痛:心煩、心下疼痛劇烈。

  • 泄水溏瘕:瀉下水樣便,腹中有硬塊。

  • 寒瘧隨不臥:患有瘧疾,不臥牀。

  • 強立股膝腫疽發:強撐著站立,大腿和膝蓋腫脹,出現疽瘡。

  • 身黃大指痿:身體發黃,大拇指痿弱。

靈樞第十篇云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趾不用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滑氏,下急痛下有寒瘧二字

白話文:

《靈樞》第十篇說,(患此病症的人)活動就會舌根僵硬,吃飯就會嘔吐,胃脘疼痛,肚子脹,愛打嗝,得了以後,遇到天氣變化就會感到舒暢。身體都沉重,是脾臟病變引起的。舌根疼痛,身體不能動搖,吃不下東西,心煩,心下急痛,腹瀉、泄水、閉黃疸,不能睡覺,強迫站立,大腿內側、膝蓋腫脹,大腳趾不能動彈。治療這些病,症狀嚴重就瀉,虛弱就補,熱就攻,寒就留,陷下就灸。症狀不重不虛的,就根據經絡取穴治療。症狀重的,寸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大三倍;症狀虛的,寸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小。

音釋

踝(胡瓦反),覓(音密),坳,猜,攢,肋(音勒),拐,腓

2. 手少陰心經歌

手少陰心之經腹走胸而胸走手是經多血少氣起於極泉止於少衝計九穴左右共一十八穴心形如未敷蓮花居肺下膈上附著於脊之第五椎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的經脈,從腹部經過胸部,從胸部經過手臂,這條經脈有較多的血,較少的氣。起點在極泉穴,終點在少衝穴,總共九個穴位,左右兩邊加起來一共十八個穴位。心臟的形狀像未開放的蓮花,位於肺葉之下,橫膈膜之上,附著於背部第五椎。

手少陰心五臟通下膈絡繞小腸中

靈樞第十篇雲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滑氏曰心系有二一則上與肺相通而入肺兩大葉間一則由肺葉而下曲折向後並脊膂細絡相連貫脊髓與腎相通正當七節之間蓋五臟系皆通於心而心通五臟系也手少陰經起於心循任脈之外屬心系下膈當臍上二寸之分絡小腸

白話文:

靈樞第十篇說手少陰經的脈絡起於心中,從心臟出來屬於心臟,與橫隔膜相連接並聯絡小腸。滑氏說心臟的系絡有兩種,一種是上通於肺並進入肺的兩大葉之間,一種是由肺葉而下,彎曲向後與脊椎連接,細小的脈絡相連貫脊髓,與腎相通,正好位於七節之間。所有五臟的系絡都通於心,而心通於五臟的系絡。手少陰經起於心臟,沿著任脈的外側循行,屬於心臟的系絡,下達橫隔膜,位於臍上二寸的地方,聯絡小腸。

別從心系橫支起上夾喉門目系同

靈樞第十篇云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滑氏曰支者從心系出任脈之外上行而挾咽系目也

其支復從心系出上循肺上橫循腋極泉穴在臂內廂腋下筋間當動脈

靈樞第十篇云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出腋下○滑氏曰直者復從心系直上至肺臟之分出循腋下抵極泉也

極泉,在臂內腋下筋間動脈入胸

下循臑外後廉行太陰心主後青靈下肘內廉來少海

靈樞第十篇云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廉○滑氏曰自極泉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兩經之後歷青靈穴下肘內廉抵少海

白話文:

《靈樞》第十篇說:從極泉穴開始,沿著臑內後廉,經過太陰經和心主經兩經之後,經過青靈穴,向下到達肘內廉,止於少海穴。滑氏說:從極泉穴開始,沿著臑內後廉,經過太陰經和心主經兩經之後,經過青靈穴,向下到達肘內廉,止於少海穴。

青靈,在肘上三寸舉臂取之

少海,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

臂廉靈道甚分明通理排來陰郄底掌後神門循小指少府前行出少衝交手太陽小腸是

靈樞第十篇云循臂內後廉抵掌後兌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滑氏曰腕下踝為兌骨自少海而下循臂內後廉歷靈道通理至掌後兌骨之端經陰郄神門入掌內廉至少府循小指端之少衝而終以交於手太陽也

白話文:

《靈樞經》第十篇中說,沿着手臂內側後緣,抵達手掌後的兌骨前端,進入手掌內側後緣,沿着小指內側,出來其前端。滑氏說,腕骨下方的骨頭是兌骨,從少海穴開始,沿着手臂內側後緣,經過靈道,通達道理,到手掌後的兌骨前端,經過陰郄穴、神門穴,進入手掌內側,到少府穴,沿着小指端的少衝穴而結束,以交會於手太陽經。

靈道,在掌後一寸五分

通理,在腕後一寸陷中

陰郄,在掌後脈中去腕五分

神門,在掌後兌骨之端陷者中

少府,在手小指本節後陷中直勞宮

少衝,在手小指內廉端去爪甲如韭葉

總歌曰

心脈元來起膈中更還心系始通胸絡腸出腋方循肘入掌分明見少衝

愚按手少陰心之脈起於心中終於小指內廉出其端長三尺五寸而直交於手太陽小腸經蓋心為君主之官示尊於他藏故其交經授受不假別支而直自本經少衝穴交於手太陽小腸經故手大陽之脈起於小指外側端少澤穴始也

白話文:

我認為手少陰心經起源於心臟,終於小指內側面,其經絡全長三尺五寸,並且直接與手太陽小腸經相交。心臟是君主之官,比其他臟器更尊貴,因此當手太陽小腸經需要接收手少陰心經的經絡時,會直接從手少陰心經的本經少衝穴交接,而非借用其他支脈。這就是為什麼手太陽小腸經會起源於小指外側端少澤穴的原因。

穴歌曰

九穴心經手少陰極泉青靈少海深靈道通理陰郄遂神門少府少衝尋

是動所生歌曰

多氣少血屬此經是動心脾痛難任渴欲飲水咽乾燥所生脅痛目如金脅臂之內後廉痛掌中有熱向經尋

靈樞第十篇云是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白話文:

靈樞第十篇說,如果運動後出現咽喉乾燥、心痛、口渴並且想喝水,是臂厥引起的,是心臟病發生的元兇。眼睛發黃、脅痛、肘關節到胳膊內側後面肌肉痠痛、抽搐、掌心發熱發痛。如果這些病癥比較嚴重,則瀉之;如果比較虛弱,則補之;如果發熱,則驅散熱量;如果發冷,則保溫;如果邪氣陷入體內,則採用針灸的方法。如果不嚴重也不虛弱,則按照經絡來治療。如果病癥嚴重,則寸口的脈象會比人迎穴的脈象大一倍;如果病癥虛弱,則寸口的脈象會比人迎穴的脈象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