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唇腫」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唇腫是中醫古代疾病,是指唇部腫脹的一種疾病。唇腫的病因主要有外感風熱、內傷痰濕、脾胃虛弱等。外感風熱,主要表現為唇部紅腫、疼痛、灼熱、口乾、咽痛、大便乾燥等症狀。內傷痰濕,主要表現為唇部腫脹、疼痛、口苦、口黏、大便溏薄等症狀。脾胃虛弱,主要表現為唇部腫脹、疼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唇腫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外感風熱,可用銀翹散、桑菊飲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中藥治療。內傷痰濕,可用二陳湯、三子養親湯等化痰祛濕、健脾和胃的中藥治療。脾胃虛弱,可用參苓白朮散、四君子湯等健脾益氣、養胃生津的中藥治療。
唇腫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接觸不潔物品。
-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 保持口腔衛生,飯後漱口,早晚刷牙。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現唇腫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逆湯
- 1.《醫法圓通》:「一治唇腫而赤、不渴。夫唇腫之症,近似胃火。胃火之腫,口必大渴,今見病人唇腫而口並不渴,可知陰火出於脾間。四逆湯功專補陽,陽旺則陰火自消,故治之而愈。」
麻黃附子細辛湯
- 1.《醫法圓通》:「一治唇腫而赤、不渴。夫唇腫之症,近似胃火。胃火之腫,口必大渴,今見病人唇腫而口並不渴,可知陰火出於脾間。四逆湯功專補陽,陽旺則陰火自消,故治之而愈。」
薏苡仁湯
- 1.《重樓玉鑰續編》:「用藥加減法,脾燥唇乾,用生地、麥冬、山藥、歸芍、人參蜂蜜。脾熱唇裂,涼膈散。唇動消風散。唇青、唇縮或唇揭,理中湯。唇腫,薏苡仁湯。唇瘡既久,血虛火炎者,當滋補,勿任苦寒。(李惺庵)」
涼膈散
- 1.《醫學集成》:「口唇腫,實證,涼膈散。虛證,六味丸加肉桂、五味。」
瀉胃湯
清肺飲
- 1.《經驗良方全集》:「目無神者,口撮者,目腫、口唇腫者,目直視者,如黑點者,氣悶大喘者,勿慮,重加清肺飲主之,始終寧靜者吉,壯熱者吉,始而大渴者吉。八九日至十一二日,昏悶不食,大便不行,小便赤澀,目閉不開,再無他症勿慮,平胃散合消毒飲服之即愈。」
清涼飲
- 1.《羊毛瘟證論》:「清涼飲三二治羊毛溫邪壯熱煩躁頭重口渴唇腫舌燥腮腫失血」
宣毒發表湯
- 1.《兒科萃精》:「小兒麻疹閉證,其初出時眼胞腫,白夾赤色,聲啞,唇腫掀翻,鼻乾鼻煽,氣喘煩躁,口渴,腰痛腹脹,人事昏沉,口鼻出血,煩亂狂叫,二便出血,此乃毒火鬱內而閉也,方用宣毒發表湯,除升麻、桔梗、甘草三味,加酒炒黃芩七分,酒蜜炒麻黃三分,或更加玄參錢半,山豆根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