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乳岩」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乳岩,又稱乳石、乳癖、乳核,是一種中醫皮膚病,主要發生於女性乳房,以乳房局部腫塊為主要特徵。乳岩的病因主要與肝鬱氣滯、痰凝血瘀有關。臨床表現為乳房局部出現單個或多個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腫塊,質地堅硬,表面光滑,可伴有疼痛、脹痛、乳汁減少等症狀。

乳岩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必要時可結合B超、CT等影像學檢查進行輔助診斷。

乳岩的治療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常用藥物有柴胡、白芍、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等。此外,針灸、拔罐、推拿等外治方法也有一定的療效。

乳岩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注意乳房清潔衛生,勤換內衣。
  • 避免乳房外傷。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乳岩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逍遙散

  • 1.《瘍科捷徑》:「_逍遙散_,見乳岩。
  • 2.《瘍科捷徑》:「_逍遙散_(通用),見乳岩。
  • 3.《瘍科捷徑》:「_逍遙散_(內服通用),見乳岩。

加味逍遙散

  • 1.《醫學心悟雜症要義》:「「乳癰初起,若服瓜蔞散,敷以香附餅,即見消散。如已成膿,則以神仙太乙膏貼之,吸盡膿,自愈矣。乳岩初起,若用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二方間服,亦可內消。及其病勢已成,雖有廬扁,亦難為力。但當確服前方,補養氣血,縱未脫體,亦可延生。若妄用行氣破血之劑。
  • 2.《女科撮要》:「乳岩屬肝脾二臟鬱怒,氣血虧損,故初起小核,結於乳內,肉色如故,其人內熱夜熱,五心發熱,肢體倦瘦,月經不調,用加味歸脾湯、加味逍遙散、神效瓜蔞散,多自消散。若荏苒日月漸大,⿱山㕘岩色赤,出水腐潰深洞,用前歸脾湯等藥,可延歲月,若誤用攻伐,危殆迫矣。大凡乳症,若因恚怒,宜疏肝清熱。
  • 3.《景岳全書》:「乳岩屬肝脾二臟鬱怒,氣血虧損,故初起小核結於乳內,肉色如故,其人內熱夜熱,五心發熱,肢體倦瘦,月經不調,用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神效栝蔞散,多自消散。若積久漸大,□岩色赤出水,內潰深洞為難療,但用前歸脾湯等藥可延歲月。若誤用攻伐,危殆迫矣。

托裡散

  • 1.《古方彙精》:「(治一切癰疽疔毒。乳岩乳癤。日久不起發。或膿出不快。內因寒鬱等症。)

陽和湯

  • 1.《不知醫必要》:「_加味陽和湯_,熱補,治乳岩初起,日久亦宜,此乃陰症聖藥。須間日服二陳湯。
  • 2.《外科全生集》:「—是《集》流行已久,縉紳之家,幾於家置一編。每遇外症,照方抄服,幸而獲效,群以為神。即或致誤,不尤方之刺謬,而咎之無治。庚生侍先生臨症數年,每見發背、乳岩等症,誤服陽和湯、犀黃丸而敗者,不可勝算,心甚憫焉。特覓善本,請先生評正刊刻,庶讀是書者,知所採焉。
  • 3.《外科全生集》:「馬曰:乳岩乃心肝二經,氣火鬱結,七情內傷之病,非陰寒結痰,陽和湯斷不可服,服之是速其潰也,潰則百無一生。惟逍遙散最為穩妥,且犀黃丸內有乳香、沒藥、麝香,辛苦溫燥,更當忌投。
  • 4.《外科全生集》:「治鶴膝風,貼骨疽,及一切陰疽。如治乳癖乳岩,加土貝五錢。
  • 5.《本草綱目拾遺》:「治乳岩:葉氏驗方:陽和湯加土貝母五錢煎服,數日可消。姚希賙濟世經驗方:治乳岩已破,用大貝母、核桃槅、金銀花、連翹、各三錢,酒水煎服。
▼ 展開更多

十六味流氣飲

  • 1.《濟世全書》:「_十六味流氣飲_,治乳岩
  • 2.《保幼新編》:「_十六味流氣飲_(治乳岩、瘰瘤、馬刀等症。馬刀腫形如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