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傷風頭痛」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傷風頭痛是中醫常見的病症,多由外感風寒、風熱之邪侵襲人體所致。臨床表現為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腫痛、全身酸痛等。
傷風頭痛的中醫證候主要包括:
- 風寒感冒:主要表現為頭痛、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咽喉腫痛、畏寒、身體酸痛等。舌苔薄白,脈浮。
- 風熱感冒:主要表現為頭痛、鼻塞流涕、流黃鼻涕、咳嗽、咽喉腫痛、發熱、口渴、舌苔黃、脈浮數。
治療上,風寒感冒宜辛溫解表,可用麻黃湯、桂枝湯等。風熱感冒宜清熱解毒,可用銀翹散、桑菊飲等。
在日常生活中,預防傷風頭痛,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換衣。
- 避免在空氣流通不暢的地方逗留。
- 感冒初期,可以適當喝些薑湯或紅糖姜茶,有助於發汗解表。
- 感冒期間,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飲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果出現傷風頭痛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桂枝湯
- 1.《仁齋直指方論》:「桂枝湯,治太陽傷風頭痛有汗(方見傷寒門。)」
- 2.《友漁齋醫話》:「〔桂枝〕辛甘溫,氣薄升浮,入肺膀胱,溫經通脈,發汗解肌。治傷風頭痛,傷寒自汗,同芍藥、甘草、薑、棗名桂枝湯,能和營實表。陽盛之人,或挾暑熱,下咽生災。」
- 3.《玉機微義》:「桂枝湯治太陽傷風頭痛有汗」
四物湯
- 1.《奇效良方》:「,便血及帶下,加荊芥地椒。氣血滯腹內刺痛,加桂。產後傷風頭痛,加石膏一兩,甘草半兩,。血風勞,加荊芥柴胡。潮熱,加前胡乾葛黃芩人參。虛熱口乾,加麥門冬黃芩一兩,。嘔吐不止,加藿香白朮半兩,人參一錢。產後虛憊,發熱煩悶,加生地黃。」
- 2.《一見能醫》:「產後悶亂志茯苓,傷風頭痛甘蒿具。」
川芎茶調散
- 1.《景岳全書》:「若時行風邪在肺,咳嗽喘急多痰,而陰寒氣甚,邪不易解者,宜小青龍湯,或消風百解散,或金沸草散。若傷風初感,寒熱往來,涕唾稠黏,胸膈不快,咳嗽多痰者,參蘇飲。若傷風頭痛,鼻塞聲重,咳嗽者,《局方》神朮散,或川芎茶調散。若感風兼濕,而頭目不清,鼻塞聲重者,宜沖和散。」
- 2.《雜病心法要訣》:「【注】參蘇飲方,在咳嗽門,治氣虛之人傷風之病。若氣實者,用川芎茶調散,即川芎、白芷、薄荷、甘草、羌活、茶葉、細辛、荊芥、防風,傷風頭痛者,亦可用也,有痰者加半夏清痰,有熱者加石膏清熱可也。」
羌活勝濕湯
人參敗毒散
- 1.《古今醫統大全》:「_人參敗毒散_,治傷風頭痛,壯熱惡寒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重。如心經蘊熱,口舌乾燥,加黃芩。」
金沸草散
- 1.《大方脈》:「治肺經燥,痰少而黏連,咯不易出,宜燥痰湯;咳痰久而帶血,宜白花膏;濕鬱痰嗽,用清肺飲,隨症加味;傷風頭痛、咳嗽、痰喘,主以金沸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