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1)

1. 論外備用方

五物香薷飲(和百七十),十味香薷飲(和一七一),黃連香薷飲(和一七二,中熱),縮脾飲(和一七三,暑毒吐瀉),四物地榆散(寒九六,昏迷),子和桂苓甘露飲(寒九,虛熱渴)

白話文:

五物香薷飲(這個方子和第170個方子類似),十味香薷飲(這個方子和第171個方子類似),黃連香薷飲(這個方子和第172個方子類似,用於治療體內有熱的症狀),縮脾飲(這個方子和第173個方子類似,用於治療因暑熱引起的毒邪所導致的嘔吐和腹瀉),四物地榆散(這個方子在寒證的第96條提到,用於治療昏迷),子和桂苓甘露飲(這個方子在寒證的第9條提到,用於治療虛弱引起的發熱和口渴)。

2. 火證

3. 經義

《天元紀大論》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故在天為氣,在地為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

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

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

《五運行大論》曰:燥勝則地干,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矣。

《六微旨大論》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復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所謂二火也。

《至真要大論》曰:少陰司天為熱化,在泉為苦化,不司氣化,居氣為灼化。少陽司天為火化,在泉為苦化,司氣為丹化,間氣為明化。

《藏氣法時論》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臟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陰陽應象大論》曰:水為陰,火為陽。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逆調論》曰: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慄。病名曰骨痹,是人當攣節也。(詳列寒熱門)

《解精微論》雷公請問:哭泣之水所從生,涕所從出也?帝曰: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帝曰:厥則目無所見。夫人厥則陽氣並於上,陰氣並於下。陽並於上,則火獨光也;陰並於下,則足寒,足寒則脹也。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眥盲,是以衝風,泣下而不止。

夫風之中目也,陽氣內守於精,是火氣燔目。故見風則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風生乃能雨,此之類也。

《示從容論》曰:二火不勝三水,是以脈亂而無常也。

《寶命全形論》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

《至真要大論》帝曰:願聞病機何如?岐伯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熱瞀瘛,皆屬於火。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厥固泄,皆屬於下。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痙項強,皆屬於濕。

白話文:

經義

君主的火代表光明,輔佐的火代表位置。神在天上表現為風,在地上表現為木。在天上表現為熱,在地上表現為火。在天上表現為濕,在地上表現為土。在天上表現為乾燥,在地上表現為金。在天上表現為寒冷,在地上表現為水。所以在天表現為氣,在地上表現為形,形和氣互相感應而產生萬物。天地是萬物的上下位置,左右是陰陽的通道,水火是陰陽的徵兆。

金和木代表生成變化的終始。寒冷、炎熱、乾燥、潮濕、風、火,是天的陰陽變化。三陰三陽的天氣變化都由它掌管。木、火、土、金、水、火,是地的陰陽變化,生長、化育、收藏等都由它應合。天以陽氣使萬物生長,以陰氣使萬物成長,地以陽氣使萬物凋零,以陰氣使萬物收藏。逢甲、己年,由土運主導。逢乙、庚年,由金運主導。逢丙、辛年,由水運主導。逢丁、壬年,由木運主導。逢戊、癸年,由火運主導。

厥陰的方位,由風氣主導。少陰的方位,由熱氣主導。太陰的方位,由濕氣主導。少陽的方位,由相火主導。陽明的方位,由燥氣主導。太陽的方位,由寒氣主導。這就是所說的根本,稱為六元。

如果乾燥之氣過盛,則大地乾旱;暑熱之氣過盛,則大地炎熱;風氣過盛,則大地震動;濕氣過盛,則大地泥濘;寒冷之氣過盛,則大地開裂;火氣過盛,則大地堅硬。

從明顯的位置向右,是君火的位置;君火向右退一步,由相火主導;再退一步,由土氣主導;再退一步,由金氣主導;再退一步,由水氣主導;再退一步,由木氣主導;再退一步,又由君火主導。相火的下方,由水氣承載;君火的下方,由陰精承載。君臣位置順序對,則順利;臣位置在君前面,則逆反,這就是所說的兩個火。

少陰掌管天上的運氣為熱化,掌管地上的運氣為苦味變化,不掌管氣的變化,居於氣中則為灼熱的變化。少陽掌管天上的運氣為火化,掌管地上的運氣為苦味變化,掌管氣的變化為丹色變化,間接的氣為明亮的變化。

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有更重要、更不重要的區別,可以藉此了解生死,可以藉此決定成敗,並以此來確定五臟的氣,發病的時間,以及死亡的期限。

水屬陰,火屬陽。強盛的火氣會衰弱,微弱的火氣會強盛。強盛的火會耗散氣,氣會滋養微弱的火。強盛的火會散失氣,微弱的火能產生氣。

一分水不能克制兩分火,所以不能結冰。這種疾病稱為骨痹,人會關節攣縮。(詳細內容列在寒熱門)

雷公問:哭泣的眼淚是從哪裡產生的,鼻涕又是從哪裡流出來的?黃帝回答說:水的精華是志,火的精華是神,水火相互感應,神和志都會悲傷,所以眼睛會流出眼淚。黃帝又說:昏厥時眼睛會看不見東西。因為人昏厥時,陽氣會集中到上面,陰氣會集中到下面。陽氣集中到上面,則火獨自發亮;陰氣集中到下面,則腳會寒冷,腳寒冷就會腫脹。如果一分水不能克制五分火,所以眼睛會失明,因此受到風吹,眼淚就會不停地流下來。

風進入眼睛,陽氣會內守在精氣之中,火氣就會灼傷眼睛。所以,一見風就會流眼淚。可以打個比方,火勢猛烈時就會產生風,然後才能下雨,道理是一樣的。

兩分火不能克制三分水,所以脈搏會紊亂而且沒有規律。

木遇到金就會被砍伐,火遇到水就會熄滅,土遇到木就會通達,金遇到火就會缺損,水遇到土就會被阻絕,萬物都是這樣,道理無窮無盡。

黃帝問:想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岐伯回答說:所有頭暈目眩的症狀,都屬於肝。所有收縮牽引的症狀,都屬於腎。所有氣喘胸悶的症狀,都屬於肺。所有濕氣腫脹的症狀,都屬於脾。所有發熱抽搐的症狀,都屬於火。所有疼痛瘙癢瘡瘍的症狀,都屬於心。所有厥逆下瀉的症狀,都屬於下。所有痿軟氣喘嘔吐的症狀,都屬於上。所有精神恍惚、發抖的症狀,都屬於火。所有脖子僵硬、抽筋的症狀,都屬於濕。

所有氣往上衝的症狀,都屬於火。所有腹部腫脹的症狀,都屬於熱。所有煩躁狂亂的症狀,都屬於火。所有突然僵硬的症狀,都屬於風。所有疾病發出聲音,像擊鼓一樣的,都屬於熱。所有肢體浮腫,疼痛酸麻,驚恐害怕的症狀,都屬於火。所有轉動反折、水液渾濁的症狀,都屬於熱。所有疾病產生的水液,清澈寒冷的,都屬於寒。所有嘔吐酸水、腹瀉不止的症狀,都屬於熱。所以《大要》說:謹慎地把握疾病的根源,根據各自所屬的系統進行治療。有這種症狀的,就尋找這方面的病因,沒有這種症狀的,也應尋找這方面的原因。病情過盛的,就應該瀉實,病情虛弱的,就應該補虛。過盛的要瀉,虛弱的要補。必須先掌握五行的相勝關係,疏通氣血,使其調和順暢,達到平和的狀態,這就是治病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