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五性集·雜證謨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性集·雜證謨 (6)

1. 述古(共六條)

又曰:前證當分別中暑、中暍,脈虛、脈沉,無汗、有汗,發熱、不熱,作渴、不渴,或瀉、不瀉,飲寒、飲熱。辨其陰陽虛實,不可泛投寒涼之劑。蓋謂夏月伏陰在內,古人用附子大順散之類,溫補陽氣,厥有旨哉。何今人之老弱,至夏月患食少體倦,發熱作渴,或吐瀉腹痛頭痛諸證,反服香薷飲,復傷元氣,無不招引暑證,以致不起。至若清暑益氣湯內用澤瀉、蒼朮、黃柏之類,必審其果有濕熱壅滯,方可用之。

否則反致虧損其陰,用當審察。

白話文: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之前的那些症狀要分辨清楚是中暑還是中暍,脈搏是虛弱還是沉伏,有沒有流汗,有沒有發燒,會不會口渴,有沒有腹瀉,想喝冷的還是熱的。要辨別它們是屬於陰虛還是陽虛,是實證還是虛證,不可以隨便就用寒涼的藥。因為夏天身體裡面陰氣潛藏,古時候的人會用附子大順散之類的藥方,來溫補陽氣,這其中有很深的道理啊。為什麼現在的老弱體虛的人,到了夏天會出現食慾不振、身體疲倦、發燒口渴,或者嘔吐、腹瀉、腹痛、頭痛等各種症狀,反而服用香薷飲,再次傷害了元氣,沒有不因此招來暑證,甚至一病不起。至於像清暑益氣湯裡面用了澤瀉、蒼朮、黃柏之類的藥材,一定要仔細判斷是否真的有濕熱壅塞的情況,才能夠使用。否則反而會導致陰液虧損,用藥時要仔細審察。

2. 暑證論列方

理中湯(熱一),理陰煎(新熱三),柴胡白虎煎(新散十二),益元散(寒百十二),玉泉散(新寒十五),竹葉石膏湯(寒五),養中煎(新熱四),溫胃飲(新熱五),四柴胡飲(新散四),胃關煎(新熱九),佐關煎(新熱十),大溫中飲(新散八),五德丸(新熱十八),九氣丹(新熱二三),五君子煎(新熱六),麻桂飲(新散七),香薷飲(和一六九),補中益氣湯(補三十),生脈散(補五六),小柴胡湯(散十九),清暑益氣湯(和一六八),白虎湯(寒二),五福飲(新補六),正柴胡飲(新散六),蒼朮白虎湯(寒二),和胃飲(新和五),一柴胡飲(新散一),白虎加人參湯(寒三),抑扶煎(新熱十一),二柴胡飲(新散二),附子大順散(熱七八),五積散(散三九),三柴胡飲(新散三),一物瓜蒂湯(攻百五),《宣明》桂苓甘露飲(寒八)

白話文:

治療暑證的藥方列表

  • 理中湯:(偏熱的藥方,歸類於熱性藥)
  • 理陰煎:(新創的偏熱藥方,歸類於熱性藥)
  • 柴胡白虎煎:(新創的散劑,歸類於散劑)
  • 益元散:(偏寒的藥方,歸類於寒性藥)
  • 玉泉散:(新創的偏寒藥方,歸類於寒性藥)
  • 竹葉石膏湯:(偏寒的藥方,歸類於寒性藥)
  • 養中煎:(新創的偏熱藥方,歸類於熱性藥)
  • 溫胃飲:(新創的偏熱藥方,歸類於熱性藥)
  • 四柴胡飲:(新創的散劑,歸類於散劑)
  • 胃關煎:(新創的偏熱藥方,歸類於熱性藥)
  • 佐關煎:(新創的偏熱藥方,歸類於熱性藥)
  • 大溫中飲:(新創的散劑,歸類於散劑)
  • 五德丸:(新創的偏熱藥方,歸類於熱性藥)
  • 九氣丹:(新創的偏熱藥方,歸類於熱性藥)
  • 五君子煎:(新創的偏熱藥方,歸類於熱性藥)
  • 麻桂飲:(新創的散劑,歸類於散劑)
  • 香薷飲:(性平和的藥方,歸類於平和藥)
  • 補中益氣湯:(補氣的藥方,歸類於補益藥)
  • 生脈散:(補益的藥方,歸類於補益藥)
  • 小柴胡湯:(散劑,歸類於散劑)
  • 清暑益氣湯:(性平和的藥方,歸類於平和藥)
  • 白虎湯:(偏寒的藥方,歸類於寒性藥)
  • 五福飲:(新創的補益藥方,歸類於補益藥)
  • 正柴胡飲:(新創的散劑,歸類於散劑)
  • 蒼朮白虎湯:(偏寒的藥方,歸類於寒性藥)
  • 和胃飲:(新創的性平和藥方,歸類於平和藥)
  • 一柴胡飲:(新創的散劑,歸類於散劑)
  • 白虎加人參湯:(偏寒的藥方,歸類於寒性藥)
  • 抑扶煎:(新創的偏熱藥方,歸類於熱性藥)
  • 二柴胡飲:(新創的散劑,歸類於散劑)
  • 附子大順散:(偏熱的藥方,歸類於熱性藥)
  • 五積散:(散劑,歸類於散劑)
  • 三柴胡飲:(新創的散劑,歸類於散劑)
  • 一物瓜蒂湯:(攻下的藥方,歸類於攻下藥)
  • 《宣明》桂苓甘露飲:(偏寒的藥方,歸類於寒性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