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雜病心法要訣》~ 卷— (5)

回本書目錄

卷— (5)

1. 痿病總括

五痿皆因肺熱生,陽明無病不能成,肺熱葉焦皮毛瘁,發為痿躄不能行,心熱脈痿脛節縱,腎骨腰脊不能興,肝筋拘攣失所養脾肉不仁燥渴頻。

【注】五痿,心、肝、脾、肺、腎之痿也。痿屬燥病,故皆因肺熱而生也,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陽明無病,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雖有肺熱不能成痿也。肺熱葉焦,陽明虛弱,津液不化,筋骨失養,皮毛瘁痿,發為痿躄不能行也,因而心氣熱為脈痿,則脛節縱而不任地,肺兼心病也。因而腎氣熱為骨痿,則腰脊不能興舉,肺兼腎病也。

因而肝氣熱為筋痿,則筋失所養,拘攣不伸,肺兼肝病也。因而脾氣熱為肉痿,則胃燥而渴,肌肉不仁,肺兼脾病也。

白話文:

痿病的成因總歸都是肺熱所致。 只有陽明經沒有問題,痿病才不會發生。肺熱導致肺葉受損,皮毛枯萎,就會出現痿病,導致行動困難。心臟的熱邪導致脈絡痿弱,小腿關節鬆弛無力;腎臟的熱邪導致骨骼痿弱,腰脊抬不起來;肝臟的熱邪導致筋絡痿弱,筋腱拘攣不能伸展;脾臟的熱邪導致肌肉痿弱,胃部乾燥口渴,肌肉失去知覺。 這些都是因為肺熱,並與其他臟腑的病變合併所致。

2. 痿痹辨似

痿病足兮痹病身,仍在不疼痛里分,但觀治痿無風藥,始曉虛實別有因。

【注】痿痹之證,今人多為一病,以其相類也。然痿病兩足痿軟不痛,痹病通身肢節疼痛。但觀古人治痿,皆不用風藥,則可知痿多虛,痹多實,而所因有別也。

白話文:

痿證主要表現為雙腳軟弱無力,而痹證則全身關節疼痛。雖然現代人常將痿與痹混為一談,因為症狀相似,但仔細觀察古人治療痿證的方法,從來不用祛風的藥物,就能明白痿證多屬虛證,痹證多屬實證,它們的病因不同。

3. 痿病治法

痿燥因何治濕熱,遵經獨取治陽明,陽明無故惟病肺,胃壯能食審證攻,控涎小胃濕痰熱,陽明積熱法三承,胃弱食少先養胃,久虛按證始收功。

【注】痿屬燥病,因何而用治濕熱苦燥之藥?蓋遵《內經》之治法,獨取於陽明胃也。故胃家無病,雖有肺熱,惟病肺而不病痿也。是知病痿者,胃家必有故也,或濕熱、或積熱、或濕痰,不論新久,若胃壯能食,當先審證攻之。胃有濕痰,用控涎丹攻之。有濕熱者,用小胃丹攻之,有積熱者,用三承氣湯攻之。

此治胃壯能食之法也。若胃弱飲食減少,氣血津液不足,當先以補養脾胃為主。其有久病留連,諸虛燥熱,或攻下之後調理,當審證治之,始收全功也。

加味二妙湯

加味二妙濕熱痿,兩足痿軟熱難當,防己當歸川萆薢,黃柏龜版膝秦蒼。

【注】熱難當,謂兩足熱難當也。膝秦蒼,謂牛膝、秦艽、蒼朮也。

清燥湯,虎潛丸,十全大補湯,加味金剛丸

時令濕熱清燥效,陰虛濕熱虎潛靈,久虛痿軟全金主,萆瓜牛菟杜蓯蓉。

【注】清燥湯在內傷門。虎潛丸有成方。全金主,謂十全大補湯、加味金剛丸,久病氣血虛,以十全大補湯為主;筋骨痿軟,以加味金剛丸為主。加味金剛丸,即萆薢、木瓜,牛膝、菟絲子、杜仲、肉蓯蓉也。

白話文:

痿病的治療方法

痿症雖然屬於燥症,但為何要使用治療濕熱的藥物呢?這是因為遵循《內經》的治療方法,專注於治療陽明胃經。所以,如果胃沒有問題,即使肺有熱,也只是肺熱,並不會導致痿症。因此,患有痿症,胃一定有問題,可能是濕熱、積熱或濕痰,無論病程長短,如果胃功能良好,能正常飲食,就應該根據病情先積極治療。胃有濕痰,就用控涎丹治療;有濕熱,就用小胃丹治療;有積熱,就用三承氣湯治療。

這是針對胃功能良好,能正常飲食的治療方法。如果胃功能弱,飲食減少,氣血津液不足,就應該先以補益脾胃為主。對於久病纏綿,出現各種虛弱和燥熱症狀,或者治療後需要調理的,都要根據病情進行治療,才能徹底痊癒。

加味二妙湯:

用於治療濕熱導致的痿症,症狀為雙腿痿軟,發熱難忍。藥物組成:防己、當歸、川萆薢、黃柏、龜板、牛膝、秦艽、蒼朮。

清燥湯、虎潛丸、十全大補湯、加味金剛丸:

在濕熱季節,清燥湯有效;陰虛濕熱用虎潛丸;久病痿軟,則以十全大補湯為主,筋骨痿軟則以加味金剛丸為主。加味金剛丸的藥物組成:萆薢、木瓜、牛膝、菟絲子、杜仲、肉蓯蓉。

4. 腳氣總括

腳氣風寒濕熱病,往來寒熱狀傷寒,腿腳痛腫熱為火,不腫不熱是寒干。

【注】腳氣乃內有濕熱,外感風寒,相合為病,故往來寒熱,狀類傷寒。兩腳腿痛腫熱如火者,是火盛也,不腫不熱而痛者,是寒盛也,名曰乾腳氣。

白話文:

腳氣總括

腳氣是由風寒濕熱等病邪引起的,症狀表現為時冷時熱,類似傷寒。腿腳疼痛腫脹伴有發熱,這是熱邪盛的表現;如果沒有腫脹發熱,只是疼痛,則說明寒邪盛,稱為乾腳氣。 腳氣的病因是體內濕熱,外受風寒,兩者互相作用而發病,所以才會出現時冷時熱,與傷寒的症狀相似。腿腳疼痛腫脹發熱像火燒一樣,是熱邪過盛;而沒有腫脹發熱,只有疼痛的,是寒邪過盛。

5. 腳氣死證

腳氣脈急少腹頑,不三五日入心間,嘔吐喘滿目額黑,恍惚譫妄命難全。

【注】腳氣脈急,少腹頑木,不知痛癢,不過三五日內,其邪必入心間。若入心間,嘔吐喘滿,是為腳氣衝心之證。目額皆黑,恍惚譫妄,則是水來剋火之徵,故曰命難全也。

攢風散,羌活導滯湯,勝濕餅子,五積散,獨活寄生湯

腳氣表解攢風散,麻桂杏草萆烏良,里解導滯羌獨活,防己當歸枳大黃,濕盛重腫勝濕餅,二醜蕎麵遂成方,寒濕五積加附子,寒虛獨活寄生湯。

【注】初病腳氣,表實無汗,用攢風散汗之,即麻黃、桂枝、杏仁、甘草、萆薢、炮川烏也,裡實熱盛,二便不利,用羌活導滯湯下之,即羌活,獨活、防己、當歸、枳實、大黃也。濕盛重腫,用勝濕餅子,即黑醜、白醜頭末,甘遂末,各五錢,蕎麥麵一兩五錢,水和作餅,三錢,煮熟,空心茶清服逐之。寒濕者,用五積散加附子治之,方在傷寒門。

寒虛者,用獨活寄生湯補之,方在痹門。

當歸拈痛湯

當歸拈痛虛濕熱,茵陳四苓與羌防,人參當歸升芩草,苦參知母葛根蒼。

【注】濕熱腳氣而形氣虛者,宜用當歸拈痛湯,即茵陳,白朮、茯苓、豬苓、澤瀉、羌活、防己、人參、當歸,升麻,黃芩、甘草、苦參、知母、葛根、蒼朮也。

加味蒼柏散

加味蒼柏實濕熱,二活二術生地黃,知柏芍歸牛膝草,木通防己木瓜榔。

【注】濕熱腳氣而形質實者,宜用加味蒼柏散,即羌活、獨活、蒼朮、白朮、生地黃、知母、黃柏、赤芍、當歸、牛膝、甘草、木通、防己、木瓜、檳榔也。

大防風湯

兩膝腫大而疼痛,髀脛枯細鶴膝風,大防風附羌牛杜,十全大補減茯苓。

【注】兩膝腫大疼痛,膝上至髀、膝下脛足枯細,但存皮骨,兩膝狀若鶴膝,故名鶴膝風也。宜大防風湯,即防風、附子、羌活、牛膝、杜仲、人參、白朮、炙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炙耆、肉桂也。此病若得之於痢疾病後者,名曰痢風,亦用此方。

白話文:

腳氣死證:

腳氣病嚴重時,脈搏急促,下腹部堅硬,感覺不到痛癢,不出三五天,邪氣就會侵入心臟。若邪氣入心,就會嘔吐、呼吸困難、胸悶,這是腳氣衝擊心臟的表現。眼睛和額頭都發黑,神志恍惚,胡言亂語,這是水邪攻克心陽的徵兆,因此性命難保。

治療腳氣的藥方:

攢風散、羌活導滯湯、勝濕餅子、五積散、獨活寄生湯等。

初期腳氣,外邪實證無汗,用攢風散發汗;裡實熱盛,大小便不通暢,用羌活導滯湯瀉下;濕邪盛重腫脹,用勝濕餅子;寒濕證,用五積散加附子;寒虛證,用獨活寄生湯補益。

當歸拈痛湯:

用於濕熱腳氣且氣血虛弱者。

加味蒼柏散:

用於濕熱腳氣且體質實證者。

大防風湯:

用於雙膝腫大疼痛,大腿和小腿萎縮,膝蓋像鶴膝一樣彎曲的鶴膝風。此病若因痢疾後遺症引起,稱為痢風,也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