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雜病心法要訣》~

回本書目錄

1. 卷—

2. 中風總括

風從外中傷肢體,痰火內發病心官,體傷不仁與不用,心病神昏不語言。當分中絡經腑臟,更審虛實寒熱痰,脫證撒手為脾絕,開口眼合是心肝,遺尿腎絕鼾聲肺,閉證握固緊牙關,初以通關先取嚏,痰壅不下吐為先。

【注】風,謂虛邪,賊風從外而中傷人四肢軀體,故名曰中風,痰火,謂痰火從內而發,病人心主之官,故名曰痰火。體中風邪,輕則頑麻不仁,重則癱瘓不用。心病痰火,輕則舌強難語,重則痰壅神昏。此證或內或外,單病輕,兼病重,當細辨其中絡。中經,中腑,中臟,及中經絡兼中腑臟。

並細審其兼虛、兼實、兼寒、兼熱、兼痰,與夫脫證、閉證之淺深緩急而治之,凡初中宜先用通關散取嚏,有嚏可治,無嚏多死。口噤者,用開關散,擦牙軟之,痰涎壅盛,用諸吐法湧之。若口噤不開,湯藥不能下咽者,則將應服之藥,隨引調如麵茶,含在不病人口內,用葦管或筆管插入病人鼻孔,使氣連藥吹之,其藥自能入咽。不可用金器撬之,恐傷齒也。

【按】中風一證,分中血脈、中腑、中臟,始自李東垣,中血脈者,大秦艽湯;中腑者,小續命湯;中臟者,三化湯。然從未見有三化湯中臟之證,惟《金匱》書中分為四證:曰絡、曰經、曰腑、曰臟,其說最為的當,可為後世法。蓋口眼喎斜,肌膚不仁,邪在絡也;左右不遂,筋骨不用,邪在經也;昏不識人,便尿阻隔,邪在腑也;神昏不語,唇緩涎出,邪在臟也。學者細閱諸家之論,自知不謬云爾。

白話文:

中風總括

中風是由外邪入侵損傷肢體,或體內痰火內生,侵犯心臟所致。輕則肢體麻木無知覺或癱瘓無力,重則神志昏迷,不能言語。需仔細辨別病灶位於經脈、腑臟或臟器,並判斷虛實、寒熱、痰濕等情況。若為脫證,則預後不良,表現為面色蒼白,呼吸微弱;若為閉證,則表現為肢體拘緊,牙關緊閉。初期應先使用通關散,誘導打噴嚏,以排出邪氣。若痰液阻塞,則需催吐。

若病人因痰液阻塞而口噤不能張開,無法吞服湯藥,可將藥物調製成糊狀,放入健康人的口中,再用葦管或筆管插入病人鼻孔,將藥物吹入咽喉。切勿使用金屬器物撬開嘴巴,以免傷到牙齒。

中風可分為中於血脈、腑臟、臟器三種,李東垣提出以大秦艽湯治中血脈,小續命湯治中腑,三化湯治中臟。但實際上很少見到完全符合三化湯所述的中臟證。金匱要略將中風分為絡、經、腑、臟四證,此說最為精確,後世醫家應以此為準則。口眼歪斜、肌膚麻木,屬邪氣在經絡;肢體活動不便,筋骨無力,屬邪氣在經脈;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屬邪氣在腑臟;神志昏迷,不能言語,口唇鬆弛,涎液流出,屬邪氣在臟器。學習者應仔細研讀歷代醫家的論述,便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3. 中風死候

寸口脈平卒中死,生氣獨絕暴脫之,五臟幾息呼吸泯,譬如墮溺豈能期。脈來一息七八至,不大不小尚能醫,大小浮晝沉夜死,脈絕不至死何疑。脫證並見皆死候,搖頭上竄氣長噓,喘汗如油痰拽鋸,肉脫筋痛發枯直。

【注】寸口脈平,謂寸、關、尺脈俱平之人,忽然卒中而死者,皆因中邪太甚,閉塞九竅天真之氣,不能與人之生氣相通,則獨絕於內也。譬如墮跌溺水,豈能預期其死耶!脈來一息七、八至者,不大不小雖困可治。若大而無倫,小而如纖,浮主晝死,沉主夜死,不可治也。五臟脫證,若三臟,四臟並見,及搖頭上竄等證,皆死候也。

通關散,開關散,熏鼻法,解語法

通關星皂細荷半,開關烏梅冰片南,巴油紙皂煙燻鼻,龜尿舌下點難言。

【注】通關散:南星、皂角、細辛、薄荷、生半夏為末。吹鼻有嚏可治。開關散:烏梅肉、冰片、生南星為末,擦牙,其噤可開。巴豆油紙卷皂角末,燒煙燻入鼻內,人事自省。取龜尿點在舌下,言語自易。

三聖散,瓜蒂散,全蠍散,五元散,巴礬丸

無汗吐宜防藜蒂,有汗瓜蒂入蠍全,重劑藜豆礬皂膽,痰壅吐以巴礬丸。

【注】痰涎壅盛,無汗表實,用三聖散,即防風、藜蘆、瓜蒂吐之。有汗裡實,用瓜蒂散,即瓜蒂、赤小豆,或用全蠍散,即瓜蒂散加全蠍吐之。此皆吐之輕劑也,甚則用五元散,乃藜蘆、赤小豆,白礬、皂角、膽礬、巴礬丸,即巴豆,枯白礬吐之。

烏藥順氣散

烏藥順氣實中絡,喎斜頑麻風注疼,麻黃枳桔烏蠶共,白芷乾薑陳草芎。

【注】實中絡,謂風邪中絡之人,形氣實者也。喎斜,口眼歪斜也。頑麻,肌膚麻木也。風注疼,風氣攻注骨節疼也。是方麻黃、枳殼、桔梗、烏藥、殭蠶、白芷、陳皮、乾薑、甘草、川芎也。

大秦艽湯

大秦艽湯虛中絡,喎斜偏廢減參珍,秦艽生地石膏共,羌獨防芷細辛芩。

【注】虛中絡,謂風邪中絡之人,形氣虛者也。偏廢,謂半身不遂也。減參珍,謂八珍湯減去人參,加入秦艽、生地。石膏。羌活、獨活、白芷、防風、細辛、黃芩也。偏廢是中經之證,而亦可治之者,以此方能養血榮筋,為久病風人調理之劑。

換骨丹

中經氣實宜換骨,喎斜癱瘓芷芎防,冰麝朱香槐苦味,仙人麻首蔓蒼桑。

【注】中經氣實,謂風邪中經之人,形氣實也。癱,左不用也;瘓,右不用也。換骨丹:白芷、川芎,防風、冰片、麝香、硃砂、木香、槐角、苦參、五味子,葳靈仙、人參、麻黃膏、何首烏、蔓荊子、蒼朮、桑皮也,麻黃膏者,以麻黃熬成膏,和煎藥為丸,硃砂滾衣也。

小續命湯

小續命湯虛經絡,八風五痹總能全,麻杏桂芍通營衛,參草歸芎氣血宣,風淫防風濕淫己,黃芩熱淫附子寒,春夏石膏知母入,秋冬桂附倍加添。

【注】虛經絡,謂風邪中經。中絡之人,形氣虛也,八風,謂八方之邪風中人為病也。五痹,詳見痹門要訣中。

黃耆五物湯

黃耆五物虛經絡,偏廢虛風無力癱,心清語謇因舌軟,舌強神濁是火痰,補衛黃耆起不用,益營芍桂棗姜煎,左加當歸下牛膝,筋瓜骨虎附經添。

【注】黃耆五物湯,治因虛召風,中人經絡而病半身不遂者。然審其人若舌強難言,神氣不清,則是痰火為病,不宜此方,若心清語謇,舌軟無力難言者,乃是營衛不足之病,宜用此方。經曰:衛虛則不用,營虛則不仁。此方君黃耆而補衛,以起不用;臣桂枝、白芍而益營,以治不仁;佐生薑、大棗以和營衛也。不仁不用在右者屬氣,宜倍加黃耆;在左者屬血,則加當歸。

在下兩腿兩膝軟者,則加牛膝;骨軟不能久立者,則加虎骨;筋軟難於屈伸者,則加木瓜;周身或左或右經絡不宣通者,則加炮附子,有寒者亦加之。此方屢試屢效者,其功力專於補外,所以不用人參補內、甘草補中也。

三化湯,搜風順氣丸

三化氣實風中腑,昏冒閉滿小承羌。形氣俱虛及風燥,搜風順氣自然康。

【注】氣實風中腑,謂風邪中腑之人,形氣實也。昏冒,謂神昏不知人也。閉滿,謂二便阻隔腹滿脹也,小承羌,謂小承氣湯(厚朴、枳實,大黃)加羌活,即三化湯也。若其人形氣俱虛,則當以搜風順氣丸緩緩治之,自然康也,久病風之人,大便多結燥,謂之風燥。或用續命湯汗過,三化湯下過,津液枯乾,以致結燥。

凡病不論中經絡臟腑,但有二便阻隔,形氣不足,難堪攻下者,均宜此法,以搜六腑之風,通腸胃中之氣,二便自利矣。

牛黃清心丸

牛黃清心實中藏,痰壅神昏不語言,口眼喎斜形氣盛,兩手握固緊牙關。

【注】牛黃清心丸,治風邪中臟之人,形氣俱實,其證痰涎壅塞,神昏不能言語,口眼喎斜,形氣滿盛,兩手握固,牙關緊急之閉證,皆可服之。

參附湯

參附湯治虛中臟,唇緩涎出不語言,昏不知人身偏廢,五脫證見倍參煎。

【注】參附湯,即人參、附子也,治風邪中臟之人,形氣俱虛,其證唇緩不收,痰涎流出,神昏不語,身肢偏廢,或與五臟脫證並見,宜大倍人參,先固虛脫,次治風邪可也。

千金還魂湯

經絡閉證卒中惡,氣促神昏不識人,無汗拘急身偏痛,肉桂麻草杏還魂。

【注】經絡閉證,謂風邪中經絡之閉證也。氣促,謂氣粗盛也,無汗四肢拘急,身體偏痛,乃表邪固閉,宜用肉桂、麻黃、甘草、杏仁,即還魂湯以開之。

奪命散

臟腑閉證腹滿閉,昏噤痰結在喉間,危急湯藥不能下,奪命巴芷半葶南。

【注】臟腑閉證,謂風邪中臟腑之閉證也。腹滿閉,謂腹滿二便閉也。兼之神昏口噤不開,結痰喉間不下,宜用是方吐下之,巴豆、白芷,半夏、葶藶、生南星也。

三生飲

三生飲治中風寒,厥逆沉伏湧氣痰、星香烏附俱生用,氣虛加參脫倍添。

【注】中風寒,謂不論經絡臟腑、風邪中臟寒之人也。厥逆,謂四肢冷也。沉伏,謂六脈沉伏也。是方生南星、生川烏、生附子、木香也。惟寒盛氣實者宜之。若氣虛者加人參,虛極將脫者大倍人參,始可用之而無倒戈之害也。

祛風至寶湯

祛風至寶中風熱,浮數面赤熱而煩,通聖加蠍天麻細,白附羌獨連柏蠶。

【注】中風熱,謂不論經絡臟腑,風邪中腑熱之人也。浮數,謂六脈浮數也。熱而煩,謂身熱心煩也。通聖,謂防風通聖散,方中加全蠍、天麻、細辛、白附、羌活、獨活、黃柏、黃連、殭蠶也。防風通聖散,詳在傷寒門。

青州白丸子

青州白丸中風痰,喎斜癱瘓湧痰涎,小兒驚痰為妙藥,白附烏星半夏丸。

【注】中風痰,謂不論經絡臟腑、風邪中表,有痰飲之人也。湧痰涎,謂痰涎湧盛也。是方生白附子、生川烏,生南星、生半夏、法制為丸也。

羌活愈風湯

羌活愈風治外中,手足無力語出難,肌肉微掣不仁用,大秦艽湯參再添,官桂黃耆杜防己,知枳柴荷蔓菊前,蒼麻半樸杞地骨,調理諸風症可安。

【注】治外中,謂風從外中之病也,此病之來,必有先兆,如手足無力,語言謇澀,時有肌肉微動牽掣,大指次指麻木不用,皆風邪外中之先兆也,宜用此湯。大秦艽湯參再添,謂大秦艽湯方中,再添人參、官桂、黃耆、杜仲、防己、知母、枳殼、柴胡、薄荷、蔓荊子、菊花、前胡、蒼朮、麻黃、半夏、厚朴、枸杞、地骨皮也。

調理諸風症可安,謂凡中風內邪將除,外邪漸盡,更服此藥調理,以行導諸經,久則大風悉去,清濁自分,榮衛自和矣。

清熱化痰湯

清熱化痰治內發,神短忽忽語失常,頭眩腳軟六君麥,芩連菖枳竹星香。

【注】治內發,謂痰火內發之病也。此病之來,必有先兆,如神短忽忽,言語失常,上盛下虛,頭眩腳軟,皆痰火內發之先兆也,宜用此湯,即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橘紅、半夏、麥冬、黃芩、黃連、石菖蒲、枳實、竹茹,南星、木香也。

地黃飲子

四肢不收無痛痱,偏枯身偏不用疼,其言不變志不亂,邪在分腠五物能。甚不能言為喑痱,奪厥入臟病多凶,地黃桂附蓉巴遠,萸斛冬味薄菖苓。

【注】風痱、偏枯、喑痱三病,皆屬外中,而有微甚淺深之別也。風痱,謂四肢不收,身無痛處,偏枯,謂半身不遂,身有痛處。其言不變志不亂,乃邪微淺,病在分腠榮衛之間,以黃耆五物湯能補榮衛而散風邪也。甚者不能言,志亂神昏,則為喑痱,乃腎虛內奪,少陰不至而厥,其邪已入於臟,故曰病多凶也。

地黃飲子是治腎虛內奪之方,是方熟地、肉桂、附子、肉蓯蓉、巴戟、遠志、山萸、石斛、麥冬、五味子、薄荷、石菖蒲、茯苓也。

滌痰湯

滌痰內發迷心竅,舌強難言參蒲星,溫膽熱盛芩連入,神昏便閉滾痰攻。

【注】內發,謂痰火內發,迷人心竅,令人精神恍惚,舌強難言也。滌痰湯,即人參、菖蒲、南星、合溫膽湯也,溫膽湯,橘紅、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實也。熱盛加黃芩、黃連,大小二便閉,用礞石滾痰丸攻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