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雜病心法要訣》~ 卷— (2)

回本書目錄

卷— (2)

1. 類中風總括

類中類乎中風證,屍厥中虛氣食寒,火濕暑惡皆昏厥,辨在喎斜偏廢間。

【注】類中風證,皆名屍厥,謂形厥而氣不厥也,故口鼻無氣,狀類死屍而脈自動也。中虛、中氣、中食、中寒、中火、中濕、中暑、中惡等證,雖忽然昏倒,人事不省,類乎真中風病,但不見口眼喎斜,偏廢不仁不用等證,自可辨也。

獨參湯,參附湯,星香湯,三物備急丹,奪命散

屍厥無氣而脈動,或脈微細有無間。緣於病後氣血竭,人參參附星香痰,氣閉腹滿二便閉,或腹急痛備急丹,服後轉鳴吐下驗,喉間痰結奪命先。

【注】屍厥之證,有虛、有實,虛者,以獨參湯。虛兼寒者,以參附湯。虛兼痰者,以星香飲加人參湯。實者氣閉似死,脈動有力,腹滿脹,二便閉或腹急痛,氣閉,前後不通者,以備急丹。實兼痰者,以奪命散。

補中益氣湯,生脈補精湯

補中益氣療虛中,煩勞過度氣不升,虛冒有痰加苓半,欲冒生麥地歸茸。

【注】補中益氣湯治虛中之證,即李杲所云:內傷氣虛之人,煩勞過度,清氣不升,忽然昏冒也。欲冒,謂因房勞過度昏冒也。生脈飲即人參、麥冬、五味子合熟地、當歸、鹿茸,名曰生脈補精也。

木香調氣飲

木香調氣實氣中,暴怒氣逆噤昏痰,風浮肢溫氣沉冷,木藿砂蔻草丁檀。

【注】實氣中,謂形氣俱實之人中氣也。因暴怒氣逆,忽然昏倒噤急也。風浮肢溫氣沉冷,謂中風之人,脈浮手足溫,中氣之人,脈沉手足冷,可別也。是方木香,藿香、砂仁、白蔻、甘草、丁香、檀香也。

八味順氣散

八味順氣虛氣中,標本兼施邪正安,參苓朮草扶元氣,烏芷青陳利氣痰。

【注】虛氣中,謂形氣俱虛之人中氣也。宜用此標本兼施,邪正相安之劑也。

瓜蒂散,姜鹽湯

食中過飽感寒風,或因怒惱塞胸中,忽然昏厥肢不舉,瓜蒂姜鹽探吐平。

【注】瓜蒂散,挾痰者用之。薑湯,挾寒者用之。鹽湯,過食者用之。探吐,謂作此湯數盅,令病者飲一盅,隨用指探吐,不吐再飲再探,以吐通快為度,可立愈也。

附子理中湯

附子理中療寒中,腹痛拘急噤牙關,有汗身寒或吐瀉,附子參朮草姜干,無汗身寒加麻細,陰毒川烏用生煎,嘔吐丁香吳萸入,脈微欲絕倍參添。

【注】寒中之證,即腹痛諸證者是也,宜用附子理中湯。若無汗加麻黃。細辛,陰毒加生川烏,嘔吐加丁香、吳茱萸,脈微欲絕倍加人參,陰毒寒極也,詳在《傷寒心法》。

涼膈散

涼膈火中神昏冒,梔翹芩薄草硝黃,兼治一切胸膈熱,便燥譫妄與斑狂。

【注】火中之證,即劉完素所云:七情過極,五志之火內發,則令人昏倒無知,筋骨不用也。

香薷飲,藿香正氣散,辰砂益元散,熨臍法,蒼朮白虎湯,人參白虎湯

暑中須分陰與陽,陰邪無汗似寒傷,壯熱心煩或嘔瀉,香薷扁樸二香湯,更兼昏憒蒸蒸汗,面垢喘渴證為陽,不省熨臍灌蒜水,益元蒼參白虎湯。

【注】陰邪無汗似寒傷,謂暑中陰邪,似傷寒頭痛身痛,惡寒無汗,而更壯熱心煩,或嘔或瀉也,得之於受暑納涼,寒外暑內,宜香薷飲。二香湯,謂香薷飲合藿香正氣飲,詳在霍亂門,若有如上之證,更兼精神昏憒,蒸蒸自汗,面垢喘渴,則為暑中陽邪,得之於赤日長途,中外皆熱,初中昏憒不省者,急以熱物熨臍,蒜汁合水灌之即省,繼以辰砂益元散。氣實者,蒼朮白虎湯,氣虛者,人參白虎湯,選而用之可也。

滲濕湯

滲濕濕中內昏冒,震亨濕熱熱生痰,厚味醇酒生冷水,胃苓香附撫砂連。

【注】濕中內,謂濕從內生之病,即朱震亨所云:濕熱生痰,昏冒之證,得之於傷厚味醇酒生冷水物過節也。滲濕湯,即胃苓湯加香附、撫芎、砂仁、黃連。

除濕湯

除濕陰雨濕蒸霧,臥濕涉水瘴山嵐,頭身重痛便溏腫,羌藁升柴防水煎。

【注】除濕湯,即羌活、藁本、升麻、柴胡、防風、蒼朮,治濕因外中。得之於天陰淫雨,晴後濕蒸,早晨霧露,及久臥濕地,遠行涉水,瘴氣山嵐。其證頭身重痛,甚而昏冒大便溏瀉,皮膚浮腫也。

調氣平胃散

調氣平胃療惡中。廟塚忤惡卒然昏。面黑錯忘蘇合主,次以木香平胃勻。

【注】蘇合主,謂中惡之病,以蘇合香丸為主也。次以木香平胃勻,謂以中氣木香調氣散之方,合平胃散之藥調理也。

白話文:

[對於類似中風的症狀總結]

類似中風的症狀,可能是屍厥、氣虛、食寒、火濕暑等惡性情況導致的昏迷,主要差別在於口眼是否歪斜和身體一側是否無力。

【註解】類似中風的症狀通常被稱為屍厥,指的是身體似乎失去生命跡象,但實際上仍有氣息,只是看起來像死屍,脈搏仍然存在。氣虛、氣中、食中、寒中、火中、濕中、暑中、惡中等情況,雖會突然昏迷,無法應對外界刺激,看似真的中風,但不會出現口眼歪斜,身體一側無力的情況,由此可以區分。

獨參湯、參附湯、星香湯、三物備急丹、奪命散

屍厥患者無呼吸但脈搏仍在,脈搏可能微弱或時有時無。這是因為疾病後,氣血耗盡。對於屍厥,如果氣血虛弱,使用獨參湯;虛弱兼有寒氣,使用參附湯;虛弱兼有痰,使用星香湯加上人參湯;如果氣閉且腹部滿脹,二便不通,或者腹部劇烈疼痛,使用備急丹;如果實證且有痰,使用奪命散。

補中益氣湯、生脈補精湯

補中益氣湯能治療氣虛的問題,尤其是過度勞累導致的清氣不升,突然感到頭暈。若伴有痰,可以加上茯苓和半夏;若是因為房事過度導致的昏厥,則使用麥門冬、生地、當歸和鹿茸。

木香調氣飲

木香調氣飲用於治療實證的氣中,適用於因暴怒導致氣逆,突然昏倒且口齒緊閉的患者。中風患者的脈象浮,四肢溫暖,而中氣患者的脈象沉,四肢冰冷,可以此區分。該方主要成分為木香、藿香、砂仁、白蔻、甘草、丁香、檀香。

八味順氣散

八味順氣散用於治療虛證的氣中,適合形氣俱虛的患者,標本兼治,使邪氣與正氣達到平衡。該方包括人參、茯苓、白朮、甘草來扶正元氣,烏藥、白芷、青皮、陳皮來利氣化痰。

瓜蒂散、薑鹽湯

過飽食後感受寒風,或因情緒激動導致胸部堵塞,突然昏迷且肢體不能動彈,可以使用瓜蒂散、薑湯、鹽湯催吐。

附子理中湯

附子理中湯用於治療寒中,即腹痛、拘急、牙關緊閉、有汗身寒或嘔吐、腹瀉的情況。若無汗身寒,可以加入麻黃、細辛;如果是陰毒,可以加入生川烏;如果嘔吐,可以加入丁香、吳茱萸;如果脈搏微弱,加倍使用人參。

涼膈散

涼膈散用於治療火中,即神志不清、心煩意亂的情況。該方由梔子、連翹、黃芩、薄荷、甘草、芒硝、黃連組成,同時也能治療胸膈熱、大便乾燥、譫妄和斑疹。

香薷飲、藿香正氣散、辰砂益元散、熨臍法、蒼朮白虎湯、人參白虎湯

治療暑中,需分別考慮陰陽兩種情況。陰邪無汗,類似於寒傷,可使用香薷飲、扁豆、厚朴、二香湯;若伴隨精神混亂、大量出汗、面色污濁、喘息口渴,則為暑中陽邪,可使用辰砂益元散、蒼朮白虎湯或人參白虎湯。

滲濕湯

滲濕湯用於治療濕中內,即濕熱生痰導致的神志不清。該方由胃苓湯加上香附、撫芎、砂仁、黃連組成。

除濕湯

除濕湯用於治療因陰雨、潮濕、霧氣、瘴氣等導致的濕中。該方由羌活、藁本、升麻、柴胡、防風、蒼朮組成。

調氣平胃散

調氣平胃散用於治療惡中,即廟塚忤惡突然昏迷。面色發黑、記憶錯亂,可以使用蘇合香丸;之後使用木香平胃散來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