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心法要訣》~ 卷— (6)
卷— (6)
1. 類中風總括
暑中須分陰與陽,陰邪無汗似寒傷,壯熱心煩或嘔瀉,香薷扁樸二香湯,更兼昏憒蒸蒸汗,面垢喘渴證為陽,不省熨臍灌蒜水,益元蒼參白虎湯。
【注】陰邪無汗似寒傷,謂暑中陰邪,似傷寒頭痛身痛,惡寒無汗,而更壯熱心煩,或嘔或瀉也,得之於受暑納涼,寒外暑內,宜香薷飲。二香湯,謂香薷飲合藿香正氣飲,詳在霍亂門,若有如上之證,更兼精神昏憒,蒸蒸自汗,面垢喘渴,則為暑中陽邪,得之於赤日長途,中外皆熱,初中昏憒不省者,急以熱物熨臍,蒜汁合水灌之即省,繼以辰砂益元散。氣實者,蒼朮白虎湯,氣虛者,人參白虎湯,選而用之可也。
滲濕湯
滲濕濕中內昏冒,震亨濕熱熱生痰,厚味醇酒生冷水,胃苓香附撫砂連。
【注】濕中內,謂濕從內生之病,即朱震亨所云:濕熱生痰,昏冒之證,得之於傷厚味醇酒生冷水物過節也。滲濕湯,即胃苓湯加香附、撫芎、砂仁、黃連。
除濕湯
除濕陰雨濕蒸霧,臥濕涉水瘴山嵐,頭身重痛便溏腫,羌藁升柴防水煎。
【注】除濕湯,即羌活、藁本、升麻、柴胡、防風、蒼朮,治濕因外中。得之於天陰淫雨,晴後濕蒸,早晨霧露,及久臥濕地,遠行涉水,瘴氣山嵐。其證頭身重痛,甚而昏冒大便溏瀉,皮膚浮腫也。
調氣平胃散
調氣平胃療惡中。廟塚忤惡卒然昏。面黑錯忘蘇合主,次以木香平胃勻。
【注】蘇合主,謂中惡之病,以蘇合香丸為主也。次以木香平胃勻,謂以中氣木香調氣散之方,合平胃散之藥調理也。
白話文:
[類中風總括]
中暑必須區分是陰暑還是陽暑。陰暑的症狀是沒有汗,像受寒一樣感到身體不適,但同時會發高燒、心煩、噁心或腹瀉。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香薷扁豆厚朴二香湯來治療。如果情況更嚴重,出現昏迷、持續出汗、臉色污垢、呼吸急促和口渴,那就是陽暑了。如果昏迷不醒,可以嘗試用熱敷肚臍,並灌入蒜汁和水,然後再使用益元蒼參白虎湯來治療。
**【註解】**陰暑沒有汗,像傷寒一樣,會頭痛、全身痠痛、怕冷但無汗,而且會發高燒、心煩,可能還會噁心或腹瀉。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在炎熱天氣下貪涼所致,體內有暑熱,體表有寒氣。可以使用香薷飲來治療。二香湯是指香薷飲加上藿香正氣飲。如果出現上述症狀,還伴隨精神昏沉、持續出汗、臉色污垢、呼吸急促和口渴,就是陽暑。陽暑通常是因為在烈日下長時間行走,體內體外都感到熱。剛開始昏迷不醒時,要立即用熱敷肚臍,灌入蒜汁和水,醒來後再使用辰砂益元散。如果體質強壯,可以使用蒼朮白虎湯;如果體質虛弱,可以使用人參白虎湯,根據情況選擇使用。
[滲濕湯]
體內濕氣過重,會導致昏沉、頭暈,朱震亨認為這是因為濕熱導致生痰。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過度食用肥膩食物、濃酒或生冷食物所致。可以使用胃苓湯加上香附、川芎、砂仁和黃連來治療。
**【註解】**體內濕氣過重是指濕邪從體內產生,就像朱震亨所說的,濕熱會產生痰,導致昏沉的症狀。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過度食用肥膩食物、濃酒或生冷食物所致。滲濕湯是指胃苓湯加上香附、川芎、砂仁和黃連。
[除濕湯]
陰雨天、濕氣重的霧氣、久臥潮濕之地、涉水或瘴氣山嵐都會導致體外濕邪入侵。這些情況會導致頭身沉重疼痛、大便稀溏、身體浮腫。可以使用羌活、藁本、升麻、柴胡、防風和蒼朮煎煮的藥湯來治療。
**【註解】**除濕湯是指羌活、藁本、升麻、柴胡、防風和蒼朮的組合,用來治療因外感濕邪引起的疾病。這些情況包括:陰雨天、雨後濕氣蒸騰、早晨霧氣、久臥潮濕之地、遠行涉水或瘴氣山嵐。其症狀是頭身沉重疼痛,嚴重時可能昏迷、大便稀溏,皮膚浮腫。
[調氣平胃散]
調氣平胃散可以用來治療因外邪侵襲導致的突然昏迷,例如在廟宇或墳墓等不潔淨的地方受邪。患者可能出現臉色發黑、神智不清等症狀。這種情況應先使用蘇合香丸,然後再用木香調氣散配合平胃散來調理。
**【註解】**蘇合主是指用蘇合香丸來治療中邪的疾病。木香平胃勻是指使用木香調氣散和平胃散的藥方來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