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心法要訣》~ 卷二 (1)
卷二 (1)
1. 內傷總括
內傷勞役傷脾氣,飲食傷胃傷其形,傷形失節溫涼過,氣濕熱暑火寒中。
白話文:
內傷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了脾氣,飲食不當則會傷害到胃,進而影響身體的形態;身體受傷後如果調理不當,比如溫度控制不好,過冷或過熱,都會進一步加重病情;此外,氣候的濕、熱、暑、火、寒等變化也都能夠對人體造成影響。
【注】勞役傷氣,傷元氣也。飲食傷形,傷胃腑也。傷氣宜補,有熱中、濕熱。暑熱、火鬱、寒中之不同。傷形宜消,有飲食失節、過於溫涼之不一也。
白話文:
過度勞動傷及氣,這是傷了元氣。飲食不節傷及身形,這是傷了胃腑。傷了氣應該補益,但要區分是內熱、濕熱、暑熱、火鬱還是內寒等不同情況。傷了形應當消導,但也要區分飲食失節,或是過度溫涼等不同情況。
2. 內傷外感辨似
內傷脈大見氣口,外感脈大見人迎,頭疼時痛與常痛,惡寒溫解烈火仍,熱在肌肉從內泛,熱在皮膚捫內輕,自汗氣乏聲怯弱,雖汗氣壯語高聲,手心熱兮手背熱,鼻息氣短鼻促鳴,不食惡食內外辨,初渴後渴少多明。
白話文:
內傷:脈搏又大又快,可以看出是氣口。
外感:脈搏又大又快,可以看出是人迎。
頭疼:有時痛,有時不痛,怕冷,溫熱後症狀減輕、大火仍在。
熱邪在肌肉內:從內部向外發散。
熱邪在皮膚上:摸起來不燙。
自汗:氣虛、聲音微弱,雖然出汗但氣勢強壯、說話聲音宏亮。
手心熱、手背熱:鼻息短促,呼吸急促。
不思飲食:內外證有區別。
剛開始口渴,後來不渴:少量或大量出汗,都很明顯。
【注】內傷外感脈皆大,內傷之脈、氣口大於人迎,不似外感之脈、人迎大於氣口也。內傷外感皆頭痛,內傷之頭痛有時而痛,有時不痛,不似外感之頭痛,常常而痛不休也。內傷外感皆惡寒,內傷之惡寒得就溫衣而即解,不似外感之惡寒,雖近烈火而仍惡也。
白話文:
內傷和外感疾病的脈象都比較大,但內傷的脈象中,氣口的脈搏跳動比人迎大,而外感的脈象中,人迎的脈搏跳動比氣口大。內傷和外感疾病都會頭痛,但內傷的頭痛時而痛,時而不痛,而外感的頭痛常常疼痛不止。內傷和外感疾病都會惡寒,但內傷的惡寒可以通過穿上溫暖的衣服來緩解,而外感的惡寒即使靠近烈火,也依然會感到寒冷。
內傷外感皆發熱,內傷之發熱,熱在肌肉,以手捫之,熱從內泛,不似外感之發熱,熱在皮膚,以手捫之,熱自內輕也,內傷外感皆自汗,內傷之自汗,氣短乏聲怯弱,不似外感之自汗,氣壯促語聲高也,內傷外感手皆熱,內傷之熱手心熱,不似外感之熱,手背熱也,內傷外感皆鼻不和,內傷之鼻息氣短而喘,不似外感之鼻息氣促而鳴也。
白話文:
內傷和外感都會發燒,內傷的發燒,熱在肌肉,用手摸上去,熱從裡面透出來,不像外感發燒,熱在皮膚,用手摸上去,熱從表面輕微透出。內傷和外感都會自汗,內傷的自汗,氣短、聲音低怯弱,不像外感的自汗,氣壯、話多、聲音高。內傷和外感都會手熱,內傷的手心熱,不像外感的手背熱。內傷和外感都會鼻塞。內傷的鼻息氣短而喘,不像外感鼻息氣急促而帶鳴聲。
內傷外感皆不食,內傷之不食口中無味,不似外感之不食,聞食則惡也,內傷外感皆渴,內傷之渴初病即渴,其飲甚少,不似外感之渴,三日後始渴,其飲甚多也。
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內傷和外感都不想吃東西,內傷不想吃東西是因為嘴中沒有味道,不像外感不想吃東西,是因為聞到食物就厭惡。內傷和外感都會感到口渴,內傷引起的口渴是從生病開始就口渴,喝的水也很少,不像外感引起的口渴,是三天後才開始口渴,喝的水也很多。
補中益氣升陽清,熱傷氣陷大虛洪,頭痛表熱自汗出,心煩口渴畏寒風,困倦懶言無氣動,動則氣高喘促聲,保元甘溫除大熱,血歸氣術補脾經,佐橘降濁散滯氣,升柴從胃引陽升,陰火腎躁加地柏,陽熱心煩安神寧。
白話文:
補益中氣使陽氣升清,如果熱氣傷了氣,導致氣向下陷,就會出現大虛弱和洪大的脈象。頭痛是表證有熱,自汗外出。心煩口渴,畏寒怕風。睏倦懶得說話,沒有一點精神。稍微活動就會氣喘吁吁,呼吸急促。保元甘溫湯可以去除大熱,通過血歸於氣,術補脾經,佐以橘皮降濁散滯氣,加入升柴從胃引陽升,陰火腎躁再加地柏,陽熱心煩再加安神寧。
【注】補中益氣湯治內傷,清陽下陷,因勞役過度,熱傷元氣,故脈虛大而洪也,內傷頭痛,時作時止也。內傷表熱,嘗自汗出也。心煩,氣虛惡煩勞也。口渴,氣陷不蒸化也,畏寒畏風。表氣虛失衛也,困倦懶言,中氣乏不周也。動則氣喘上氣,不足息也。保元,謂人參、黃耆、甘草,名保元湯也。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治療內傷、元氣虛弱,陽氣沉降,因過度勞累而導致元氣受損。因此,脈搏虛弱、脈象有力而洪大,內傷引致頭疼,時常發作,時常停止。內傷表熱,常常自發出汗,心煩,是氣虛所致,惡煩勞。口渴,是氣陷不蒸化所致,畏寒畏風,是表氣虛、失衛所致。睏倦懶散不愛說話,是中氣虛弱不周所致。稍微一活動就氣喘和上氣,是氣虛所致。保元是指人參、黃芪、甘草,合稱保元湯。
臣當歸和脾血,白朮益脾氣,佐橘皮降濁、散胸中滯氣,升、柴、升清,從胃中引陽也,陰火時顯躁熱,加黃柏、生地,補水救陰。陽熱晝夜心煩,合硃砂安神丸,瀉火安神。
調中益氣湯
白話文:
當歸能調和脾臟中的血液,白朮可以增強脾氣,桂皮、橘皮可以幫助散去胸中的鬱氣,柴胡和升麻可以昇陽氣,引導胃中的陽氣上升。陰火時常會顯出煩躁和燥熱的症狀,此時可以加入黃柏、生地,以滋補水陰來拯救陰氣。陽熱導致晝夜心煩,可以將硃砂安神丸合用,以瀉火、安神。
調中弦洪緩沉澀。濕熱體倦骨痠疼,氣少心煩忽肥瘦,口沫食出耳鳴聾,胸膈不快食無味,二便失調飧血膿,保元升柴蒼橘柏,去柏加木亦同名。
白話文:
調中弦脈洪大、緩和、沉遲、澀滯。濕熱體虛,四肢睏倦,骨頭痠痛,氣短、心煩、忽胖忽瘦,口水多、食後嘔吐、耳鳴耳聾,胸膈不舒、食無味,大小便失調、有膿血,用保元湯或升柴湯,加蒼朮、橘皮、柏子,去柏子、加木香也行,方名相同。
【注】調中益氣湯亦治內傷。清氣下陷,濁氣上乘,清濁相干而兼濕熱者,故二便不調,飧瀉膿血也。此湯與補中益氣湯,雖互相發明,然其證脈則不可不分別也。內傷之病,脾胃元氣一虛,四臟失其調和,所以五臟之脈,交相混見,故肝弦、心洪、脾緩之脈反見於上。按之沉澀,肺脈而反見於下也。
白話文:
調中益氣湯(這個湯藥)也治療內傷。清氣下陷,濁氣上乘,清濁相干而兼濕熱者,所以大小便不調,拉肚子帶膿血。這個湯藥與補中益氣湯,雖然互相發明,但是它們的證狀和脈象不可以不分別。內傷的疾病,脾胃元氣一虛,四臟失去調和,所以五臟的脈象,交相混見,所以肝臟的弦脈、心臟的洪脈、脾臟的緩脈反而出現在上面。壓按時感到沉澀,肺臟的脈象反而出現在下面。
身肢重倦,氣不周也。骨節痠疼,血不榮也。氣少,中氣乏也。心煩,心血少也。忽肥忽瘦者,火乘土位,上並陽分。則血脈上行而上盛,故面赤紅而肥;下並陰分,則血脈下行而上虛,故面青白而瘦,即今之虛損病人,早則面青白瘦而惡寒,午後則面紅赤肥而發熱者是也,口沫,謂口中沃沫,脾不散精也。食出,謂食入反出,胃虛不納也,耳鳴聾,謂耳鳴、耳聾,陰火上衝也。
白話文:
身體四肢沉重倦怠,是元氣不足所致。骨骼關節痠痛,是血氣不充盛所致。呼吸淺促,是中氣不足所致。心煩意亂,是心血虧損所致。忽胖忽瘦的人,是火熱之氣充盛,侵犯了土位,上焦陽氣旺盛。那麼血氣上行於上焦部位,所以臉色發紅而身體發胖;下焦陰氣虧損,血氣下降於下焦部位,所以臉色青白而身體消瘦,這種情況就是現在所說的虛損病人,早上臉色青白消瘦,而且怕冷,下午臉色紅潤發胖,而且發熱。口吐唾沫,是指口中唾沫增多,這是脾氣不調,不能散精的緣故。食物吃下去又吐出來,是指食物吃進去後又吐出來,這是胃氣虛弱,不能納受食物的緣故。耳鳴耳聾,是指耳朵鳴響、耳聾,這是陰火上衝所致。
胸膈不快,濁氣滯也,飲食無味,胃氣傷也。二便不調,謂大便時瀉不瀉,小便時利不利,脾濕不分也。飧,謂完穀不化之飧瀉,脾虛濕不化也。血膿,謂大便後或見膿見血,脾濕熱釀成也。保元,謂保元湯,即人參、黃耆、炙草,升麻、柴胡、蒼朮,橘皮、黃柏也。去黃柏加木香,亦名調中益氣湯,以熱少氣不和者宜之也。
升陽益胃湯
白話文:
胸部和隔膜不舒服,是濁氣滯留造成的;吃東西沒有味道,是胃氣受損造成的。大小便失調,是指大便時有時拉肚子有是不拉,小便時有時通暢有時不順,是脾臟濕氣過重,功能失調造成的。腹瀉,是指吃下完整穀物後沒有消化就排泄出來,是脾虛濕氣過重造成的。大便後或有膿或有血,是脾臟濕熱引起的。保元湯,是由人參、黃耆、炙草、升麻、柴胡、蒼朮、橘皮、黃柏等藥材組成的。將黃柏換成木香,也叫做調中益氣湯,適合身體虛弱、氣虛不和的人服用。
內傷升陽益胃湯,濕多熱少抑清陽,倦怠懶食身重痛,口苦舌乾便不常,洒洒惡寒屬肺病,慘慘不樂乃陽傷,六君白芍連澤瀉,羌獨黃耆柴與防。
白話文:
內傷升陽益胃湯:主要針對濕氣多、熱氣少的體質,用來抑制清陽之氣。
症狀:身體倦怠、懶得吃東西、身體沉重疼痛、口苦、舌頭乾澀、大便不規律、怕冷、憂鬱不樂、陽氣受損。
藥方:六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薏苡仁)加白芍、澤瀉、羌活、獨活、黃耆、柴胡、防風。
【注】內傷氣虛,濕多熱少,遏抑春生清氣,不得上升,脾胃之證,宜服此湯。其證倦怠懶食,身重而痛,口苦舌乾。便不常,謂大便不調,小便頻數不如常也,洒洒惡寒,衛氣不足,屬肺皮毛之病也,慘慘不樂,面色不和,乃陽氣傷而不伸也。六君,謂人參、白朮、茯苓、炙草、橘皮、半夏也。
白話文:
【註】內傷氣虛、濕熱過多、抑制春天清陽之氣,導致清氣無法上升、脾胃出現問題。宜服用此湯。症狀有:倦怠懶食、身體沉重而疼痛、口苦舌燥。大便不調、小便頻繁。怕冷,衛氣不足、屬於肺、皮毛的疾病。慘然不樂、面色不和諧,是陽氣受損而無法伸展。六君,指人參、白朮、茯苓、炙草、橘皮、半夏。
加白芍、黃連、澤瀉、黃耆、羌活,獨活、柴胡、防風,即是升陽益胃也。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白話文:
加入白芍、黃連、澤瀉、黃耆、羌活、獨活、柴胡、防風,這就是升陽益胃的藥方。
補中升陽瀉陰火,火多濕少困脾陽,雖同升陽益胃證,然無瀉數肺陽傷。補脾胃氣參耆草,升陽柴胡升與羌,石膏芩連瀉陰火,長夏濕令故加蒼。
白話文:
(1)補中益氣而提升陽氣,瀉除陰火,因為火多濕少會導致脾陽受困;(2)雖然補氣提升陽氣的藥方證狀相似,但沒有瀉除陽氣的藥物,所以不會損傷肺陽;(3)補脾胃之氣,用人參、黃耆、黨參和草果;(4)提升陽氣,用柴胡、升麻和羌活;(5)瀉除陰火,用石膏、黃芩和連翹;(6)夏季濕熱,所以加入蒼朮。
【注】內傷氣虛,熱多濕少,陰火困脾,陽氣不得上升,脾胃之證,宜服此方。此方所治,雖同升陽益胃之證,然無大便不調,小便頻數,洒洒惡寒肺病,慘慘不樂陽傷之證也。
內傷補中、調中。益胃等湯加減法:
白話文:
【註解】內在損傷,氣虛、熱多濕少,體內陰火困住脾臟,陽氣無法上升,脾胃出現問題,可以用這個藥方。這個藥方所治療的,雖然跟升陽益胃的證狀相同,但沒有大便不調、小便頻數、全身冷汗直冒、肺部疾病和精神不振這類陽氣損傷的證狀。
冬加薑桂草蔻益,秋芍白蔻縮檳榔,夏月氣衝芩連柏,春加風藥鼓清陽,長夏沉困精神少,人參麥味澤苓蒼。肺熱咳嗽減參去。春加金沸款冬芳,夏加麥冬五味子,秋冬連根節麻黃,頭痛蔓荊甚芎入,巔腦藁本苦細嘗,沉重懶倦或嘔逆,痰厥頭疼半夏薑。口乾嗌乾或表熱,加葛生津清胃陽,大便燥澀元明粉,血燥歸桃熟大黃。
白話文:
冬季可加薑、桂、草蔻以增益療效。
秋季加入芍藥、白蔻和檳榔,可以收縮。
夏季天氣炎熱,可加入黃芩、連翹和柏樹,以平息炎熱。
春季加入風藥以增強陽氣。
長夏之際,沉悶睏倦,精神不振,可加入人參、麥冬、澤瀉和蒼朮。
肺熱咳嗽可減少參類藥物。
春季加入金沸草、款冬花以芳香。
夏季加入麥冬和五味子。
秋冬季節可加入連錢草和麻黃。
頭痛可加入蔓荊子和芎歸。
巔腦可加入藁本和苦細嘗。
沉重、懶倦或嘔吐,可加入半夏和生薑。
口乾、咽乾或表熱,可加入葛根以生津清胃陽。
大便燥澀可加入元明粉。
血燥可加入歸、桃仁和熟大黃。
痞脹香砂連枳樸,寒減黃連加炒薑。胃痛草蔻寒益智,氣滯青皮白蔻香,腹痛芍草芩桂審,臍下痛桂熟地。內外煩疼歸和血,脅下痛急草柴良,身重腳軟己蒼柏,身疼發熱藁防羌。
白話文:
-
痞塊脹滿:香砂連同枳實和厚樸,如果偏於寒冷,就加入黃連和炒薑。
-
胃痛:使用草蔻,偏寒的加入益智,氣滯的加入青皮和白蔻香,腹痛的加入芍藥、黃芩和桂枝,臍下疼痛的加入桂枝和熟地。
-
內外煩疼:用歸脾湯和血,脅下疼痛急劇的用草藥和柴胡,身重腳軟的用蒼術和柏子,身疼並發熱的用藁本和防風。
【注】冬加乾薑、官桂。草豆蔻、益智,助陽氣也,秋加白芍,白豆蔻、縮砂仁、檳榔,助燥收也。夏月加黃連、黃芩、黃柏,降陰火也。或腹中氣上衝逆,屬陰火衝上,雖非夏月亦加之。春加風藥,謂羌活、獨活、防風,藁本之類,佐參耆之品;能鼓清陽之氣上升也。長夏身肢沉困,精神短少,加人參、麥冬、五味子,恐暑傷氣也。
白話文:
冬天的時候,可以加入乾薑、官桂,草豆蔻、益智來增強陽氣;秋天搭配白芍、白豆蔻、縮砂仁、檳榔,有助於助燥收斂。夏天的時候,可以加入黃連、黃芩、黃柏來降低陰火。如果腹中有氣逆流衝上,屬於陰火上衝,即使不是夏天也要加入這些藥材。春天可以加入風藥,包括羌活、獨活、防風、藁本等,輔助人參、耆的藥材,可以提升清陽之氣上升。長夏的時候,身體肢體沉重困頓,精神短少,可以加入人參、麥冬、五味子,避免暑氣傷氣。
加澤瀉、茯苓、蒼朮,去脾濕也。肺中有熱咳嗽,減人參、遠肺熱也,春加金沸草、款冬花,散肺風也。夏加麥冬、五味子,保肺氣也。冬加連根節麻黃,散肺寒也。頭痛加蔓荊子,引太陽也。痛甚加川芎,上行捷也。巔痛腦痛加藁本,入督脈也。苦頭痛加細辛,走少陰也。
白話文:
加入澤瀉、茯苓、蒼朮,可以去除脾的濕氣。肺部有熱而咳嗽,減少人參,遠離肺熱,春天加入金沸草、款冬花,可以散去肺風。夏天加入麥冬、五味子,可以保肺氣。冬天加入連根節麻黃,可以散去肺寒。頭痛時加入蔓荊子,可以引發太陽。疼痛嚴重時加上川芎,可以迅速上升到達頭部。巔痛、腦痛時加入藁本,可以進入督脈。苦頭痛時加入細辛,可以走少陰。
痰厥頭痛,沉重懶倦,或嘔逆痰涎,加半夏、生薑,治痰逆也。口乾嗌乾,或表發熱,加葛根,生津解肌也。大便燥澀加元明粉,血虛燥加當歸,血實燥加桃仁,熱實燥加大黃,心下痞脹氣不快加木香,食不消加砂仁,心下結熱加黃連,心下結氣加枳實,胃氣壅塞加厚朴。
白話文:
-
痰厥頭痛,沉重懶倦,或嘔逆痰涎,加半夏、生薑,是為了治療痰逆。
-
口乾咽乾,或表熱,加葛根,是為了生津解表。
-
大便燥澀,加元明粉。
-
血虛燥,加當歸。
-
血實燥,加桃仁。
-
熱實燥,加大黃。
-
心下痞脹氣不快,加木香。
-
食不消,加砂仁。
-
心下結熱,加黃連。
-
心下結氣,加枳實。
-
胃氣壅塞,加厚朴。
如胃中寒,或冬月,減去黃連,加炒乾薑,胃痛加草豆蔻,胃寒或唾沫加益智,氣滿不快加白豆蔻、青皮,腹痛加白芍、甘草。審其有熱加黃芩,有寒加官桂。臍下痛加肉桂、熟地黃。腹內身外刺痛,此屬血澀不足,加當歸以活血也,脅下痛或急縮,加甘草,柴胡,以和肝也。身重腳軟,加防己、蒼朮、黃柏,去濕熱在內也。
白話文:
-
如果是胃中寒症,或者是在冬季,可以減少黃連的使用,並加入炒乾薑。
-
如果是胃痛,可以加入草豆蔻。
-
如果是胃寒或胃中唾沫過多,可以加入益智。
-
如果感到氣滿不適,可以加入白豆蔻和青皮。
-
如果是腹痛,可以加入白芍和甘草。
-
如果發現有熱症,可以加入黃芩。
-
如果有寒症,可以加入官桂。
-
如果是臍下疼痛,可以加入肉桂和熟地黃。
-
如果腹內或身體外部有刺痛,這是血虛造成的,可以加入當歸來活血。
-
如果是脅下疼痛或急縮,可以加入甘草和柴胡來調和肝氣。
-
如果感到身體沉重、腳軟,可以加入防己、蒼朮和黃柏,以去除體內的濕熱。
身痛發熱,加藁本、防風、羌活,疏風在表也。
清暑益氣湯,清燥湯
白話文:
身體疼痛並伴有發熱,可以加入藁本、防風、羌活,這些藥物能夠疏散表層的風邪。 清暑益氣湯,清燥湯。
長夏濕暑交相病,暑多清暑益氣功,汗熱煩渴倦少氣,惡食尿澀便溏行,補中去柴加柏澤,麥味蒼曲甘葛青,濕多痿厥清燥地,豬茯柴連減葛青。
白話文:
在夏季,濕邪和暑邪交相作用而發病。暑邪較多的情況下,應以清暑益氣的方法治療。症狀是汗多、發熱、煩渴、疲倦、氣短、食慾不振、小便不利、大便溏瀉。治療時,在「補中益氣湯」中去除柴胡,加入柏子仁、澤瀉、麥芽、蒼朮、曲、甘草、葛根和青皮。
如果濕邪較多的情況下,應以清燥燥濕的方法治療。症狀是四肢酸軟無力、厥逆、心煩,治療時,在「豬苓湯」中除去茯苓、澤瀉、葛根和青皮。
【注】長夏之令,暑濕炎蒸,交相為病。暑多濕少為病,其證則自汗身熱,心煩口渴,倦困少氣惡食,小便澀少,大便稀溏,宜清暑益氣湯,即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加黃柏、澤瀉、麥冬、五味子、蒼朮、神麯、甘葛,青皮也。若濕多暑少為病,則成痿厥之證。腰以下痿軟,難於轉動,行走不正,兩足欹側,宜清燥湯。
白話文:
在長夏的時節,暑熱潮濕的氣候容易讓人感到不適,進而生病。如果暑氣多而濕氣少,則容易出現以下症狀:自汗身熱、心煩口渴、倦怠疲乏、氣短懶言、食慾不振、小便澀少、大便稀溏。治療方法可以服用清暑益氣湯,也就是補中益氣湯,但去除柴胡,加上黃柏、澤瀉、麥冬、五味子、蒼朮、神麯、甘葛、青皮。
如果濕氣多而暑氣少,則可能出現痿厥的症狀,症狀包括:腰部以下痿弱,難以轉動或行走、行走不正常、雙腳側偏。治療方法可以服用「清燥湯」來改善症狀。
即本方更加生地、豬苓、茯苓、柴胡、黃連,減去甘葛、青皮也。
升陽散火湯,火鬱湯
白話文:
這個方劑加入生地、豬苓、茯苓、柴胡、黃連,去掉甘葛、青皮。 升陽散火湯,火鬱湯。
血虛胃弱過食涼,陽鬱於脾散火湯,肌膚筋骨肢困熱,捫之烙手熱非常,羌獨芍防升柴葛,人參二草棗生薑,火鬱加蔥減參獨,惡寒沉數發之方。
白話文:
- 血虛胃弱,過量食用寒涼食物,導致脾胃陽氣鬱滯,需要服用散火湯。
- 肌膚筋骨痠痛,四肢困熱,皮膚灼燙異常,可以用羌活、獨活、芍藥、防風、升麻、柴胡、葛根、人參、二冬草、大棗、生薑等藥材組成的方劑治療。
- 如果出現發燒惡寒、脈搏沉數,可以用發汗解表的中藥來治療。
- 如果同時有火鬱症狀,可以增加蔥白、減少人參和獨活的用量。
白話文:
肌膚筋骨酸痛,四肢感到沈重發熱,皮膚有灼熱感,可以使用羌活、獨活、芍藥、防風、升麻、柴胡、葛根、人參、麥冬、天冬、大棗、生薑等藥材配製的方劑來治療。 若出現發燒怕冷、脈搏沈而數的情況,可以使用發汗解表的中藥進行治療。 若有火鬱的症狀,可以在方劑中加入蔥白,並減少人參和獨活的用量。
【注】二草,炙甘草、生甘草。惡寒,謂身雖有如是烙手之熱而反惡寒。脈來沉數,則可知火鬱肌里,宜以此方發之。
白朮附子湯,加味理中湯
白話文:
二草:指炙甘草和生甘草。惡寒:指身體雖然有如火烤般的灼熱,卻反而怕冷。脈來沉數:脈搏深沉而急促,由此可知是火鬱積於肌肉裡層,所以需要用這個方子來發散火鬱。
內傷水來侮土病,寒濕白朮附子湯,涎涕腹脹時多尿,足軟無力痛為殃,腰背胛眼脊背痛,丸冷陰陰痛不常,蒼附五苓陳半樸,虛宜理中附苓蒼。
白話文:
因內傷導致水濕侵犯土的疾病,使用寒濕去濕的白朮附子湯。它的症狀有很多,包括:
-
口水和鼻涕增多,腹脹,時常排尿
-
足腳軟弱無力,疼痛不止
-
腰背、肩胛骨、眼睛、脊背疼痛難忍
-
丸部寒冷,隱隱作痛,疼痛時好時壞
對於虛證患者,則可以使用理中丸、附苓和蒼朮。
【注】東垣內傷熱中之病,用補中益氣湯;寒中之病,用白朮附子湯。寒中為水來侮土,寒濕之病,其證內則腹脹多尿涎涕,外則足軟胛脊腰背睪丸痛。脾胃寒濕而氣不虛者,宜用是方,即五苓散加蒼朮、附子、陳皮、半夏、厚朴也。若脾胃寒濕而氣虛者,則宜用理中湯加附子、茯苓、蒼朮是也。
白話文:
東垣派認為,內傷熱證宜用補中益氣湯;內傷寒證宜用白朮附子湯。內寒是由水去侵襲脾土所致,寒濕之證,內症表現為腹脹、多尿、流涎、流涕,外症表現為足軟、背腰、睪丸疼痛。脾胃虛寒濕,但元氣不虛者,宜用此方,即五苓散加蒼朮、附子、陳皮、半夏、厚朴。脾胃寒濕,同時元氣虛弱者,宜用理中湯加附子、茯苓、蒼朮。
人參資生丸
資生脾胃俱虛病,不寒不熱平補方,食少難消倒飽脹,面黃肌瘦倦難當。
白話文:
人參資生丸用於治療脾胃都虛弱的病症,這種藥方性質平和,既不太溫熱也不太寒涼,適合補充體力。症狀包括食慾不振、食物不易消化反而感到脹滿,面色萎黃、肌肉消瘦、容易疲倦無力。
【注】繆仲醇制資生丸方,為脾胃俱虛,不寒不熱平補之藥,其所治之證,乃飲食減少,過時不化,倒飽脹悶,面色痿黃,肌肉漸瘦,困倦無力也。方見諸書,故不錄藥味。
白話文:
繆仲醇製作資生丸的藥方,是針對脾胃虛弱,冷熱並重的平補之藥,其所治療的症狀,包括食慾減退,消化不良,腹脹悶悶不樂,面色蠟黃,肌肉逐漸消瘦,倦怠無力。這個食譜在多本書中都有記載,所以不再列出藥物的味道。
清胃理脾湯
清胃理脾治濕熱,傷食平胃酌三黃,大便黏穢小便赤,飲食愛冷口舌瘡。
白話文:
清胃理脾湯用於治療濕熱,食物過量時可調節胃功能,大便黏膩、小便色深紅,喜歡吃冷飲、口腔潰瘍。
【注】清胃理脾湯,即平胃散加黃連、黃芩、大黃也。酌三黃者,謂有熱滯而不實者,不可入大黃也。傷食,謂傷食病證,如痞脹、噦嘔、不食、吞酸。噁心、噫氣之類。更兼大便黏臭,小便赤澀,飲食愛冷,口舌生瘡,皆傷醇酒厚味,濕熱為病之證也。
理中湯
理中治虛寒濕傷,食少喜熱面青黃,腹痛腸鳴吐冷沫,大便腥穢似鴨溏。
白話文:
清胃理脾湯,就是平胃散加上黃連、黃芩、大黃。三黃就是黃連、黃芩、大黃,在有熱滯但不是實熱的情況下,不能加入大黃。傷食,是指傷食的病證,如痞脹、嘔吐、不思飲食、吞酸、反胃、噯氣等。如果還兼有大便黏臭、小便赤澀、飲食喜涼、口舌生瘡等症狀,都是由於吃了醇酒、厚味,濕熱為病的證據。
【注】白朮附子湯,治脾胃寒濕形氣實者也。理中湯,治脾胃寒濕形氣虛者也,虛者,其證食少,喜食熱物,面色青黃,腹痛腸鳴,吐冷涎沫,大便腥穢不臭,似鴨糞澄澈清溏也,故宜此湯。
消食健脾丸
白話文:
白朮附子湯,用於治療脾胃寒濕,形體壯實的人。理中湯,用於治療脾胃寒濕,形體虛弱的人。虛證的病人,症狀是食慾不振,喜歡吃熱的東西,面色青黃,腹痛腸鳴,嘔吐冷涎泡沫,大便腥臭,澄澈清溏,像鴨糞一樣,因此適合服用理中湯。
胃強脾弱脾胃病,能食不化用消食,平胃炒鹽胡椒共,麥柏楂曲白蒺藜。
白話文:
胃強脾弱導致的脾胃病,患者能吃卻消化不了,可以用消食的中藥治療,如平胃散、炒鹽、胡椒粉、麥芽、柏子仁、山楂、神曲、白蒺藜等。
【注】脾胃病中,有胃強脾弱一證,胃強所以能食,脾弱不能消化,宜服消食健脾湯丸,助其消化。用蒼朮、陳皮、厚朴、甘草、炒鹽、胡椒、山楂、神麯、麥芽、白蒺藜,末,蜜丸服之,更節其飲食,自然脾胃和而能健運矣。
開胃進食湯
白話文:
在中醫的脾胃病中,有一種叫「胃強脾弱」的症狀,胃強能吃,脾弱不能消化,應服用「消食健脾湯丸」來幫助消化。這個方子的藥材有蒼朮、陳皮、厚朴、甘草、炒鹽、胡椒、山楂、神曲、麥芽、白蒺藜,研成末,用蜂蜜製成丸劑服用。此外,還要節制飲食,自然脾胃就能調和而正常運作了。
開胃進食治不食,少食難化胃脾虛,丁木藿香蓮子樸,六君砂麥與神麯。
白話文:
開胃進食:治療不愛吃飯。
少食難化:少量進食也難以消化,說明胃脾虛弱。
丁木:香菜。
藿香:一種中藥材,具有芳香化濕、理氣和中的作用。
蓮子:蓮子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具有養心益氣、健脾止瀉的功效。
樸:厚樸,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健胃消食、行氣活血的功效。
六君砂麥:六君子湯的主藥,具有健脾益氣、和中化濕的功效。
神麯:酒麴,是一種發酵劑,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的功效。
將香菜、藿香、蓮子、厚樸、六君砂麥、酒麴等中藥材組方,可以起到開胃進食、健脾益氣、消食化積的功效,適合治療不愛吃飯、少量進食也難以消化等胃脾虛弱引起的疾病。
【注】此方治不思飲食,少食不能消化,脾胃兩虛之證。方即六君子湯,加丁香、木香、藿香、蓮子、厚朴、縮砂、麥芽、神麯也。
平胃散
白話文:
這個方劑是針對不思飲食,少量進食無法消化,脾胃虛弱的病症。方劑是六君子湯,再加入丁香、木香、藿香、蓮子、厚朴、縮砂、麥芽、神麯。
一切傷食脾胃病,痞脹噦嘔不能食,吞酸噁心並噫氣,平胃蒼樸草陳皮,快膈枳朮痰苓半,傷谷二芽縮神麯,肉滯山楂面萊菔。滯熱芩連柏大宜。
白話文:
一切因傷食而導致脾胃病,出現胸悶脹氣、反胃嘔吐不能進食、吞嚥酸水、噁心並噯氣等症狀,可以使用平胃蒼樸草、陳皮、快膈枳朮、痰苓半、傷谷二芽、縮神麯來治療。如果出現肉食積滯,可以使用山楂、麵萊菔來治療。如果是熱滯引起的,則可以使用芩連柏大宜來治療。
【注】傷食等證,宜用平胃散,即蒼朮、厚朴、甘草、陳皮也。快膈加枳實、白朮,有痰加半夏、茯苓。傷谷滯者,加麥芽、穀芽、縮砂、神麯,傷肉滯者,加山楂。傷面滯者,加萊菔。有熱者,加黃芩。黃連、黃柏、大黃,酌而用之。
白話文:
凡是傷食等症狀,應該使用平胃散,就是蒼朮、厚朴、甘草、陳皮。如果胃部不適,加上枳實、白朮。如果痰多,加上半夏、茯苓。如果傷了五穀,加上麥芽、穀芽、縮砂、神麯。如果傷了肉,加上山楂。如果傷了麵食,加上萊菔。如果熱,加上黃芩、黃連、黃柏、大黃,酌情使用。
葛花解酲湯
葛花解酲發酒汗,懶食熱倦嘔頭疼,參葛四苓白蔻縮,神麯乾薑陳木青。
白話文:
葛花解酲湯可以治療飲酒過量引起的出汗、食慾不振、感到疲倦、噁心和頭痛。這方劑包含人參、葛根、茯苓、白豆蔻、肉蓽薢、神麯、乾薑、陳皮和青皮。
【注】傷酒宜用葛花解酲湯汗之,汗出立愈。其證頭痛懶食,嘔吐身熱,倦怠而煩,似乎外感而實非外感,皆因酒所致也。方即人參、葛花、白朮、茯苓、豬苓、澤瀉、白蔻、縮砂、神麯、乾薑、陳皮,木香、青皮。
秘方化滯丸
白話文:
治療因飲酒引起的頭痛、疲倦煩躁、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身體發熱等症狀,適宜用葛花解酲湯來發汗治療。只要汗一出來,病立刻就好。症狀看起來像是外感風寒,實際上卻不是,都是因為喝酒引起的。方劑包括:人參、葛花、白朮、茯苓、豬苓、澤瀉、白蔻、縮砂、神麯、乾薑、陳皮、木香、青皮。
秘方化滯寒熱滯,一切氣積痛攻方,巴豆醋製稜莪朮,青陳連半木丁香。
白話文:
祕方能化解滯寒和熱滯,可治療因氣積引起的疼痛和攻症:
- 巴豆,醋製:將巴豆用醋浸泡製備。
- 稜莪朮:使用稜莪和朮兩種藥材。
- 青陳連:使用陳年的連翹。
- 半木丁香:使用一半木和丁香這兩種藥材。
【注】秘方化滯丸,治不論寒熱一切氣滯積痛,攻下之妙藥也。即巴豆、三稜、莪朮、青皮、陳皮、黃連、半夏、木香、丁香也,此方出《丹溪心法附余》書中,屢試屢驗,按證隨引,量其老少虛實增損進退。以意用之,久久自得其效。
白話文:
注:祕方化滯丸,用於治療不論寒熱一切氣滯積痛,是攻下之妙藥。藥物成分是巴豆、三稜、莪朮、青皮、陳皮、黃連、半夏、木香、丁香。此方出自《丹溪心法附餘》書籍中,經過多次試驗,屢試屢驗,按症狀隨意引證,根據老少虛實增減藥量。用藥時要用心,時間久了自然會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