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氣血兩虧」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氣血兩虧是中醫裡的一個常見病症,是指人體氣血不足的一種病理狀態。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資生。氣血兩虧的病人常常表現為面色蒼白、氣短乏力、頭暈目眩、心悸失眠、健忘多夢、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等症狀。
氣血兩虧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病後虛弱等。先天不足是指由於父母遺傳因素,導致孩子出生時就氣血不足。後天失調是指由於飲食不節、勞逸失度、情志不遂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氣血耗損。病後虛弱是指由於大病久病,耗傷了人體的氣血。
氣血兩虧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飲食調養、藥物治療、針灸推拿等。飲食調養方面,要注意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魚蝦、蛋奶、豆類、蔬菜、水果等。藥物治療方面,可以使用補氣血的藥物,如人參、黃芪、當歸、白朮、熟地黃等。針灸推拿方面,可以通過針灸、推拿等方法,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氣血兩虧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 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 要注意飲食營養,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
-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 定期進行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氣血兩虧是中醫裡的一個常見病症,但只要注意調理,是可以治癒的。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十全大補湯
- 1.《驗方新編》:「十二曰交骨不開,陰門不閉。二症皆由元氣素弱,胎前失於調攝,以致血氣不能運達而然。交骨不開者,陰氣虛,用加味芎歸湯,陰門不閉者,氣血兩虧也,用十全大補湯。」
- 2.《竹林女科證治》:「形盛多痰氣虛,至數月而經始行者,宜服蒼附六君湯,兼服蒼附導痰丸。若形瘦脾胃虛弱,氣血兩虧,至數月而經始行者,宜服十全大補湯。」
- 3.《推拿抉微》:「大病後精神困憊,飲食少思,而弄舌者,凶候。蓋氣血兩虧、精神脫卻,速以十全大補湯挽救之。舌上黑苔,其熱已劇,急以薄荷煎湯洗之。如舌轉紅色者可治,涼膈散下之。洗之不紅者,不治。泄瀉後舌上白胎,此津液不榮,不能上潮於口,為虛熱也,理中湯。」
- 4.《增訂通俗傷寒論》:「凡呼吸微,語言懶,動作倦,飲食少,身漉淅,體枯瘠,頭眩暈,面㿠白,皆真虛、純虛之候,前哲所謂「氣血兩虧,急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峻補之」是也。」
歸脾湯
- 1.《王九峰醫案(二)》:「高年氣血兩虧,平素思慮過度,耗損心脾,以致寤不成寐,連投歸脾湯三劑,不效。偶遇名醫張見,談及此症,曰:若要成功,原方須加酒炒黃連一份。繼與一劑,果效。」
補中益氣湯
- 1.《症因脈治》:「_補中益氣湯_,治氣血兩虧,元氣下陷之症。」
白虎加人參湯
- 1.《醫學衷中參西錄》:「有外感之實熱日久不退,致其人氣血兩虧,危險迫於目前,急救以白虎加人參湯,其病只愈一半,必繼服他種補益之藥始能全愈者,今試詳述一案以徵明之:」
八珍湯
- 1.《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專治一切瘡毒潰破之後,腐肉不退,肌肉不生,毒氣不盡,疼痛難忍。用藥敷於患處,止疼生肌。如不止疼退腐,是氣血兩虧,須服八珍湯,再上此藥,數日自愈。」
- 2.《增訂通俗傷寒論》:「凡呼吸微,語言懶,動作倦,飲食少,身漉淅,體枯瘠,頭眩暈,面㿠白,皆真虛、純虛之候,前哲所謂「氣血兩虧,急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峻補之」是也。」
- 3.《婦科冰鑑》:「若脾胃久虛,飲食不迸者,六君子湯;氣血兩虧者,八珍湯。」
- 4.《症因脈治》:「_八珍湯_,治氣血兩虧,肩背作痛。」
- 5.《瘍醫大全》:「又曰:如膿從臍出,腹脹不除,飲食減少,面白神疲,此乃氣血兩虧,宜用八珍湯加牡丹皮、肉桂、黃耆、北五味斂而補之。」
生脈散
- 1.《瘍醫大全》:「_生脈散_,治痘後灰白,氣血兩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