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翰

《竹林女科證治》~ 卷一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4)

1. 三十六七歲經證

婦人三十六七歲,若行經太多,此因血氣虛甚,胃氣不足,故血妄行,宜調氣血,養脾胃,庶年老可無血崩之患。八珍散主之。

八珍散

人參,川芎,熟地,白芍,白茯苓,香附(各八分),白朮(蜜炙),當歸(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如肚痛,加玄胡索八分;潮熱,加柴胡、黃芩各八分。

白話文:

婦女在三十六、七歲時,如果月經來潮量過多,這是因為氣血非常虛弱,加上脾胃功能不足,導致血液不循常軌運行。應該要調理氣血,補養脾胃,這樣年老時才不會有血崩的危險。可以用八珍散來治療。

八珍散

人參、川芎、熟地、白芍、白茯苓、香附(各八分)、白朮(用蜂蜜炙過)、當歸(各一錢)、甘草(用火炙過,五分)

加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用水煎服。如果肚子痛,可以加玄胡索八分;如果感到潮熱,可以加柴胡、黃芩各八分。

2. 三十八九歲經證

婦人三十八九歲,經水斷絕,腹中有塊疼痛,頭暈眼花,飲食不思,此氣血兩虛,惡血不散,急當散其瘀血。治宜溫調血脈,以除後患,排經散主之。

排經散

當歸,莪朮,玄胡索,熟地,枳殼(麩炒),青皮,白朮(蜜炙),黃芩(各一錢),川芎,山梔(炒黑)小茴香,砂仁(各五錢),乾漆(炒,令煙盡),紅花(各四錢),香附(童便制,二兩),甘草(炙,二錢)

共為末,每日空心酒調下二錢。

白話文:

婦女在三十八、九歲時,月經停止,腹部有硬塊且疼痛,感到頭暈眼花,食慾不振,這是因為氣血兩虛,體內瘀血沒有散開。現在急需散開體內的瘀血。治療方法應該用溫和的方式調理血脈,以除去未來的隱患,可以使用排經散來治療。

排經散的組成如下:

當歸、莪朮、玄胡索、熟地、麩炒枳殼、青皮、蜜炙白朮、黃芩(各一錢),川芎、炒黑山梔、小茴香、砂仁(各五分),炒乾漆(炒到沒有煙)、紅花(各四分),童便製香附(二兩),炙甘草(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天早上空腹時用酒調服二錢。

3. 四旬四一經證

婦人四旬四十一歲,氣血兩虛,脾胃並弱,飲食少思,四肢無力,月經不調,或腰痠腹脹,或斷或續,赤白帶下,身作寒熱者,八珍益母丸主之。

八珍益母丸

人參,白朮(蜜炙),茯苓,川芎(各一兩),當歸(酒洗),熟地黃(各二兩),炙甘草(五錢),白芍(醋炒,一兩五錢),益母草(四兩)(五六月採取,止用上半截帶葉者,不見鐵器,曬乾研為末)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空心白湯調化一丸。若急欲取放,以酒調化服。如脾胃虛寒多滯者,加砂仁(薑汁炒)一兩;腹中脹悶者,加山楂肉(飯上蒸熟)一兩;多郁者,加香附(酒製)一兩。

白話文:

婦女在四十歲或四十一歲時,如果出現氣血兩虛、脾胃也虛弱的情況,會導致食慾不佳、四肢乏力、月經不規律,可能會有腰痠腹脹、月經時來時不來、白帶或赤帶等分泌物異常,身體忽冷忽熱的症狀,可以用八珍益母丸來治療。

八珍益母丸的成分包含:

人參、白朮(用蜂蜜炙烤過)、茯苓、川芎(各一兩),當歸(用酒洗過)、熟地黃(各二兩),炙甘草(五錢),白芍(用醋炒過,一兩五錢),益母草(四兩)(在五、六月採收,只用上半段帶葉子的部分,避免接觸鐵器,曬乾後磨成粉)。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蜂蜜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在空腹時,用白開水化開一丸服用。如果想快速見效,可以用酒化開服用。如果脾胃虛寒且容易脹氣,可以加入砂仁(用薑汁炒過)一兩;如果腹部脹悶,可以加入山楂肉(在飯上蒸熟)一兩;如果情緒容易鬱悶,可以加入香附(用酒製過)一兩。

4. 四十二三經證

婦人四十二三歲,經閉不通,或非時血下,淋瀝不止;或忽然暴下、崩漏不已;或塊或條,疼痛難忍。此陰陽相反,血熱妄行,一失調理,最難得痊,百中得醫三四。急服和經湯,補經湯(方見二十五六歲經證)。

和經湯

當歸,茯神,黃芩,香附,白朮(蜜炙),淮山藥(炒,各一錢),白芍(二錢五分),酸棗仁,白芷,蒲黃(炒),阿膠(炒),陳皮(去白),小茴(各八分),甘草(五分)

生薑三片,水煎,空心熱服。如服一二劑不止,即去香附、陳皮,小茴只用四分。

白話文:

婦女到了四十二、三歲,可能會出現月經閉止不來、或是沒有在經期卻出血,滴滴答答流個不停;或者突然大量出血、崩漏不止;出血時可能帶有血塊或條狀物,疼痛難以忍受。這些都是陰陽失調、血熱妄行的表現,一旦沒有好好調理,就很難痊癒,一百個病人中大概只有三四個能被治好。要趕快服用和經湯、補經湯(藥方請見二十五、六歲經證)。

和經湯

當歸、茯神、黃芩、香附、白朮(用蜂蜜炒過)、淮山藥(炒過,各一錢)、白芍(二錢五分)、酸棗仁、白芷、蒲黃(炒過)、阿膠(炒過)、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小茴(各八分)、甘草(五分)。

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在空腹時趁熱服用。如果服用一、兩劑後情況沒有改善,就要去掉藥方中的香附、陳皮,小茴用量減半,只用四分。

5. 四十四五經證

婦人四十四五歲,經水閉塞郁久成崩。但當察其有火無火,有火者,因火逼血,致血妄行,甚則為崩為漏,宜服保陰煎。無火者,因經阻滯,積久成崩,治宜去滯生新,先服調經飲,以清理之。然後見其可養,則用小營煎以養之。見其可固,則用固陰煎以固之。

保陰煎

生地黃,熟地黃,芍藥(各一錢),川續斷,黃芩,山藥(炒),黃柏(各八分),生甘草(五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血虛血滯,筋骨腫痛者,加當歸二錢;氣滯而痛者,去熟地黃,加陳皮,香附各八分;血脫血滑者,加地榆八分,或烏梅一個。

調經飲

當歸(二錢),牛膝,香附(各一錢二分),山楂,青皮,茯苓(各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如兼脹悶者,加厚朴一錢;氣滯者,加烏藥一錢;小腹痛,加小茴一錢。

小營煎

當歸,熟地黃,芍藥(酒炒),山藥(炒),枸杞(各二錢),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營虛兼寒者,去芍藥,加生薑一錢;氣滯有痛者,加香附一錢,引而行之。

固陰煎

人參,熟地黃,山藥(炒),菟絲子(炒,各一錢),山茱萸(八分),遠志(制),炙甘草(五分),五味子(七粒)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如陰虛微熱,而經血不固者,加川續斷一錢;肝腎血虛,小腹疼痛,而血不歸經者,加當歸一二錢;氣陷不固者,加升麻五分(炒)。

白話文:

婦女大約四十四、五歲時,如果月經閉塞不來,時間久了可能會變成崩漏。這時需要觀察她們是否有火氣。如果有火氣,是因為火熱逼迫血液,導致血亂跑,嚴重的話就會變成崩漏,這時適合服用保陰煎。如果沒有火氣,是因為經絡阻塞不通,積累久了變成崩漏,治療應該先去除阻滯,再促進新血生成,先服用調經飲來清理。之後如果觀察到可以滋養身體,就用小營煎來滋養。如果觀察到可以鞏固,就用固陰煎來鞏固。

保陰煎

生地黃、熟地黃、芍藥(各一錢)、川續斷、黃芩、炒山藥、黃柏(各八分)、生甘草(五分)

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飯後溫服。如果血虛血滯、筋骨腫痛,加當歸二錢;氣滯而痛,去掉熟地黃,加陳皮、香附各八分;血脫血滑,加地榆八分或烏梅一個。

調經飲

當歸(二錢)、牛膝、香附(各一錢二分)、山楂、青皮、茯苓(各一錢)

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飯後服用。如果兼有脹悶,加厚朴一錢;氣滯,加烏藥一錢;小腹痛,加小茴一錢。

小營煎

當歸、熟地黃、酒炒芍藥、炒山藥、枸杞(各二錢)、炙甘草(一錢)

用水兩碗煎煮至七分,飯後溫服。如果營血虛弱又兼有寒氣,去掉芍藥,加生薑一錢;氣滯有痛,加香附一錢,引導藥效。

固陰煎

人參、熟地黃、炒山藥、炒菟絲子(各一錢)、山茱萸(八分)、製遠志、炙甘草(五分)、五味子(七粒)

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飯後服用。如果陰虛有微熱,經血不穩固,加川續斷一錢;肝腎血虛,小腹疼痛,血不歸經,加當歸一二錢;氣虛下陷不固,加炒升麻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