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女科證治》~ 卷一 (15)
卷一 (15)
1. 四六四七經證
婦人四十六七歲,肝腎二經氣血方損,脅脹作痛,或頭昏目眩、憎寒壯熱,或遍身作痛經閉不通,或出盜汗,寢成癆瘵。補肝煎主之。
補肝煎
熟地黃,白朮(蜜炙,各一錢),棗仁(炒),獨活(各一錢五分),當歸,川芎,黃耆(炒),山藥(薑汁炒),五味子(炒杵),山茱萸(去核),木瓜(各五分),棗(二枚)
水煎服。
白話文:
婦女大約在四十六、四十七歲時,肝和腎這兩條經脈的氣血開始虧損,會出現脅肋脹痛的症狀,或者感到頭暈眼花、忽冷忽熱,甚至全身疼痛、月經閉止不來,也可能在睡覺時盜汗,長久下來會形成虛勞病。可以用補肝煎來治療。
補肝煎的藥方如下:
熟地黃、蜜炙白朮(各一錢)、炒棗仁、獨活(各一錢五分)、當歸、川芎、炒黃耆、薑汁炒山藥、炒杵五味子、去核山茱萸、木瓜(各五分),以及紅棗(兩枚)。
將這些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2. 四旬七八經證
婦人四十七八歲,經水將斷之年,多有漸見阻隔。臨期而經不至者,當此之時,最宜謹防,細心體察。如果氣血和平,素無他疾,此固漸止,而然無足慮也。若素多憂鬱不調之患,而見此過期阻隔,便是崩漏之兆。若阻隔日近者,其崩漏尚輕,阻隔日遠者,其崩漏必甚,宜預服八珍湯以調之。否則恐其鬱久,而崩則為患滋大也。
八珍湯
人參,茯苓,白朮(蜜炙),甘草(蜜炙),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各一錢)
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白話文:
婦女在四十七、八歲左右,正值經期快要結束的年紀,常常會出現月經漸漸不順的情形。如果到了經期卻沒有來,這個時候最需要小心提防,仔細觀察身體狀況。如果身體的氣血平和,原本也沒有其他疾病,這只是月經自然停止的過程,不用過於擔心。但如果平常就容易憂鬱或月經不調,又出現經期延遲或停經的狀況,就很有可能是崩漏的前兆。如果停經的時間較短,崩漏的情況可能比較輕微;如果停經的時間較長,崩漏的情況就會比較嚴重,應該提早服用八珍湯來調理。否則,擔心體內的鬱悶之氣累積太久,一旦發生崩漏,病情就會變得更加嚴重。
八珍湯
人參、茯苓、白朮(用蜂蜜炒過)、甘草(用蜂蜜炒過)、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各一錢)
加上生薑三片、紅棗兩顆,用水煎煮後服用。
3. 四九五旬經證
婦人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竭,此其常也。乃四十九五十歲天癸猶不竭,而月經仍舊依期而行不見他證者,血有餘也,不可用藥止之。若天癸已過期,經行不勻,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而腰腹疼痛者,宜服當歸散。
當歸散
當歸,川芎,白芍(炒),條芩(炒,各一兩),白朮(蜜炙,五錢)
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日服二次。
白話文:
女性大約在十四歲時開始有月經,到了四十九歲左右月經會停止,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到了四十九、五十歲,月經仍然按時來潮,而且沒有其他不適症狀,這是因為體內氣血還很充足,不需要用藥來強行停止月經。但如果月經該停的時候沒停,出現月經週期不規律,有時候三四個月才來一次,有時候一個月來兩次,而且伴隨腰腹疼痛,就應該服用當歸散來調理。
當歸散的組成是:當歸、川芎、炒白芍、炒黃芩,各一兩,以及蜜炙白朮五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調服,每天服用兩次。
4. 五旬以後經證
婦人七七四十九歲,天癸已斷。若五旬以後,而月經復行,或漏下不止,腰腹疼痛者,但當察者有熱無熱。有熱者,宜子芩丸;無熱而血虛者,宜益陰煎。若血去過多,熱隨血去,衝任傷損而為漏為崩,腹痛寒熱者,宜茱萸湯。肝脾傷損,血不歸經者,宜歸脾湯兼服逍遙散。
子芩丸
條芩(二兩,醋浸一日,紙裹煨,又浸又煨七次),當歸(酒炒),香附(醋炒,各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空心酒下五七十丸。
益陰煎
乾地黃,知母(酒炒),黃柏(酒炒),龜板(炙),砂仁,炙甘草(各一錢)
水煎,食前服。
茱萸湯
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吳茱萸(滾水泡),人參(各一錢)
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歸脾湯
人參,黃耆(蜜炙),白朮(蜜炙),茯神(各二錢),當歸,龍眼肉,遠志(制),棗仁(炒,各一錢),木香(不見火),甘草(炙,各五分)
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逍遙散
當歸(酒洗),白芍(酒炒),茯苓,白朮(蜜炙),柴胡(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姜三片,水煎服。如血虛發熱,小水不利,加牡丹皮,山梔仁(炒)各七分。
白話文:
婦女到了四十九歲,通常月經就會停止。如果五十歲以後,月經又來了,或是出血不止,還會腰腹疼痛,這時要先觀察是否有發熱的現象。如果有發熱,適合服用子芩丸;如果沒有發熱,而是屬於血虛的狀況,則適合服用益陰煎。如果出血過多,導致熱也隨著血一起流失,衝脈和任脈都受到損傷,而造成漏血或崩漏,出現腹痛和忽冷忽熱的症狀,適合服用茱萸湯。如果是肝脾受到損傷,導致血無法正常循行,適合服用歸脾湯,並搭配逍遙散。
子芩丸
黃芩(二兩,用醋浸泡一天,再用紙包起來煨烤,再浸泡再煨烤,重複七次),當歸(用酒炒過),香附(用醋炒過,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空腹時用酒送服五到七十丸。
益陰煎
乾地黃,知母(用酒炒過),黃柏(用酒炒過),龜板(烤過),砂仁,炙甘草(各一錢)
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茱萸湯
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吳茱萸(用滾水泡過),人參(各一錢)
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用水煎煮服用。
歸脾湯
人參,黃耆(用蜂蜜烤過),白朮(用蜂蜜烤過),茯神(各二錢),當歸,龍眼肉,遠志(製過),酸棗仁(炒過,各一錢),木香(不需經過火),炙甘草(各五分)
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用水煎煮服用。
逍遙散
當歸(用酒洗過),白芍(用酒炒過),茯苓,白朮(用蜂蜜烤過),柴胡(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服用。如果因為血虛而發熱,小便不順暢,可以加入牡丹皮和炒過的梔子仁,各七分。
5. 心虛經閉
婦女以血為主,血旺則經調,故治婦女之病,當以經血為先。而血之所主在心,蓋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是心為氣血之主,而脾為氣血之本也。若憂慮傷心,心氣虛耗不能生血,脾乃心之子,脾失所養,則不嗜飲食,絕生化之源矣。且心虛無以制肺金來剋木,而肝臟虧損則血不藏,以致經血乾枯,不營經絡,斯有血枯經閉之證,宜服補心湯。
補心湯
熟地黃,當歸,川芎,茯苓,陳皮,半夏(制),桔梗,枳殼(麩炒),前胡,甘草,乾葛,蘇葉,木香,人參
薑棗為引,水煎服。
白話文:
婦女以血為根本,血氣旺盛,月經就會正常。所以治療婦女疾病,應該先從月經著手。而血的主導在心,因為心主導血液運行,肝臟儲藏血液,脾臟統攝血液。心是氣血的主宰,而脾則是氣血的根本。如果憂愁思慮過度而傷及心,心氣虛耗就不能產生血液,脾是心的兒子,脾失去了心的滋養,就會沒有食慾,斷絕了化生氣血的來源。而且心氣虛弱,無法約束肺金來剋制肝木,肝臟虧損就會使血液無法儲藏,導致經血枯竭,無法滋養經絡,這就會有血枯經閉的症狀,應該服用補心湯。
補心湯
熟地黃、當歸、川芎、茯苓、陳皮、法半夏、桔梗、麩炒枳殼、前胡、甘草、葛根、紫蘇葉、木香、人參
用生薑、紅棗作藥引,加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