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13)
第三編 證治各論 (13)
1. 第十四節,冬溫傷寒(一名客寒包火,俗稱冷溫)
【因】冬初晴暖,氣候溫燥,故俗稱十月為小陽春。吸受其氣,首先犯肺,復感冷風而發者,此為新感,病淺而輕;若冬溫引動伏暑內發者,此為伏氣,病深而重。必先辨其為冬溫兼寒、冬溫伏暑,以清界限。此為臨病求原之必要。
【證】冬溫兼寒:初起頭痛身熱,鼻塞流涕,咳嗽氣逆,咽乾痰結。始雖怕風惡寒,繼即不惡寒而惡熱,心煩口渴,甚或齒疼喉痛,胸悶脅痛,舌苔先白後黃,邊尖漸紅,望之似潤,捫之戟手。
冬溫伏暑:一起即頭痛壯熱,咳嗽煩渴,或無汗惡風,或自汗惡熱,始雖咽痛,繼即下利,甚則目赤唇紅,咳血便膿,肢厥胸悶,神昏譫語,或不語如屍厥,手足瘛瘲,狀若驚癇,胸腹灼熱,大便燥結,溲短赤澀,劇則男子陰精自遺,女子帶多血崩,甚或沖咳沖呃,或沖厥,舌多鮮紅深紅,甚則紫紅乾紅,起刺開裂,或夾黑點或夾灰黑。
白話文:
【原因】因冬初天氣暖和,氣候溫和乾燥,所以俗稱十月為小陽春。吸收到這種氣候,首先會影響肺部,再感寒風而發作的,這稱為新感,病情較淺而輕;如果冬天的溫暖天氣引發體內潛伏的暑熱復發的,這稱為伏氣,病情較深而重。必須先辨清楚是冬溫兼寒,還是冬溫伏暑,以明確界限。這是臨牀上探究病情原因的必要步驟。
【症狀】 冬溫兼寒:一開始會頭痛發熱,鼻塞流鼻涕,咳嗽氣逆,咽喉乾燥有痰。起初雖然怕風怕冷,接著就不怕冷而怕熱,心煩口渴,甚至牙痛喉嚨痛,胸悶脅痛,舌苔一開始是白色,後來變黃色,舌頭邊緣尖的部分逐漸發紅,看起來像是濕潤的,摸起來卻像刺手一樣。
冬溫伏暑:一開始就會頭痛發高燒,咳嗽煩渴,可能沒有汗水卻怕風,或者自行出汗卻怕熱,起初雖然喉嚨痛,接著就會腹瀉,嚴重時眼睛發紅嘴脣發紅,咳血便血,手腳冰冷胸悶,神志昏迷胡言亂語,或者不說話像死屍一樣,手腳蜷縮僵硬,狀似驚厥,胸腹灼熱,大便乾燥難解,小便短少發紅疼痛,嚴重時男性會遺精,女性會帶下增多血崩,甚至衝咳衝呃,或者衝厥,舌頭大多是鮮紅色深紅色,嚴重時會紫紅色乾紅色,舌苔有刺狀裂紋,或者夾雜黑色斑點或灰黑色。
【脈】右浮滑數,左浮弦微緊者,張石頑所謂「先受冬溫,更加嚴寒外遏」,世俗通稱「寒包火」是也;兩寸獨數,或兩關尺沉弦小數者,此新感冬溫引發伏暑,《內經》所謂「陰氣先傷,陽氣獨發」,乃冬令溫燥之重證也。
【治】冬溫兼寒者,先與蔥豉桔梗湯加瓜蔞皮二錢至三錢、川貝母三錢至五錢,辛涼宣肺以解表。表解寒除,脅痛咳血者,桑丹瀉白湯加地錦五錢,竹瀝、梨汁各兩瓢沖,瀉火清金以保肺;喉痛齒疼者,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制月石四分至五分、青箬葉三錢至五錢、大青葉四錢至五錢、元參三錢至四錢,外吹加味冰硼散,辛甘鹹潤以肅清肺胃。終與七鮮育陰湯,滋養津液以善後。
白話文:
【脈象】右側脈象浮而滑數,左側脈象浮而弦脈微緊,這是張石頑所說的「先受冬溫,更加嚴寒外遏」,一般稱之為「寒包火」;兩寸脈搏獨數,或者是兩關尺脈沉弦且脈搏小而緊密,這是新近感染冬溫,引發體內潛伏的暑邪,《內經》所說的「陰氣先傷,陽氣獨發」,是冬季溫燥的嚴重證候。
【治療】冬溫夾寒者,先用蔥豉桔梗湯,加入瓜蔞皮二至三錢、川貝母三至五錢,辛涼宣肺以解表。表邪解除,寒邪去除,出現脅痛咳血的,桑丹瀉白湯加上地錦五錢、竹瀝、梨汁各兩瓢沖服,瀉火清金以保肺;喉嚨痛、牙齒痛的,竹葉石膏湯去除半夏,加入製月石四至五分、青箬葉三至五錢、大青葉四至五錢、元參三至四錢,外敷加味冰硼散,辛甘鹹潤以肅清肺胃。最後用七鮮育陰湯,滋養津液以善後調理。
若冬溫兼伏暑,病較秋燥伏暑,尤為晚發而深重。初起無汗惡風者,先與辛涼透邪。血虛者,七味蔥白湯;陰虛者,加減葳蕤湯,使其陰氣外溢,漐漐微汗以解表。表解而伏暑內潰,咽痛下利,口乾舌燥者,伏暑內陷少陰心腎也,豬膚湯加雞子白兩枚、鮮茅根一兩、茄楠香汁四匙沖,甘鹹救陰以清熱。神識昏蒙,譫語或不語者,伏暑內陷手厥陰包絡也。
若痰迷清竅,玳瑁鬱金湯以開透之;瘀塞心孔,犀角清絡飲以開透之;痰瘀互結清竅,犀羚三汁飲以開透之;痙厥並臻,狀如驚癇者,伏暑內陷足厥陰肝臟也,羚角鉤藤湯加紫雪,熄風開竅以急救之。目赤唇紅,咳血便膿者,加味白頭翁湯加竹茹、地錦各五錢,大青葉、滁菊花各三錢,白茅根二兩,清肝堅腸以並治之。
白話文:
若在冬季進補同時夾雜伏暑,病情比起秋季燥邪引起的伏暑更嚴重,而且發病較晚但症狀較為嚴重。剛開始沒有出汗又怕風,先用辛涼藥物透發邪氣。血虛的人,可以服用「七味蔥白湯」;陰虛的人,可以服用「加減葳蕤湯」,讓陰氣外散,略微出汗以解表。表證解除後,伏暑邪熱內陷,出現咽喉疼痛、下利、口乾舌燥等,是伏暑內陷少陰心腎所致,可用「豬膚湯」加入兩個雞蛋白、一兩新鮮茅根,再用茄楠香汁四匙沖服,用甘鹹之味滋陰清熱。神志昏迷、胡言亂語或不說話,是伏暑內陷手厥陰包絡所致。
若痰液迷濛清竅,用「玳瑁鬱金湯」開竅;瘀血堵塞心竅,用「犀角清絡飲」開竅;痰瘀交互結聚清竅,用「犀羚三汁飲」開竅;痙攣抽搐並且發作頻繁,症狀類似驚癇,是伏暑內陷足厥陰肝臟所致,可用「羚角鉤藤湯」加入「紫雪」,息風開竅以緊急救治。眼睛發紅、嘴脣紅赤,咳嗽出血或便中帶膿,可以用「加味白頭翁湯」加入五錢的竹茹和地錦,三錢的大青葉和滁菊花,兩兩的白茅根,清肝固腸以同時治療。
男子精遺夢泄,女子帶多血崩者,伏暑下陷衝任也,滋任益陰煎加醋炒白芍四錢、東白薇五錢、陳阿膠三錢、清童便一杯沖,清滋衝任以封固之。甚則沖咳沖呃沖厥者,伏暑挾沖氣上逆也,新加玉女煎,清肝鎮沖以降納之。沖平氣納,終用清肝益腎湯以滋潛之。若胸腹灼熱,便閉溲赤者,伏暑里結胃腸也,養榮承氣湯,潤燥泄熱以微下之。
陰液已枯者,張氏鼻塞去升麻,加雪羹煎湯代水,增液潤腸以滑降之。此皆為陰虛多火者而設。若肥人多濕,雖感冬溫伏暑,仍多濕遏熱伏者,法當芳透淡滲,溫化清宣,大橘皮湯去官桂、檳榔,加焦山梔、青連翹各三錢,活水蘆筍二兩,燈心五分,北細辛二分煎湯代水,濕開熱透,繼用增減黃連瀉心湯,苦降辛通,甘淡滲濕以肅清之。食積便閉者,加枳實導滯丸緩下之;痰涎上壅者,加控涎丹逐下之。
白話文:
男子
精液遺漏,夢中遺精,女子白帶過多、崩漏者,是暑氣下陷導致沖任兩脈受損。可用滋任益陰煎,再加醋炒白芍四錢、東白薇五錢、陳阿膠三錢,用清童便一杯沖服,滋養沖任兩脈,使之閉合。
如果情況嚴重,出現咳嗽、呃逆、厥症者,是暑氣挾沖氣上逆所致。可使用新加玉女煎,清肝鎮沖,引氣下行。沖任平復後,再用清肝益腎湯滋養腎氣。
若胸腹灼熱,大便乾燥、小便赤黃者,是暑氣鬱結在胃腸所致。可使用養榮承氣湯,滋潤腸胃,導熱下行。
陰液乾枯者,可參照張氏鼻塞去升麻的做法,用雪羹煎湯代水服用,增加體液,潤滑腸道,使大便順暢。這些方子都是針對陰虛火旺的人羣。
若肥胖、濕氣重的人,即使在冬溫伏暑的季節,也可能濕熱鬱伏。應當使用芳香透發、淡滲利濕的方子,溫化暑氣,清洩濕熱。可使用大橘皮湯去掉官桂和檳榔,加入焦山梔、青連翹各三錢,活水蘆筍二兩,燈心五分,北細辛二分,煎湯代水服用,發散濕熱。後續再用增減黃連瀉心湯,苦降辛通,甘淡滲濕,以清肅濕熱。
食積導致大便不通者,可加枳實導滯丸緩瀉;痰涎上湧者,可加控涎丹祛痰。
終以香砂二陳湯加黃草川斛三錢、鮮石菖蒲一錢、拌炒生穀芽三錢、金橘餔兩枚,溫健胃氣以善後。若濕去燥來,肺胃陰氣不足者,當以《金匱》麥門冬湯,加鮮稻露一兩、蔗漿兩瓢同沖,清養氣液以善後。若初起自汗惡熱者,即當清解伏暑,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野菰根二兩、鮮茅根一兩去皮、燈心五分,余與前同。但冬溫變證甚多,詳參諸溫證治可也。
白話文:
治療結束後,可以用香砂二陳湯加入黃草川斛三錢、新鮮石菖蒲一錢,拌炒生穀芽三錢、金橘兩枚,溫和調理脾胃,幫助恢復。
如果濕氣消退而燥熱上來,肺胃陰氣不足,就應該用《金匱要略》中的麥門冬湯,加入新鮮稻露一兩、蔗漿兩瓢一起沖服,滋陰清熱,幫助恢復。
如果剛開始出現自汗發熱,就應該清解暑熱,用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入野菰根二兩、新鮮茅根去皮一兩、燈心五分,其他的藥物和之前一樣。
但是冬季溫病的變化很多,詳細的治療方法可以參考其他溫病證治的書籍。
秀按,冬行春令,反有非節之暖,感其氣而病者,名曰冬溫,較春溫症尤為燥熱。羅謙甫主用陽旦湯(即桂枝湯加黃芩)加桔梗、葳蕤;張石頑主用陽旦湯加麻黃、石膏。皆治先感冬溫,又被風寒所遏,外寒內熱之證。溫邪上受,冷食內服者,又主陰旦湯(即《千金》陽旦湯加乾薑),以治外熱內寒。然皆治體質素寒,忽受冬溫之病。若素體陰虛,雖有芩、膏,薑、桂究難浪用。俞君證治詳明,藥方細切,可謂冬溫正宗之法矣。
白話文:
冬天卻出現春天般的暖和天氣,有些人因此感受溫熱之氣而生病,稱為冬溫,比春溫更燥熱。羅謙甫用陽旦湯(即桂枝湯加黃芩)再加桔梗、葳蕤治療;張石頑用陽旦湯加麻黃、石膏治療。這些方子都適用於先感受冬溫,又被風寒阻礙,出現外寒內熱的症狀。如果溫邪從上而來,又吃冷食,則用陰旦湯(即《千金》陽旦湯加乾薑)治療,以治外熱內寒。以上這些方子都適用於體質原本就寒的人突然感受冬溫而病。但如果原本體質就陰虛,即使有芩、膏、薑、桂,也難以輕易使用。俞君的論述精闢,藥方細緻,可謂治療冬溫的正宗方法。
廉勘,前哲皆謂冬月多正傷寒證。以予歷驗,亦不盡然。最多冬溫兼寒,即客寒包火,首先犯肺之證。輕則桑菊飲(霜桑葉、葦莖各二錢,滁菊花、光杏仁、青連翹各錢半,蘇薄荷、桔梗、生甘草各八分)加麻黃三分至七分蜜炙、瓜蔞皮二錢至三錢,或桑杏清肺湯(霜桑葉、瓜蔞皮、蜜炙枇杷葉各三錢,光杏仁、川貝、炒牛蒡各二錢,桂兜鈴、桔梗各一錢)加鮮蔥白三枚、淡香豉三錢;重則麻杏石甘湯、越婢加半夏湯,隨症加味。間有用大青龍湯、小青龍湯加石膏者,從合信氏冬多肺病看法,大旨以辛涼開肺為主。若膏粱體陰虛多火,溫燥傷肺,輕者患風火候症,吳氏普濟消毒飲加減(蘇薄荷一錢,銀花、連翹、牛蒡各二錢,鮮大青、瓜蔞皮、川貝、青箬葉各三錢,元參二錢至三錢,金鎖匙八分,重樓金線磨汁四匙沖。先用生萊菔二兩、生橄欖三枚,煎湯代水),辛涼輕清以解毒,外吹加味冰硼散;重者患爛白喉症,養陰清肺湯(鮮生地一兩,元參八錢,麥冬六錢,川貝、白芍、丹皮各四錢,蘇薄荷三錢,生甘草二錢,加冬雪水煎藥)加制月石六分至八分、雞子白二枚,辛涼甘潤以防腐,外吹爛喉錫類散,亦皆治肺以清喉之法。若冬溫兼伏暑晚發,則邪伏既久且深。陰液先傷,氣機亦鈍。治法惟涼血清火,宣氣透邪為扼要,而宣氣尤為首務。未有氣不宣而血熱能清,伏火能解者。但宣氣之法,非香、蘇所能疏,非參、耆所能托,惟藉辛涼芳透,輕清靈通之品,多用鮮藥,精選秋燥門張石頑所論諸藥,對症酌量,配合為劑。次漸甦醒其氣機,清宣其血絡,搜剔其伏邪,始可圖功,若稍一孟晉,非火閉,即氣脫;非氣脫,即液涸。全在臨證者,審病須兼眾證,與脈舌並審,不可專指一症為據也。平素精研葉法,庶可得其巧妙,質諸宗匠,然乎否耶。至若俞公治則,深得此中三味,足補劉(河間)、羅(謙甫)、陶(節庵)、張(石頑)所未備,可為冬溫證別開生面,獨闡心法者矣。
白話文:
冬溫兼寒證
古代醫家大多認為冬月多發傷寒證。根據我的臨牀經驗,並非如此。冬溫兼寒證最多,也就是客寒包火,首先侵犯肺部的證症。
輕症可以服用桑菊飲(霜桑葉、葦莖各 9 克,滁菊花、光杏仁、青連翹各 6 克,蘇薄荷、桔梗、生甘草各 3 克)加麻黃 1.5-3.5 克,瓜蔞皮 9-15 克,或桑杏清肺湯(霜桑葉、瓜蔞皮、蜜炙枇杷葉各 12 克,光杏仁、川貝、炒牛蒡各 8 克,桂兜鈴、桔梗各 4 克)加鮮蔥白 9 克,淡香豉 12 克;重症可以服用麻杏石甘湯、越婢加半夏湯,根據病情加減用藥。
偶爾會使用大青龍湯、小青龍湯加石膏,這是遵循合信氏冬日多見肺病的觀點,以辛涼性藥物疏散肺氣為主。
如果體質陰虛多火,溫燥傷肺,輕症者會患風火候症,可以使用吳氏普濟消毒飲加減(蘇薄荷 4 克,銀花、連翹、牛蒡各 8 克,鮮大青、瓜蔞皮、川貝、青箬葉各 12 克,元參 8-12 克,金鎖匙 3 克,重樓研末 16 克沖服。先用生萊菔 90 克、生橄欖 9 個煎湯代水),辛涼清淡以解毒,外用加味冰硼散吹敷;重症者會患爛白喉症,可以使用養陰清肺湯(鮮生地 45 克,元參 36 克,麥冬 27 克,川貝、白芍、丹皮各 18 克,蘇薄荷 13.5 克,生甘草 9 克,加冬雪水煎藥)加煅月石 2.7-3.6 克,雞子白 2 個,辛涼甘潤以防腐,外用爛喉錫類散吹敷,這些方劑都是通過清肺而治療咽喉的方法。
如果冬溫兼有伏暑晚發,說明邪氣潛伏已久且深。陰液首先受損,氣機也遲鈍。治療方法應以涼血清火、宣氣透邪為原則,而宣氣尤為重要。沒有氣不宣而血熱能清,伏火能解的情況。
但是宣氣的方法,不能只用香蘇疏散,不能只用參耆補益,必須藉助辛涼芳香透發,輕清靈通的藥物,多用鮮藥,精選秋燥門張石頑所討論的諸藥,根據症狀酌量使用,配合成劑。逐漸甦醒氣機,疏通血絡,清除伏邪,才能收到療效。如果稍有疏忽,不是火閉,就是氣脫;不是氣脫,就是津液耗盡。全在於診斷時,審察病情要兼顧各種證狀,與脈象舌象一起診斷,不能只憑一症作為依據。平時精研葉氏療法,才能領會其中的精妙,不知道諸位同仁以為如何?
至於俞公治則,深得其中的真諦,補足了劉河間、羅謙甫、陶節庵、張石頑等人的不足,可以開創冬溫證的新的局面,獨自闡發了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