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陷伏散
XIAN F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疹仁端錄》卷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寒 (0.75)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0%
肺經 40%
胃經 20%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陷伏散中包含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風止痙: 蟬蛻性味甘寒,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痙解搐的作用。陷伏散用於治療小兒驚風,而蟬蛻可清熱解毒,平息肝風,緩解痙攣症狀,達到止驚的效果。
- 透疹止癢: 蟬蛻還具有透疹止癢的作用。陷伏散除了治驚,亦可用於治療麻疹,而蟬蛻能促進疹子透發,減輕瘙癢,輔助治療。
總之,蟬蛻在陷伏散中發揮著疏風止痙、透疹止癢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陷伏散中使用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攻毒: 白僵蠶性寒,味苦,具有解毒攻毒之效,可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陷伏散主要用於治療瘡瘍、瘰癧、癰疽等症,白僵蠶可有效清除毒素,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 白僵蠶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對於因瘀血阻滯導致的瘡瘍、瘰癧,白僵蠶能夠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白僵蠶在陷伏散中發揮著解毒攻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瘡瘍、瘰癧等病症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陷伏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陷伏散主治「痘瘡陷伏」。痘瘡陷伏指天花(或痘疹)病程中,痘疹因正氣不足或邪毒內陷,導致疹點不發、色暗凹陷,甚至內陷成壞疽的危重證候。此方旨在透發伏毒、升舉氣機,促使痘疹外透,避免邪毒內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
- 蟬蛻: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傳統認為其輕揚透散,能疏風熱、透疹毒,尤善治痘疹不透或風熱鬱表之證。其質輕上行,可助痘疹外發。
- 薑蠶(白僵蠶,薑汁炒):性平味辛鹹,歸肝、肺經。薑製後增強其辛散透發之性,能祛風化痰、散結解毒。與蟬蛻配伍,共奏透疹散邪之效。紫草湯送服則加強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的作用。
2. 配伍邏輯
- 透發伏毒:痘瘡陷伏多因氣血壅滯或正虛毒陷,蟬蛻與薑蠶均屬蟲類藥,性善走竄,能疏通經絡、開泄腠理,助痘毒外透。
- 升降相因:蟬蛻輕清升浮,薑蠶辛散橫行,一升一散,協同打破痘毒鬱滯狀態。
- 輔以紫草湯:紫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可防痘毒化熱內陷,並助方中主藥透發之效。
3.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輕清透達」之法,針對痘瘡氣機鬱閉、毒不外透的病機。蟲類藥的特殊動性可激發人體透邪能力,而紫草湯兼顧血分解毒,形成「氣血並調」的治療策略,導邪外出,逆轉陷伏之勢。
傳統服藥法
蟬蛻、薑蠶(薑汁炒)。
上為末。
每服1錢,紫草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痤瘡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陷伏散,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十四。 組成:蟬蛻、薑蠶(薑汁炒)。 主治:痘瘡陷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