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潤燥破痰湯中加入白芍,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 滋陰潤燥: 白芍性微寒,味酸甘,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之功。燥邪犯肺,可致津液虧損,肺燥咳嗽。白芍能滋陰潤燥,緩解肺燥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潤肺止咳之效。
- 緩解氣滯: 痰濁阻滯,多因氣機不暢,氣滯痰凝所致。白芍能舒肝解鬱,調和氣血,有助於緩解氣滯,促進痰液排出。
潤燥破痰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潤燥破痰湯常用於治療燥邪犯肺,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胸悶、痰粘難咯等症。香附可通過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幫助肺氣宣降,痰液易於排出。
- 調和脾胃,助消化:香附還具有健脾和胃、促進消化的作用。燥邪傷肺,易損傷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減弱,痰液不易排出。香附可通過調和脾胃,促進消化,提高脾胃運化能力,有利於痰液的化解和排出。
潤燥破痰湯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青黛性寒,味甘鹹,入心、肺經,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潤燥破痰湯常用於燥熱傷肺、痰熱壅肺之症,青黛可清熱解毒,降低肺部炎症,同時涼血止血,改善因燥熱引起的咳血或痰中帶血等症狀。
- 化痰止咳:青黛能化解痰液,使其易於咳出,並能緩解咳嗽症狀。潤燥破痰湯常用於痰多粘稠難以咳出者,青黛的化痰作用能提高藥效,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潤燥破痰湯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燥生津: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渴的功效。對於燥邪犯肺,津液不足所致的咳嗽、咽乾口燥等症狀,天花粉可以起到潤燥生津的作用,使肺氣通暢,痰液易於排出。
- 清熱解毒: 天花粉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體內熱毒,有助於治療肺熱咳嗽、痰黃黏稠等症狀。
因此,天花粉在潤燥破痰湯中,可起到潤燥生津、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燥邪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潤燥破痰湯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原因有二:
- 辛溫散寒,宣肺化痰: 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宣肺化痰之效。對於因寒邪客肺、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白芥子能溫散寒邪,化解痰飲,改善呼吸道症狀。
- 通鼻竅,利氣行水: 白芥子亦能通鼻竅,利氣行水,對於鼻塞、頭昏、胸悶等因肺氣不宣、痰濕阻滯所致的症狀,白芥子能促進氣血運行,疏通鼻竅,緩解症狀。
潤燥破痰湯中加入玄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玄參味甘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肺燥引起的乾咳、痰少、咽乾口渴等症狀,並能清熱解毒,對抗痰液中的毒素。
- 涼血止血,消腫生肌:玄參亦具涼血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可幫助改善由熱毒引起的咳血、咯血等症狀,並促進痰液排出,減輕肺部炎症。
因此,玄參在潤燥破痰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有效改善因肺燥熱毒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潤燥破痰湯中加入茯苓,是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能健脾利濕,燥濕化痰。燥邪傷肺,易致痰濕內阻,茯苓有助於祛除痰濕,改善肺氣不利。
- 滲濕利水:茯苓兼具滲濕利水之效,可幫助利水消腫,降低痰液黏稠度,利於痰液排出。
綜合而言,茯苓在潤燥破痰湯中,既能健脾利濕、燥濕化痰,又能滲濕利水、利於痰液排出,有助於改善燥邪傷肺、痰濕內阻的病症。
潤燥破痰湯中加入山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滋陰潤肺、益氣補虛的功效。對於燥邪傷肺、津液虧損所致的咳嗽、痰少、口乾咽燥等症狀,山藥能起到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緩解燥熱之症。
- 健脾益氣: 山藥亦能健脾益氣,補脾胃之虛,脾氣健運則能更好地化生津液,為肺臟提供津液,有助於痰液的稀釋和排出,進一步提升潤燥破痰的效果。
主治功效
潤燥破痰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潤燥破痰湯主治肝氣鬱結,老痰結成粘塊,凝滯喉嚨之間,欲咽不下,欲吐不能之症。患者常表現為痰色黃穢,多見於老人或體虛之人。
治療原理
潤燥破痰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疏肝解鬱,宣暢氣機:**方中白芍、香附皆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滯。肝氣得疏,則氣機暢通,痰濕難以壅滯。
**滋陰潤燥,化痰散結:**玄參滋陰降火,天花粉清熱生津,二者合用可潤燥化痰。白芥子化痰散結,青黛清熱解毒,可消散結聚之老痰。
**健脾益氣,助運化痰:**茯苓健脾祛濕,山藥補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功能,減少痰濕的生成。
**補益肝腎,標本兼治:**古文強調「補肝必須補腎」,潤燥破痰湯以白芍養肝血,兼顧補腎,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肝腎同源,肝血得養,則肝氣更易條達;腎水得充,則陰液充足,可潤燥化痰。
方劑組成分析
潤燥破痰湯由以下藥物組成:
- **白芍:**一兩,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在此方中主要起到養肝血、柔肝體的作用,使肝氣得以條達。
- **香附:**一錢,疏肝理氣,解鬱止痛。與白芍相配,一疏一斂,調暢肝氣。
- **青黛:**五分,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於清除痰熱,消散痰結。
- **天花粉:**二錢,清熱生津,消腫排膿。在此用於清熱化痰,潤燥生津。
- **白芥子:**二錢,溫肺化痰,利氣散結。針對老痰粘稠難咯的特點。
- **玄參:**五錢,滋陰降火,清熱解毒。滋陰潤燥,以助化痰。
- **茯苓:**三錢,健脾利水,滲濕化痰。
- **山藥:**三錢,補脾益氣,固腎益精。與茯苓合用,增強健脾化痰之力。
總結
潤燥破痰湯以疏肝解鬱為主,兼顧滋陰潤燥、化痰散結、健脾益氣,通過調暢氣機、滋養肝腎、消散痰結等途徑,達到治療肝氣鬱結、老痰凝滯之目的。古文特別指出「此肝腎兩補,既無助燥,又鮮增濕,肝氣宣,肝血養,則肝火不聚於胸中,自老痰不凝於脅內」,充分體現了該方劑的精妙之處。同時也提醒「但老痰最難速效,須多服,不可責近功」,提示此方需要長期服用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傳統服藥法
白芍1兩,香附1錢,青黛5分,天花粉2錢,白芥子2錢,玄參5錢,茯苓3錢,山藥3錢。
流肝氣,補肝血,兼補腎消痰。
水煎服。
老痰最難速化,此方必須多用,但不可貴其近功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肝氣鬱結、痰液凝聚所致的咽喉不適、吞咽困難等症狀。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潤燥破痰湯, 出處:《辨證錄》卷九。 組成:白芍1兩,香附1錢,青黛5分,天花粉2錢,白芥子2錢,玄參5錢,茯苓3錢,山藥3錢。 主治:流肝氣,補肝血,兼補腎消痰。主治:肝氣甚鬱,老痰結成粘塊,凝滯喉嚨之間欲咽不下,欲吐不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