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四香三米飲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在於其行氣止痛的功效。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其性善行,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疼痛、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均有良好的療效。
四香三米飲中,木香與其他香藥如香附、砂仁、厚朴等共同作用,協同行氣,消食止痛,以達到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的目的。
四香三米飲中包含丁香,是因其藥性溫熱,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丁香辛溫,入脾、胃經,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此外,丁香還具有芳香開竅的作用,能提振精神,改善食慾,有助於緩解因寒邪阻滯引起的頭昏腦脹、神疲乏力等症狀。
四香三米飲中,丁香與其他藥物相配,能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溫中散寒、和胃止痛的功效。
四香三米飲中包含檀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芳香化濕: 檀香氣味芬芳,具備芳香化濕之效,可以溫和地驅散體內濕氣,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消除食慾不振、腹脹等濕困脾胃的症狀。
- 行氣止痛: 檀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濕氣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例如腹痛、胃痛等。
此外,檀香也具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可以舒緩緊張情緒,改善睡眠品質。總體而言,檀香在四香三米飲中起到芳香化濕、行氣止痛、安神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改善濕困脾胃、腹痛等症狀。
四香三米飲中包含藿香,主要原因在於其芳香化濕之效。藿香氣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止嘔的作用。
此方以藿香為君藥,其辛溫之性,能疏散風寒濕邪,並能芳香醒脾,開胃消食,針對暑濕所致的脾胃氣滯,嘔吐泄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四香三米飲方劑中包含陳倉米,其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胃,和中理氣: 陳倉米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胃,和中理氣的功效。四香三米飲以健脾胃、和中理氣為主要功效,而陳倉米能增強此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 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四香三米飲中其他藥材如香附、白芷、砂仁、厚朴等,多具理氣化濕、健脾消食之功效,陳倉米能與之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四香三米飲中加入糯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健脾益氣:糯米性溫和,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固澀止瀉的功效。方中加入糯米,有助於溫補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狀。
- 和胃止嘔:糯米甘潤,具有和胃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虛上逆所致的嘔吐,糯米可起到緩解作用,使嘔吐症狀得到改善。
此外,糯米黏性較強,可以增加方劑的稠度,有利於藥物在體內停留,更充分發揮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香三米飲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疳傷,緊瀉遺糞,帶馊酸臭,氣穢至二三尺遠」,屬中醫「疳瀉」範疇。病因多為小兒脾胃虛弱,運化失職,致水穀不化、積滯生熱,腐濁之氣下迫腸道。其症狀特點為:
- 瀉下急迫(緊瀉)、糞質清稀夾未消化物,乃脾虛失運、清濁不分。
- 酸腐臭穢(馊酸臭氣遠播),提示腸道腐熟失常,濕熱穢濁內蘊,與《幼科發揮》所述「疳瀉臭穢」相符。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芳香醒脾、穀氣扶正」為核心,分兩大方向調理:
四香配伍:理氣化濕、醒脾和中
- 木香、丁香、檀香(等分):三香皆辛溫,走脾胃經。
- 木香行氣滯,專調中焦升降,《本草綱目》言其「治一切氣痛、停食不消」;
- 丁香溫中降逆,《本草正》稱其「能發諸香」尤善止嘔噦;
- 檀香理氣散寒,《本草備要》載其「調脾肺、利胸膈」。三香協同,暢通中焦氣機,化解濕濁壅滯。
- 藿香葉(加2倍):其量獨重,取其芳香化濕、醒脾辟穢之功,《本草圖經》謂其「治脾胃吐逆為最要」。倍量使用,強化解表化濕之力,兼緩瀉下之急(風藥勝濕)。
- 木香、丁香、檀香(等分):三香皆辛溫,走脾胃經。
三米炒用:健脾實腸、穀氣養胃
- 早米、晚米(或陳倉米)、糯米(等分,炒熟):
- 早米(粳米)甘平益胃,《千金方》多用於「補中焦、止泄痢」;
- 晚米(秈米)偏溫,炒用增其澀腸之性;陳倉米尤妙(見《本草述》),以其「專入胃…調胃下氣」;
- 糯米黏滯,炒後減其滋膩,增溫澀之效。三米炒熟,既助脾土固攝(止瀉),又提供穀氣扶正,契合「疳者甘也」之補益思路。
- 早米、晚米(或陳倉米)、糯米(等分,炒熟):
全方配伍特點
香藥與穀米合方,體現「通補兼施」之法:
- 以香藥「通」:芳香行氣,化解濕濁積滯,改善腐穢酸臭;
- 以米藥「補」:穀物炒用健脾實腸,標本兼顧,防香燥耗氣之弊。此方尤適小兒「臟腑嬌嫩」之體,不用峻劑而取輕靈,符合錢乙「疳為脾胃病,不可妄攻伐」之訓。
推論延伸
此方可能間接調節腸道菌群(芳香料抑菌)與消化酶活性(米炒後部分炭化可吸附毒素),然此屬現代詮釋,古人以「氣味理論」解釋其效,重在恢復脾胃「升清降濁」機能。
傳統服藥法
木香、丁香、檀香各等分,藿香葉加2倍,早米、晚米(或陳倉米尤妙)、糯米各等分(上3味炒熟)。
每服米藥3錢重,水1盞煎,不拘時候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小兒疳傷,脾胃虛弱,氣滯便秘者。若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四香三米飲,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三。 組成:木香、丁香、檀香各等分,藿香葉加2倍,早米、晚米(或陳倉米尤妙)、糯米各等分(上3味炒熟)。 主治:小兒疳傷,緊瀉遺糞,帶餿酸臭,氣穢至2-3尺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