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松黃散方劑中加入松香,主要是利用其燥濕止癢之效。
松香味苦性溫,具有燥濕殺蟲、生肌止痛的功效。對於濕疹、癬症等皮膚病,松香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長,並促進患處乾燥,達到止癢消炎的效果。
此外,松香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因此,松黃散中加入松香,可以有效地改善濕疹、癬症等皮膚病的症狀。
松黃散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 殺蟲止癢: 雄黃性溫燥,具有較強的殺蟲止癢功效。松黃散中常用於治療皮膚癬症,而雄黃可以有效殺滅真菌,止癢消炎,達到治療效果。
- 祛風解毒: 雄黃還具有一定的祛風解毒作用,能治療因風熱或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松黃散中的其他藥材,如黃柏、蛇牀子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與雄黃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松黃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外科方外奇方》與《洞天奧旨》的記載,中藥方劑「松黃散」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疾患,尤其針對「坐板瘡」。 兩書雖有配方上的差異,但核心組成都包含松香與雄黃,可見其為此方之要藥。
《外科方外奇方》
此處的「松黃散」配方較為複雜,除了松香與雄黃外,還包含了川柏、炒蛇床子、炒川椒、輕粉、水銀、密陀僧、硫黃、明礬、煙膠等多味藥材。其主治「腿上濕瘡」,可見此版本的松黃散,功效不單純限於坐板瘡。
- 治療原理分析:
- 松香、硫黃: 兩者皆有消炎、止痛、燥濕之效,能針對濕瘡的紅腫熱痛,發揮作用。
- 雄黃、輕粉、水銀、密陀僧: 這些成分具有解毒、殺蟲、燥濕的功效,可對抗皮膚上的濕熱毒邪,達到清除瘡毒的目的。其中,水銀與輕粉的配伍,也進一步增強解毒消腫的作用。
- 川柏、炒蛇床子、炒川椒: 川柏清熱燥濕,蛇床子溫陽燥濕,川椒溫中散寒。三者合用,針對濕瘡的病因,能起到清熱、燥濕、止癢的作用,可見此方對於濕熱體質引發的濕瘡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明礬: 具收斂、燥濕、止癢的功效,能減少滲出液,加速傷口癒合。
- 煙膠: 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修復。
- 蔥汁: 蔥汁的辛溫之性,有助於藥物更好地滲透皮膚,發揮療效。
此方藥物組成繁複,兼顧了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生肌等多重功效,能有效針對腿上濕瘡的各個病理環節進行治療。其製作方式亦較為特殊,經多次熬製並拌入陰水,應是為了提升藥物的滲透力與功效。
《洞天奧旨》
此處的「松黃散」配方較為簡潔,僅有松香、雄黃,並可依據濕癢情況加入蒼朮。主要針對「坐板瘡」。
- 治療原理分析:
- 松香、雄黃: 此配方著重於松香與雄黃的結合,利用松香的消炎止痛之效,搭配雄黃的解毒殺蟲之功,可針對坐板瘡的炎症反應及病原體進行治療。
- 蒼朮: 若有濕癢情形,則加入蒼朮。蒼朮具有燥濕健脾的作用,可對因脾虛濕盛引起的坐板瘡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 蠟豬油: 此處用蠟豬油浸透藥條,再燒取油搽於患處,應是利用油脂的潤滑作用,一方面保護創面,另一方面也增強藥物的吸收,並有助於潤滑皮膚。
此方配伍精簡,藥性較為溫和,適用於坐板瘡的初期或輕症。其使用方法亦較為直接,方便患者自行使用。
綜合分析
兩書的「松黃散」雖然配方不同,但都以松香與雄黃為核心,可見其為治療皮膚疾患的要藥。前者組方複雜,兼具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生肌等功效,適用於較為複雜的濕瘡;後者組方簡單,針對性強,適用於坐板瘡。兩者的治療原理,皆在於利用藥物的消炎、解毒、殺蟲、燥濕等作用,達到清除瘡毒、促進傷口癒合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雄黃6錢,川柏1兩5錢,炒蛇床子1兩,炒川椒2錢,輕粉2錢,水銀2錢(共為末),密陀僧4兩,硫黃3錢,明礬1錢2分,煙膠9錢,松香1兩3錢(研末,法用蔥3兩搗汁拌,熬烊,入陰水內,取起再拌,入水,取起,3次為度)。
如膿窠瘡,去水銀。
上為極細末。
濕瘡,用桐油調敷諸瘡,用木鱉子煎某油調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松黃散,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松香(蔥制)、漳丹、官粉、枯礬各等分。 主治:黃水瘡。
松黃散,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 組成:松香5錢(研細),雄黃1錢(研細)。 主治:坐闆瘡。
松黃散, 出處:《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組成:雄黃6錢,川柏1兩5錢,炒蛇床子1兩,炒川椒2錢,輕粉2錢,水銀2錢(共爲末),密陀僧4兩,硫黃3錢,明礬1錢2分,煙膠9錢,松香1兩3錢(研末,法用蔥3兩搗汁拌,熬烊,入陰水內,取起再拌,入水,取起,3次爲度)。 主治:腿上濕瘡,紅紫流水,奇癢,久不得癒,並治一切疥癬諸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