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橘皮湯

BIN LANG JU PI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25%
胃經 25%
大腸經 25%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檳榔橘皮湯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消積: 檳榔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具有驅蟲、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可針對蟲積腹痛、食積不化、嘔吐腹瀉等症狀,與橘皮配伍,可增強驅蟲效果,並緩解橘皮的燥性。
  2. 行氣利水: 檳榔還有行氣利水的作用,可治療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與橘皮的理氣健脾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行氣利水、消積止痛的效果。

因此,檳榔橘皮湯中包含檳榔,是根據其藥理作用,針對特定病症而設計的。

檳榔橘皮湯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檳榔性溫,味苦、辛,善於消積導滯。兩者合用,相輔相成,可增強理氣消積的效果,適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噯氣泛酸等症。
  2. 和胃降逆:橘皮可行氣止痛、降逆止嘔,而檳榔則能行氣消積、降逆止嘔。兩者合用,可加強和胃降逆的效果,適用於胃氣不和、食積停滯、嘔吐反胃等症。

主治功效


檳榔橘皮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檳榔橘皮湯主要用於治療「嘈雜至於醋心吐水」之症。所謂「嘈雜」,是指胃脘部不適,似飢非飢,似痛非痛的症狀,常伴有心中煩悶不安。「醋心」則是指胃中酸水上湧,類似現代醫學的胃酸反流或胃炎。本方主治的嘈雜,其特點在於伴有明顯的酸水上湧,甚至吐水。

治療原理:

根據《雜病源流犀燭》與《沈氏尊生書》的論述,嘈雜之病因多種,但針對本方所主治的「嘈雜至於醋心吐水」,其病機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氣滯與食積: 雖未直接明言,但從「檳榔」的消積作用來看,此類嘈雜可能與食積停滯有關。食積易阻礙氣機,導致氣滯不行,胃氣上逆,故而產生嘈雜之感。

  2. 胃氣不和: 胃氣主降,若氣機不暢,則胃氣不能下行,反而上逆,導致酸水上湧,形成醋心。

  3. 痰濕內停: 雖非主要病因,但痰濕亦可阻滯氣機,並加重胃脘不適。

方劑作用機理:

檳榔橘皮湯的治療原理,即針對上述病機而設:

  1. 檳榔:

    • 消積導滯: 檳榔具有較強的消積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積滯之物,從而疏通氣機,改善食積所致的胃脘不適。
    • 理氣行滯: 檳榔亦可促進氣機運行,使胃氣下行,從而減少胃氣上逆。
  2. 橘皮:

    • 理氣和胃: 橘皮辛香,能理氣和胃,疏暢氣機,改善胃氣不和之症狀。
    • 燥濕化痰: 橘皮具有一定的燥濕化痰作用,可幫助去除停留在胃中的痰濕,減輕嘈雜之感。

綜合分析:

檳榔與橘皮合用,一消一理,相輔相成。檳榔消積導滯,疏通氣機;橘皮理氣和胃,燥濕化痰,共奏消積、理氣、和胃之功,使胃氣調和,氣機暢通,從而達到治療「嘈雜至於醋心吐水」之目的。本方藥力相對較峻,使用時需斟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胃腸脹氣

相同名稱方劑


檳榔橘皮湯, 出處:《證類本草》卷十三引《梅師方》。 組成:檳榔4兩,橘皮2兩。 主治:醋心,嘈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