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甲煎

BIE JIA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3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14%
肝經 8%
三焦經 8%
心包經 8%
膽經 8%
腎經 8%
胃經 8%
脾經 6%
大腸經 6%
肺經
心經
肝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鱉甲煎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鱉甲則有滋陰清熱、軟堅散結之功。二者合用,可增強潤肺止咳之效,適用於燥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
  2. 清熱解毒: 杏仁具有一定毒性,但經炮製後毒性減輕,反而能清熱解毒。鱉甲亦有清熱解毒之功。二者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適用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目赤腫痛等症。

鱉甲煎方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解表裡: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和解表裡的功效。鱉甲煎方主治血虛生風,肝腎不足,導致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柴胡可疏肝解鬱,調和氣血,配合鱉甲滋陰補腎,從而改善頭暈目眩等症狀。
  2. 輔助鱉甲滋陰補腎: 鱉甲味甘鹹,性平,具有滋陰補腎、軟堅散結的功效。柴胡疏肝解鬱,可以使肝氣疏暢,有利於腎氣的滋補,從而提高鱉甲滋陰補腎的效果。

總之,柴胡在鱉甲煎方中起到疏肝解鬱,輔助滋陰補腎的作用,與鱉甲共同發揮療效,改善血虛生風、肝腎不足等症狀。

鱉甲煎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鱉甲性寒,善於清熱解毒,而川貝母則以清熱潤肺,化痰止咳著稱。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化痰之效,尤其適用於熱痰壅肺、咳嗽氣喘等症狀。

2. 滋陰降火: 鱉甲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而川貝母亦能滋陰潤燥,二者相輔相成,可達到滋陰降火,緩解因陰虛火旺所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

鱉甲煎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降燥: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的功效。鱉甲煎以鱉甲為主,滋陰補腎,但亦有溫補之性。加入知母可平衡其溫性,防止燥熱上擾,防止滋陰過度而傷及陽氣,更有效地達到滋陰清熱、寧心安神之效。
  2. 配合鱉甲,共奏滋陰降火之效: 鱉甲善於滋陰清熱,而知母則以清熱瀉火為主,兩者相輔相成,既可增強清熱瀉火之效,又可加強滋陰降火之功,更有利於治療陰虛火旺、心煩失眠、口乾舌燥等症。

主治功效


鱉甲煎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多部古籍醫書,對鱉甲煎丸的主治功效進行分析,可見此方劑主要針對久病瘧疾,邪氣深入,導致氣血瘀滯,痰涎凝結,形成癥瘕積聚之病症,尤以「瘧母」為代表。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破瘀散結,消癥化瘕:

  • 多部醫書均提及鱉甲煎丸用於治療「瘧母」,即久瘧不愈,脅下出現包塊的病症。《類證治裁》指出「瘧母久病失調,邪入肝經,挾瘀血痰涎,脅下結塊」,明確了此病形成的病理機制。《本草崇原》則認為此方「攻堅破積,行血散瘧」,揭示了其治療的根本方法。
  • 鱉甲為君藥,其性味鹹寒,入肝經血分,具有軟堅散結,破瘀消癥的功效。《本草思辨錄》認為鱉甲「入肝而氣沉向里」,可下連腎,以破癥瘕。《本草綱目》亦言「皆取其降厥陰相火也。火降則血散腫消,而痰結自解,癥瘕自除矣。」說明了鱉甲能降虛火,從而消除因火熱引起的血瘀腫塊。
  • 方中配伍多味活血化瘀之藥,如桃仁、?蟲等,可加強破瘀散結之力。《本草思辨錄》言桃仁「主攻瘀血而為肝藥」,《本草崇原》也提及?蟲「主逐瘀血,破血積堅痞」,皆有助於消除積聚之病邪。

2.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

  • 《本經逢原》提及烏扇(射干)「專取散結氣之功」,認為其為「喉痹咽痛要藥」。《本草擇要綱目》亦指出射干能「降厥陰相火」,說明其具有疏肝解鬱,降火散結之功。
  • 柴胡亦為方中常用之藥,具有疏肝解鬱、調暢氣機之效。《類證治裁》在治療瘧母的方劑中,也常用柴胡,可知其在疏肝方面的作用。
  • 氣機調暢,則血脈運行通暢,有助於瘀血消散。《本草思辨錄》以桃仁為例,說明其「兼疏膚腠之瘀」,體現了氣機調暢的重要性。

3. 清熱祛濕,化痰散結:

  • 《本草求真》認為此方可治療「痰涎積於太陰厥陰者」。 《本草思辨錄》則認為大黃可用於「蕩滌」之性功,有助於清熱去濕,消除痰濁之邪。
  • 方中配伍黃芩等清熱之藥,以及半夏、葶藶子等化痰之藥,可加強清熱化痰,散結開鬱之功。《本草思辨錄》提及己椒藶黃丸中大黃的應用,也可佐證其化痰清熱的功效。
  • 痰濕既除,則氣血運行順暢,癥瘕自可消除。

4. 活血通經,調經止痛:

  • 《本草崇原》提及紫葳「主通經脈,氣味酸寒,主清血熱」,認為其可「消癥瘕」。
  • 《本草思辨錄》亦認為桃仁「為肝藥」,故能治療少腹的瘀血,暗示此方有活血通經,調經止痛之功效。
  • 婦女因血瘀而引起的癥瘕積聚,可通過此方活血通經,使瘀血消散,疼痛緩解。

5. 兼顧扶正,防止邪氣復熾:

  • 方中佐以人參、阿膠等補氣養血之品,可兼顧扶正,防止邪氣復熾。
  • 《類證治裁》指出「虛人瘧母,宜補劑兼疏散藥」,體現了治療久病需兼顧扶正的原則。

綜上所述,鱉甲煎丸針對久瘧不愈,邪氣深入,導致氣血瘀滯,痰涎凝結,形成癥瘕積聚的病症,以破瘀散結為根本,兼顧疏肝理氣、清熱化痰、活血通經,輔以扶正之品,標本兼治,使邪去正復。其治療範圍不僅限於瘧母,凡屬氣血瘀滯,痰涎凝結所致之癥瘕積聚皆可適用。

傳統服藥法


雄鱉1個(重1斤者),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北柴胡4兩,貝母(去心)4兩,知母4兩。
上除鱉外,諸藥細銼,以好酒5升入鍋內,將活鱉置在中,以藥和停圍定,上用板子石壓定,令鱉在藥內吃酒藥,來日即以慢火煮,候酒盡為度,卻取鱉令患人吃盡,次將鱉甲用醋炙黃,人在前項諸藥內焙為細末,用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不拘時候,每日5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養陰潤燥的功效,適合於婦人骨蒸勞損,或時寒熱,肌體倦疼的患者。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內有腫塊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鱉甲煎, 出處:《婦人良方》卷五。 組成:雄鱉1個(重1斤者),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北柴胡4兩,貝母(去心)4兩,知母4兩。 主治:婦人骨蒸勞損,或時寒熱,肌體倦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