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甲酒這個方劑由鱉甲、常山、蜀漆、海螵蛸、附子、知母、花椒組成。其中,附子和花椒明顯屬於熱性藥材,附子性大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花椒則辛熱,能溫中散寒、止痛。相較之下,鱉甲、知母、海螵蛸則偏向寒性或涼性,鱉甲性微寒,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作用,知母性寒,能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海螵蛸性溫,具有收澀止血、固精止帶的功能,但整體藥性偏收斂,可歸類於寒涼類藥。常山和蜀漆則藥性較為複雜,常山性寒,有催吐痰涎、截瘧的功效,蜀漆性平,但傳統上認為它具有解毒、截瘧的作用,其性味較為中性,但因其功效偏於清理邪氣,故在此方中可視為偏寒之藥。
綜合來看,此方劑中熱性藥以附子、花椒為主,寒性藥則有鱉甲、知母、海螵蛸、常山、蜀漆。從寒熱指數來看,「熱性指數」為23,「寒性指數」為16,顯示此方劑整體藥性偏熱。雖然寒性藥亦有一定份量,但熱性藥的效力較強,整體而言,鱉甲酒偏向溫熱之方,但寒熱藥材間彼此制衡。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9%
胃經 19%
脾經 15%
心經 12%
腎經 9%
大腸經 4%
此方劑主要針對肝經、肺經、胃經、脾經、心經、腎經、大腸經的異常進行調理。
肝經(比例0.19): 此方劑對肝經的影響較為顯著,可能適用於肝經氣滯、肝火上炎或肝陰不足等相關證型。具體而言,若見脅肋脹痛、易怒煩躁或頭暈目眩等症狀,且兼有舌紅、脈弦等表現,則可考慮此方劑的應用。
肺經(比例0.19): 此方劑對肺經亦有較強的影響,可能適用於肺氣虛、肺陰虛或痰濁阻肺等相關證型。若見咳嗽氣短、痰多清稀或乾咳少痰等症狀,且兼有面色蒼白、脈弱或舌紅少津等表現,則可考慮此方劑的應用。
胃經(比例0.19): 此方劑對胃經的影響也較為顯著,可能適用於胃氣虛、胃陰不足或胃熱等相關證型。若見食慾不振、胃脘隱痛、口乾或嘈雜吞酸等症狀,且兼有舌淡、脈緩或舌紅少苔等表現,則可考慮此方劑的應用。
脾經(比例0.157): 此方劑對脾經有一定影響,可能適用於脾氣虛、脾陽虛或脾濕等相關證型。若見食少納呆、腹脹便溏、神疲乏力等症狀,且兼有舌淡苔白膩、脈緩弱等表現,則可考慮此方劑的應用。
心經(比例0.129): 此方劑對心經有一定影響,可能適用於心血虛、心陰虛或心火旺等相關證型。若見心悸失眠、健忘多夢、口舌生瘡等症狀,且兼有面色蒼白、舌紅少津或脈細數等表現,則可考慮此方劑的應用。
腎經(比例0.096): 此方劑對腎經的影響相對較低,可能適用於腎陰虛、腎陽虛等相關證型。若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夜尿頻多等症狀,且兼有舌淡、脈沉細等表現,則可考慮此方劑的應用。
大腸經(比例0.048): 此方劑對大腸經的影響較為微弱,可能適用於大腸燥熱或大腸虛寒等相關證型。若見便秘或泄瀉、腹痛等症狀,則可考慮此方劑的應用。
主治功效
- 鱉甲: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對於虛寒性瘧疾有良好療效,並能調經。
- 花椒:溫中止瀉、祛寒止痛、健脾止瀉,適合體內寒濕重的人羣。
- 附子:溫陽回逆,特別適合體虛怕冷的患者,能有效緩解因寒引起的疼痛。
- 海螵蛸:具固澀止帶效果,對於月經不順、白帶過多等有補助效果。
- 知母:清熱瀉火,尤其適合伴隨虛火上升的症狀,能夠調和全方。
- 蜀漆:活血化瘀,特別對於因血滯引起的疼痛症狀有療效。
- 常山:主治瘧疾,且有湧吐、驅蟲的功能,使其整體療效更加多元化。
傳統服藥法
常山3兩,鱉甲1兩(炙),升麻1兩,附子1兩,烏賊骨1兩。
以酒6升漬之,小令近火,一宿成。
每服1合。
《聖惠》本方用法:上細銼,以絹袋盛。用酒六升,浸三五日,每服一中盞,暖令溫,空心服之, 或吐即愈,未吐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用量控制:因部分藥材如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應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服用,並嚴格按照用量準備。
- 禁忌:孕婦及身體虛弱者慎用,因部分成分可能導致不良反應。
- 儲存方式:藥酒應保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維持其效用。
- 服用時間:建議空腹服用,能夠更好地吸收其功效,出現任何不適應立即停用並諮詢醫生。
- 療程觀察:在服用的期間須定期觀察身體反應,如有異常情況需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肺結核瘧疾多痰肺炎糖尿病感冒暈眩慢性鼻炎發燒及發冷陰部感到寒冷心臟病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 相同名稱方劑
鱉甲酒, 出處:《肘後方》卷三。 組成:常山3兩,鱉甲1兩(炙),升麻1兩,附子1兩,烏賊骨1兩。 主治:老瘧久不斷者。勞瘧痰滯,發歇不定。
鱉甲酒, 出處:《外台》卷五引《肘後方》。 組成:鱉甲2兩(炙黃),常山3兩,蜀漆2兩,烏賊魚骨1兩(炙),附子1兩,知母2兩,椒1兩(微炒去汗)。 主治:勞瘧。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