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乳吹膏方劑中加入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烏頭性溫熱,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功效。乳吹膏主要用於治療乳房脹痛、乳汁不通等症,而烏頭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促進乳汁分泌,緩解乳房脹痛。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乳吹膏中通常還會加入其他具有活血化瘀、疏肝解鬱功效的藥材,烏頭與這些藥材配合使用,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更有效地治療乳房疾病。
乳吹膏中含有天南星,主要基於其散結消腫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解毒消腫、散結止痛的功效。對於乳房腫塊、乳腺炎等症狀,天南星能有效疏通經絡、消散瘀滯,緩解疼痛。
然而,天南星亦有毒性,需謹慎使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配藥。
乳吹膏中加入白芷,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消腫止痛: 白芷具有散寒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乳房腫痛、乳腺炎等病症,可以起到舒緩疼痛、消散腫塊的作用。
- 通經活絡: 白芷能通經活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乳房的血液供應,有利於乳房的健康。
此外,白芷還能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材,能更好地治療乳房疾病。因此,乳吹膏中加入白芷,有助於提高藥效,促進乳房的康復。
乳吹膏方劑中使用生地黃,主要是基於其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乳房腫痛、發熱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 滋陰潤燥: 生地黃入肝、腎經,能滋陰養血,潤燥生津,對於乳房因氣血不足、津液虧損導致的乾燥、疼痛等症狀有改善效果。
因此,生地黃在乳吹膏中能夠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有助於治療乳房疾病。
乳吹膏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通絡: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乳房腫痛,多因氣滯血瘀所致,當歸能活血通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乳房疼痛。
二、滋陰補血:當歸同時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乳房腫痛常伴有氣血不足,當歸能補益氣血,增強乳房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促進乳房恢復健康狀態。
綜上,乳吹膏方中加入當歸,能夠發揮活血通絡、滋陰補血的功效,有效緩解乳房腫痛,促進乳房恢復健康。
乳吹膏方劑中添加白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舒肝解鬱,調和氣血:乳房脹痛常與肝氣鬱結、氣血不暢有關。白芍具有舒肝解鬱、養血柔肝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緩解乳房脹痛。
- 止痛止癢:白芍味苦甘酸,性微寒,能清熱解毒,止痛止癢,可緩解乳房的炎症反應,緩解疼痛和瘙癢症狀。
綜上,白芍在乳吹膏方劑中起着舒肝解鬱、調和氣血、止痛止癢的作用,是治療乳房脹痛的有效藥材。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乳吹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理瀹駢文》的記載,乳吹,亦稱「乳疾」,可分為多種類型,如產後乳病、兒吹氣而得者(乳吹)、在胎中得者(內吹)及既產者(外吹)。其病理表現多樣,包括紅腫、癰、疽等,甚者會形成乳勞、乳核,嚴重者甚至轉為乳岩,故需及早治療。
治療原理分析:
乳吹膏的主要成分及其功效如下:
- 烏頭: 《理瀹駢文》中亦有提及使用烏頭治療乳核的案例。烏頭具有散寒止痛、通經活絡的功效,能針對乳疾的疼痛症狀,並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消散瘀滯。
- 天南星: 具有燥濕化痰、解毒消腫之功。乳疾的病理機制可能與濕邪、痰瘀有關,天南星有助於祛除濕痰,消散腫塊。
- 白芷: 本書中白芷多次出現在乳癰、乳核的治療方劑中,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有助於疏通經絡,促使邪氣外散,減輕腫痛。
- 生地黃: 具有滋陰養血、潤肺降火之效。乳疾的發生與陰血虧虛有關,生地黃可以滋養陰血,緩解陰虛之症。
- 當歸: 補血調經、活血止痛,能改善乳疾患者的氣血狀況,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白芍: 平肝疏肝、緩急止痛,有助於舒緩肝氣鬱滯,減輕因情緒因素導致的乳疾。
綜合以上分析,乳吹膏的組成具有散寒止痛、化痰消腫、活血通經、滋陰養血之功效。其治療原理是針對乳疾的常見病理機制,即寒邪凝滯、濕痰瘀阻、氣血失和等。通過諸藥合用,達到祛邪扶正、消腫止痛、促使乳疾痊癒的目的。
《理瀹駢文》記載的乳吹膏配方為:「川烏草烏南星白芷各一兩生地當歸白芍各二兩麻油熬鉛粉收」。與本方略有差異,但其治療思想相似,強調以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為原則。由此可見,乳吹膏是針對乳疾的有效方劑,其配伍精當,功效顯著。
傳統服藥法
川烏1兩,草烏1兩,南星1兩,白芷1兩,生地2兩,當歸2兩,白芍2兩。
去腐生新,拔毒長肉。
麻油熬,鉛粉收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乳吹膏, 出處:《理瀹》。 組成:川烏1兩,草烏1兩,南星1兩,白芷1兩,生地2兩,當歸2兩,白芍2兩。 主治:去腐生新,拔毒長肉。主治:乳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