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仙方化痰丹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白礬能有效化解痰濕,促進痰液排出。
- 收斂止咳:白礬同時具有收斂止咳的作用,可收斂肺氣,止咳平喘。對於因肺氣虛弱、津液外泄引起的咳嗽,白礬能起到固攝肺氣、止咳化痰的作用。
因此,白礬在仙方化痰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燥濕化痰和收斂止咳,共同達到化痰止咳的功效。
仙方化痰丹中加入半夏,主要是利用其燥濕化痰和降逆止嘔的功效。
半夏性溫,味辛,歸脾、胃、肺經。其辛溫之性可溫肺化痰,特別針對寒痰濕痰,能使其變得稀薄易於排出。同時,半夏還可降逆止嘔,對於痰濁阻肺導致的咳嗽、噁心、嘔吐等症狀,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仙方化痰丹中加入半夏,有助於化解痰濁,緩解咳嗽、嘔吐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仙方化痰丹主治功效分析
藥物組成與炮製:
仙方化痰丹主要由以下藥物組成:
- 白礬(明礬、遲礬): 劑量為二兩。
- 半夏(大半夏): 劑量為二兩,需經湯洗七次處理。
- 南星(大南星): 劑量為二兩,一半需湯洗七次,另一半則與皂角同煮,煮乾後去皂角,再將南星焙乾。
- 輔料: 硬麵糊、生薑自然汁。
製劑方法:
將白礬、湯洗過的半夏、經不同炮製的南星一同研磨成細末,然後用冷卻的硬麵糊和生薑自然汁將藥末調和成糊狀,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
空腹時,用淡薑湯送服,每次服用三五十丸。
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仙傳外科集驗方》所載,仙方化痰丹主要用於治療「癰疽發背」。從藥物組成來看,此方劑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清熱解毒、化痰散結:
- 白礬: 具有消炎、解毒的功效,對於癰疽等瘡瘍腫痛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其收斂、解毒的特性有助於控制局部炎症,減輕腫脹。
- 半夏: 雖然在此方中並非以溫化寒痰為主,但其具有化痰散結的功效,可以協助清除局部痰濁。
- 南星: 經過皂角煮製的南星,可降低其毒性,增強其祛風散結的功效,同時也有化痰作用,針對癰疽初起痰瘀交阻的病機有對應作用。
散瘀消腫、活絡止痛:
- 生薑自然汁: 生薑汁辛溫,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加強藥物的療效,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癰疽腫痛。
外治與內治結合:
- 仙方化痰丹雖然是內服藥,但從其主治「癰疽發背」來看,此方顯然不僅僅是單純的內服藥,其藥理作用也對應了外用藥的需求。 癰疽屬於外科疾病,其病機與痰、瘀、熱等邪氣壅滯有關。本方中的藥物不僅可以清熱解毒,化痰散結,還可以散瘀消腫。因此,仙方化痰丹的治療思路是內外兼顧,通過內服藥物達到內疏外解的效果。
總結:
仙方化痰丹以白礬、半夏、南星為主藥,配以生薑汁為輔,旨在通過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散瘀消腫等多重功效,達到治療癰疽發背的目的。此方不僅能消除局部炎症,還能通過內服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明礬2兩,遲礬2兩,大半夏2兩(湯洗7次)大南星2兩(1半湯洗7次,1半皂角煮)。
內用南星一半,切作片子,卻用不蛀皂角截斷7片,各1寸長,用水同南星煮乾為度,去了皂角,只用南星焙乾,將前藥總為細末,水打硬面糊候冷,用濃生薑自然汁在內化開,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空心、臨臥用淡薑湯吞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仙方化痰丹, 出處:《仙傳外科集驗方》。 組成:明礬2兩,遲礬2兩,大半夏2兩(湯洗7次)大南星2兩(1半湯洗7次,1半皂角煮)。 主治:癰疽發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