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夏散

礬夏散

FAN XIA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0.4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5%
膀胱經 12%
肝經 12%
大腸經 12%
胃經 12%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礬夏散中包含白礬,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瀉、燥濕止癢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胃經。其收斂作用可固澀腸道,止瀉止痢;燥濕作用可祛除濕邪,止癢止痛。

此外,白礬還具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有助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因此,在礬夏散中加入白礬,可有效地治療濕熱瀉痢、濕疹等症狀。

礬夏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礬夏散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半夏可有效祛除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能緩解脾胃氣逆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礬夏散中加入半夏,可以更好地控制嘔吐等不適,提升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礬夏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礬夏散主要用於治療「蠍螫痛不可忍」,即蠍子螫傷引起的劇烈疼痛。中醫認為蠍毒屬風火熱毒,局部螫傷處會出現紅腫、灼熱、刺痛等症狀。此方外敷,旨在迅速緩解疼痛並拔出毒邪。

組成分析及治療原理

  1. 白礬(明礬)

    • 性味:酸、澀,寒
    • 功效:解毒收斂、燥濕止癢、殺蟲止痢。外用能收濕斂瘡,抑制局部炎症,減少毒邪擴散。
    • 針對蠍螫:白礬的收斂性可減輕局部腫脹,其寒性可清熱解毒,緩解蠍毒之熱邪。
  2. 半夏

    • 性味:辛、溫,有毒
    • 功效:燥濕化痰、消腫散結。外用能散瘀止痛,其辛溫之性可促進局部氣血流通,緩解因毒性瘀滯導致的疼痛。
    • 針對蠍螫:半夏的散結作用可幫助消散螫傷處的瘀滯熱毒,與白礬相互制約寒熱之性,協同發揮止痛解毒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

  • 酸醋調敷:醋屬酸收,能增強白礬的收斂性,同時助半夏散瘀,形成「散中有收」的配伍結構,既能拔毒外出,又可減少毒邪內竄。
  • 寒溫並用:白礬寒性清熱,半夏溫性散結,寒溫相伍,平衡局部寒熱偏盛,協同化解蠍毒的風火熱毒。
  • 消腫止痛:白礬收斂濕毒,半夏消散瘀滯,二者合用能迅速緩解螫傷後的腫脹與疼痛。

此方簡約而效專,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通過局部藥物作用直接對抗蠍毒,體現了古代對外用方劑的精妙運用。

傳統服藥法


白礬、半夏各等分。
上為末。
酸醋調,貼痛上,毒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礬夏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 組成:白礬、半夏各等分。 主治:蠍螫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